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鲁迅研究上书毛泽东 中国星翁艺苑 周海婴1929年9月27日出生于上海。出生之时,母亲许广平一度出现难产迹象。中年得子的鲁迅将这个新生的婴儿视为意外的收获,倾注了异乎寻常的关爱。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父亲去世后,周海婴报考南洋无线电夜校。1952年,他考进北大物理系,开始走上科研道路,最终成为一名无线电专家,从事无线电研究工作长达55年。他曾担任过中国电子学会理事,一直从事广播电视规划工作。 华艺美术世界网 周海婴曾多次表示,自己“不够资格”从事鲁迅研究,也不愿活在鲁迅的光环下。但终其一生,周海婴都在为整理鲁迅遗存、弘扬鲁迅精神奔波忙碌。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北京鲁迅博物馆的资料显示,为鲁迅研究工作,1975年10月28日,周海婴上书毛泽东,提出了关于鲁迅书信的出版、鲁迅著作的注释以及在鲁迅博物馆增设鲁迅研究室等建议。 华艺美术世界网 4天后,毛泽东在周海婴的信上批示:“我赞成周海婴同志的意见。请将周信印发政治局,并讨论一次,作出决定,立即实行。”此后,根据毛泽东的批示,北京鲁迅博物馆于1976年由北京市重新划归为国家文物局直接领导。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30年后,在北京鲁迅博物馆纪念鲁迅逝世70周年的大会上,周海婴表示,希望北京鲁迅博物馆成为传播和展示鲁迅思想精神的“领头人”,使鲁迅研究更多地走出国门,“我们家属定当全力协助,一起为这个目标努力。” 中国星翁艺苑
不愿活在父亲光环下 中国星翁艺苑
鲁迅病重、逝世的那一年,周海婴年仅7岁。一生都在努力走出父亲光环的周海婴,在为整理鲁迅遗存奔波之余,以其无线电研究的专长和对摄影艺术的爱好,践行了鲁迅“不做空头文学家”的遗训。 华艺美术世界网 坎坷的经历、特殊的家庭背景,使周海婴待人处世格外小心谨慎。他曾回忆在北大物理系读书时,同学可以打桥牌、跳交谊舞,他出于好奇,偶尔走去观看,就有人在背后指指点点,说“鲁迅的儿子不好好读书,只知道打牌跳舞”。 www.Artworld.cn
“我们要靠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成绩,去赢得社会的承认。”一直到他生命的最后阶段,周海婴依然喜欢默默无闻、淡泊名利地生活。 中国星翁艺苑 凭着个人奋斗,他一步步成为无线电研究专家。而在2009年,他还举办了一个《镜匣人间——周海婴80摄影展》,则显露了他对摄影艺术鲜为人知的爱好。 华艺美术世界网 那次展览上,人们看到了1948年郭沫若、侯外庐、宦乡等民主人士搭乘“华中轮”海船,从香港前往东北解放区,到沈阳后又留下迎接“新政协”的历史瞬间。周海婴拍摄的《华中轮抵达东北解放区》、《民主人士讨论新政协的召开》、《黄炎培在火车上致词》等照片被摄影界称为:见证这段历史的“孤本”。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责任编辑:子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