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艺术资讯 > 市场资讯 >

“红色文献”藏市最抢眼(2)

时间:2011-06-22 来源:济南时报 作者:佚名    人浏览
早中期红色文献中,有关红军内容的初版本书籍和杂志是十分稀罕的,其收藏价值是非常高的,笔者两年前在古玩城曾亲眼目睹两种上世纪30年代出版的杂志以高价易手。一种是1937年7月出版的《逸经》半月刊第33期,刊登幽谷著《红军二万五千里西引记》。这是国统区书刊中记述红一方面军长征全过程的最早的文章。幽谷,原名董健吾,董健吾曾化名王牧师,于1937年2月底进入陕北。另一种是5本合订本,1937年11月8日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早中期“红色文献”中,有关红军内容的初版本书籍和杂志是十分稀罕的,其收藏价值是非常高的,笔者两年前在古玩城曾亲眼目睹两种上世纪30年代出版的杂志以高价易手。一种是1937年7月出版的《逸经》半月刊第33期,刊登幽谷著《红军二万五千里西引记》。这是国统区书刊中记述红一方面军长征全过程的最早的文章。幽谷,原名董健吾,董健吾曾化名王牧师,于1937年2月底进入陕北。另一种是5本合订本,1937年11月8日至1938年1月18日,上海复旦大学编印的《文摘战时旬刊》第5至9号,曾连载长风翻译斯诺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此文后被收入斯诺所著《红星照耀中国》的第5章。这些杂志因刊登了红军长征内容的文章,从而搭上了“红色文献”收藏这列快车,这些年来升值幅度惊人。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红色文献”成书刊拍卖会香饽饽

华艺美术世界网

“红色文献”如今成了书刊资料拍卖会上的香饽饽。早在1993年“毛泽东主席诞辰100周年”之时,国内举办了各种各样的纪念活动,北京中国书店首开国内书刊拍卖“红色文献”之先河,并直接刺激国内红色收藏市场逐步走暖,除了早中期的“红色文献”外,连“文革”时期发行的红宝书、毛主席像章和毛主席宣传画等也相继成为热门藏品,收藏者日益增多。“红色文献”收藏之所以这样红,是因为“红色文献”在历经了多年的市场积累后,价值渐被发掘,价格节节攀升,和“文革”以前出品的老版本连环画一样,现已成为书刊收藏中最具人气、最获认同感的两大板块之一。如前些年国内某知名旧书网站曾推出多部在抗日战争时期出版的各种出版物,包括当年解放区出版的各种抗日书籍、报刊、材料、文件、传单等。这些文献资料因当时印刷条件的限制,印量本来就不大,加上年代久远和战乱等因素的损毁,留存下来的数量很少,故这些资料备受藏家青睐,部部火爆成交,价格迭创新高。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去年国庆期间,笔者就曾在上海文庙旧书市场,看到一本1937年天津《大公报》出版的大32开本、由著名战地记者范长江所著《中国的西北角》,该书共354页,摊主索价竟高达一万元。该书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收藏价值,是范长江于1935年9月至1936年6月,历时10个月,行程4000多里,在西北考察,写了大量报道,并陆续在《大公报》上发表,披露了不少有关红军长征和中国共产党的消息,成为当时在国内报纸公开报道红军正在进行着的长征之第一人,后作者将这些内容结集出版,即这本《中国的西北角》。该书开价虽高,但其升值潜力也的确不容小觑。 中国星翁艺苑

近年来,在各地举办的书刊拍卖会上,“红色文献”表现则更加出色,如在2008年4月26日北京德宝公司首次举办的“红色收藏专场拍卖会”上,百余件“红色文献”受到了包括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等国内知名博物馆及众多红色收藏者的热捧。其中一套井冈山时期的《共产儿童读本》,因其珍稀的文献史料价值而备受瞩目,最终以3.36万元的价格被国家博物馆买走。尤其是在2010年11月北京“中国书店2010年秋季书刊资料拍卖会”上,一套品相很好的1944年5月晋察冀日报社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竟以21.28万元的天价成交,并一时轰动藏书界。而此类藏品在2004年和2005年的书刊资料拍卖会上,成交价一般在数千元。近两年来,“红色文献”升值速度之快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www.Artworld.cn

在未来的几年中,“红色文献”市场还将继续是牛市,其价格还会在各地藏家不断追捧下进一步上扬,现在逢低择优买入可谓正逢其时。 

copyright Artworld.cn


(责任编辑:Ivan S)
转载请注明:华艺美术网 » “红色文献”藏市最抢眼(2)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观点,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