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指为“水乡典型”姐妹篇之一的《绍兴》,早已是众所周知的名画经典,而“水乡典型”姐妹篇之二的《楼台烟雨图》,却姗姗来迟,新世纪2007年春季方才面世,但终于给了我“零”距离端详的机会,幸甚!幸甚! www.Artworld.cn 这是一副有其自身独立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的珍品。可染大师认为,“纵深线是构图的生命线”,恰当合度地把握纵深线,就是把握了山水画整体结构的奥秘。烟雨迷濛,光彩、亮快、亮点闪烁之间,一条长河,纵贯古城。乍一看,如此构图与《绍兴》之构图十分贴近,但细细品位,两相比较,二者可见出同中之异,异中之同,各有千秋。此图屋宇亭台,疏疏落落,神奇交错。石桥、舟船,清晰可鉴。通道河流作为主要中轴,而那原本熙攘的街景,隐没于暗影之中,消失踪影。一切景观,从“繁笔密体”脱出,向着“简笔疏体”转化。——于是,沉雄庄严之中,多了一层飘逸和温馨。烟雨如织,笼罩着一座江南水乡的文化古城,展示给人们的是那种令现代世人向往的东方世界;充满和谐、静谧、深邃与诗意,也可以说是山水大师李可染笔下的现代理想国。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赏家称许,李可染的《绍兴》,是东方的威尼斯。墨瓦白墙的屋宇组合最早启示了“黑白两级对比之美”在国画新观念中的关键作用。它还开创了敢于表现“立方美”之先河。应当说,新近面世的《楼台烟雨图》,也同样拥有“黑白两级对比之美”;“立方美”的特色。 copyright Artworld.cn 是的,黑白立方美,强烈突现画面的视觉大效果。而容易被忽视的,倒是楼台屋宇的组合,极尽向、背、正、侧有趣的变化,五楼一回转,奇数一顿歇的规律性安置,曲度有致的瓦坡,乃至木质窗楞以及似乎有助于呼吸的、透气的门牖,处处诱使我们流连忘返。观赏到深处,更会令人欣喜的发现,那自然万象综合造型的玄妙。和屋宇相依相协的树木、桥梁,在神秘的光影里划动的小船,直到举伞移步于桥头的行人,似乎都因为沉醉于烟雨而正在和那微微上翹的墨色屋脊融为一体。一斜一正,一虚一实,一笔一墨,天才的创意,无不显示出对于“曲线美”的灵动运用和夸张性拓展。画意翩跹的雨中亭台楼阁,不禁使我们忆起林徽音论中国建筑“曲线美”的真知灼见:“屋顶曲线不止于挑檐,即使瓦坡的全部也不是一片直坡倾斜下来。屋顶坡的斜度是越往上越增加”,“这屋顶的全部曲线,历来被视为特异神秘,使本来极无趣极笨拙的屋顶部,一跃而成为整个建筑的美丽冠冕。”李可染对中国的山山水水之美,园林之美,建筑之美,京剧之美,以及诗词歌赋、文论、音律典籍,从爱好到研究,从体验到创作实践,再到反复探索,耗费了他一生的心血,对于其中所贯穿的中国人卓越超绝的审美意味“曲线美”的把握,自然是上乘的。这个曲线在墨瓦白墙屋宇的结构上,几乎是不可信地简单和自然,而在《楼台烟雨图》中,欲精深而淋漓尽致地传达出多少神韵! www.Artworld.cn 看可染山水精品杰作,若局部地看,分镜头式地看,特写样地看,似乎是包容着塞尚的几何化构成;勃拉克式的抽象变形;以致毕加索式的神秘诡谲之美。可是,当你一旦作了视觉欣赏的大调整,作了艺术审美的整体把握,你会有所领悟;这图画深层底蕴内里,确实大量吸收了外来营养,包括西方现代艺术的养份,而生长出的肌体,无疑是健康的东方人体魄,是中国人的神韵和灵魂。《楼台烟雨图》左下角,墨色极浓的地方,钤上一方红印,夺目而出,较比空白处盖印,有着另一番灿烂。那里,“所要者魂”四个字,深藏着一位大师终其一生的艺术观和无止无息的精神追求。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孙美兰 2007年5月1日 北京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copyright Artworld.cn (责任编辑:Ivan S) 转载请注明:华艺美术网 » 李可染《楼台烟雨图》(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