【名称】清 卞文瑜 梅花书屋图 此图作远山淡抹,山峦层叠,苍松杂树劲立,其下茅屋相陈,一人静坐抬头远观而思。山石树木笔墨近董其昌,画面萧疏松秀,有清旷之致。 明清之际的吴伟业,曾作长歌《画中九友歌》,分咏李流芳、程嘉燧、卞文瑜、董其昌、杨文骢、邵弥、张学曾、王鉴、王时敏。其中的卞文瑜,曾随董其昌学画,画风极近董。卞是苏州人,他没有上溯沈石田、文徵明等苏州前辈,却旁骛松江一派,倒是有趣。 卞文瑜的繁密也有一个时代的规定。他可以对一方坡石、一片丛林皲染得十分到家且见厚实,但如若着眼于章法,要将山川树石布置得峰回路转曲径通幽,却不是其专长——后者的繁密需要的不是笔法技巧的功底,而是经营丘壑的能力,对于卞文瑜而言,这是一个不可逾越的界限。卞所擅长的是江南平远小景,代表着华亭派的“逸”,宋人的千丘万壑与雄浑肃穆他是拿捏不了的;元人的山川茂密如王蒙画风,他亦未必有;即便是沈石田,只要当时还未绝对提倡倪高士的枯寂,也还能画出《庐山高》那样的不朽之作来,卞文瑜却还是不行。 华艺美术世界网 《图绘宝鉴续纂》中对卞文瑜有这样的评价: 内容来自Artworld.cn 卞文瑜号浮白,苏州人,善山水小景,颇佳,大者罕见。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大者罕见”是卞自己的选择,却也是某种规定,叫他去绘就层峦叠嶂长松大壑,显然是缺乏驾御的胸襟的,小景却是他的拿手好戏。繁密的皲染与繁密的丘壑经营,其间有联系亦有区别,前者一般指向技巧,而后者更侧重章法构图。卞擅长前者,未必就能很好地贯通到后者中去。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以下给另一同名对比欣赏: 内容来自Artworld.cn
卞文瑜 梅花书屋图 轴 明 纸本设色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纵95.2、横44.7厘米 copyright Artworld.cn
上海博物馆藏 Artworld.cn 卞文瑜(公元一五七六—一六五五年),字润甫,号浮白。但据有关资料说:[本姓徐,盖因有避而托者。]长洲(今江苏吴县)人。画山水得董其昌指点,善作小景。因落墨松散故不善作大幅。亦为[画中九友]之一。图绘梅树成林中,一松耸与赭壁相呼应,其间一座茅舍中一人悬窗闲眺。舍外一径通幽,又有一溪自远而近,似潺湲有声。稍远一山突兀,半笼薄雾。远山迷蒙,颇见清空。一派清幽之气充盈画面。此图用笔乾湿互济,皴法虽然细碎,因重烘染,故山石颇见浑沦。设色为浅绛法,得清润之致。款署[梅花书屋。庚寅腊月,卞文瑜画。]庚寅为公元一六五○年,作者时年七十五岁。下钤[文瑜]、[润甫]二方印。铪上还有[虚斋审定]白文方印、[莱臣心赏]朱文方印、[海昌钱镜塘藏]朱文长方印。曾经庞元济、钱镜塘收藏。 (责任编辑:子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