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珍藏天地 > 中国绘画 > 近现代 >

林风眠 《江南秋》赏析

时间:2008-08-11 00:00来源:华艺美术网 作者:子牛 点击:

林风眠自己说:“单纯的意义,并不是绘画中流行的抽象的写意画—文人几笔技巧的墨戏—可以代表,而是向复杂的自然物象中,寻示它显现的性格、质量和综合的色彩表现,由细碎的自然中,归纳到整体的观念中的意思。”(《中国绘画新论》)大约从五十年代後期开始,林风眠开始愈来愈偏重秋景风景画。他更其重视来自体贴自然的色彩记忆,并以西画的修养进一步表现出来。於是,出现在画作中,色彩和光影的主导作用越来越突出。此幅应作自1959年赴浙江舟山或1961年往苏州写生的原始记忆,甚至早至1953年秋太平山之行,并与《宝莲灯》一样躲过画家自毁画作之厄。其时大师五十年代以来逐渐压抑加深的心境已逐渐转为晴朗和愉悦,以灿烂为主调的秋景系列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与心境下出现的。但与主要得於1953年秋太平山之行记忆的《秋艳》系列作品相比,此幅更突出了色彩与光特别是橘黄等亮色的主导作用而逐渐弱化了墨色和绿色。

中国星翁艺苑

《江南秋》最特出的是色彩的强烈对比:背光的浓重的大山与受光的鲜艳红叶的对比,黑树干与金黄、中黄、柠檬黄树叶的对比,红叶与黄、红、绿叶的对比,黑瓦与白墙的对比。这种对比把最亮的黄色、橘黄色突出出来,呈现秋光的明媚、响亮和喜悦。色彩的明艳对比并不单调,因为画家特别注意刻画那些偏红、偏绿、偏黄的过渡色,刻画那些明亮之後的含蓄,清晰之後的模糊,单纯之後的丰富。而水面的倒影、树叶的逆光、山景的晴晦,空间感与空气感,都在这种对比中表达出来。

内容来自Artworld.cn

毫无疑问,此幅揭示了大师的一个新的探索并标示了其空前的高度:所谓用光色语言创造境界、表达情感。而作为後来者、继承者,吴冠中显然从林风眠的努力中找到了一种不同於他人的绘画语言,他继承并发扬了这种语言,於是便有了黑瓦白墙的水乡人家,黑瓦白墙的艺术乡愁。

copyright Artworld.cn

作为林风眠绘画艺术成熟期的代表性作品,此幅的创造性和成熟性都是无与伦比的。
(责任编辑:子牛)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观点,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