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艺术资讯 > 综合信息 >

以评奖为目的的“精品”广泛存在(2)

时间:2011-04-02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子牛    人浏览
(三)唯有从人民群众的需要出发,才能创作生产出精品。有一种观点认为,人民群众的普遍需求是低俗的文化,适应这种需求很难出精品。这是片面的。人民群众作为历史的创造者,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从来都是崇高的。真、善、美永远是人民群众的基本价值取向和审美标准。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造就了当代群众进取向上的面貌,精神和文化追求绚丽多彩,思想和情感表达丰富多样,欣赏和喜好倾向崇高和美。正是人民群众的追求、表达、喜好

(三)唯有从人民群众的需要出发,才能创作生产出精品。有一种观点认为,人民群众的普遍需求是低俗的文化,适应这种需求很难出精品。这是片面的。人民群众作为历史的创造者,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从来都是崇高的。真、善、美永远是人民群众的基本价值取向和审美标准。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造就了当代群众进取向上的面貌,精神和文化追求绚丽多彩,思想和情感表达丰富多样,欣赏和喜好倾向崇高和美。正是人民群众的追求、表达、喜好,造就了今天文化发展的丰厚土壤,开辟了艺术成长的无限空间。以居高临下的视角,判定广大群众普遍喜好的东西是低俗的,远离了人民群众的主体文化精神。不同文化层次的受众有不同的审美偏好,即使同一个人也有欣赏各种文艺形式的需求。各种文艺形式本身不应该有高下之分。无论哪一种形式,如果被一定阶层和群体所喜好和欣赏,其中一定蕴含着宝贵的文化元素。

华艺美术世界网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艺术创造面向市场难免要迎合低级趣味,有市场就没有品位。艺术作品要通过市场为人民所选择,在这里“通过市场”就是手段,“为人民所选择”就是目的。人民在市场上选择自己需要的艺术产品,高雅的不会因为走了市场而流于低俗。市场与品位不是对立的,只要人民群众欢迎,高品位的作品在市场上同样走俏,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完美统一。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再一种观点认为,优秀的文艺作品必须充分表达和张扬创作者的个性,无法适应大众的审美要求。优秀的文艺作品是文艺家个人或群体创造的成果,当然要充分体现文艺家的个人风格和审美取向。但是,无论什么风格和取向,创作的源泉都是人民群众的实践,创作的基础都是人民群众的需求,创作的目的都应该为人民所接受和赞赏。单纯以张扬艺术主张和个性为目的,背离民族审美心理,当代群众难以接受的作品,不可能是精品。文艺家个体创作主张和审美取向必须立足于社会生活,立足于人民的喜好和选择。离开了这一点,把个人的艺术追求凌驾于人民和生活之上,再精致的艺术也难以为大众所接受,艺术的创作和生产之路只能越走越窄。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不能自觉地从人民群众的创造智慧中产生灵感,不能从社会生活的无尽矿藏中挖掘资源,以高高在上的姿态俯视人民群众的需求,用自以为是的高雅藐视人民群众的喜好,是部分文艺家远离人民、不为群众所欢迎的根本原因。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的进程中创造着艺术,用科学和劳动的成果推动了艺术不断创新发展以至达到时代的高峰。离开生活和人民的需要,根本就没有艺术和艺术家可言。瞧不起人民群众最普遍需求的文艺家,不可能创作出伟大的作品。只有以大多数受众所理解和接受的艺术表达方式,切实表达人民的愿望,踏踏实实地满足人民的需求,才可能创造具有蓬勃生命力和传世价值、艺术家和人民群众一致认同的艺术精品。 www.Artworld.cn

(四)面向市场,在市场竞争中锻造精品,是精品生产的根本之道。多年来,我们习惯以行政手段指挥调度文艺生产。这种方法在特定历史时期发挥了很大作用,有它的长处。但是从根本上讲,这种自上而下的创作生产办法陈旧过时,其本质是“以供代需”。它的明显弊端是,单纯从行政管理部门的主观意念和愿望出发,而不是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出发去设计、生产精品;政府生产什么,就让群众接受什么,既没有选择的余地,更谈不上满足需要。这是造成部分“精品”生产以领导为观众,以专家为标准,以获奖为目的,最终却无法获得市场和群众认可的根本原因。市场的办法则相反。市场本身就是由人民群众的需求构成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市场越来越成为配置资源的主要手段。不仅物质生产如此,大量的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也是如此。市场调控资源的主要方式是,一切产品都要受市场检验;市场消费水平表达需求预期;受市场欢迎的产品将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从而获得再生产的巨大动力;生产和再生产的规则是“以需定供”。牢固树立市场意识,把文艺生产的主要手段由行政调控转向市场调控,文艺生产方式由以供代需变为以需定供,才能在公平的市场竞争中锻造出真正的精品。

copyright Artworld.cn

主旋律作品也要通过市场为人民群众所认识和接受。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宏大内容,更加需要通过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具有巨大市场效应的作品来表达。如果主旋律作品为市场所欢迎,被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作品中蕴含的深刻思想和审美价值被广泛接受和传扬,创作的目的才能得以实现。创造巨大的市场效益,通过市场吸纳和聚集更多的资源,是文艺精品生产长盛不衰的动力。 华艺美术世界网

精心培育和引导健康有序的文化市场,这不仅是满足的问题,也有引导的问题。确有这样的现象,一些有思想价值和艺术含量的作品不能为更广阔的市场所接受。这里有不同人群欣赏习惯和欣赏水平问题,也有地区文化差异和市场发育迟缓的问题。关键在于市场推介不够,精品没有被更多的人所认识和了解。我们要有长远的眼光,一方面加强市场推介,逐渐培养和提升人民群众的审美习惯和艺术修养,另一方面,积极主动地建立和培育市场,为精品生产创造良好的市场条件,并扶持推动精品生产走向市场。当然,政府扶持的应是本来具有导向意义和示范效应的优秀作品,而不是无人问津的仓库垃圾。 中国星翁艺苑


(责任编辑:子牛)
转载请注明:华艺美术网 » 以评奖为目的的“精品”广泛存在(2)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观点,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