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艺术资讯 > 综合信息 >

《富春山居图》对浙派画家的影响(2)

时间:2011-06-02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佚名    人浏览
在孙永看来:作为元四大家的首席,他的影响面及整个中国后世山水画。而我们浙派画家更是传承了中国画的精髓。可以说,后世,只要是山水画家,都必然重视这张作品。我也曾局部临摹,也曾专程寻访,多少都受到其影响。从技法而言,这张作品无疑是经典。加上地域性,浙江画家尤为推崇他。孙永说黄公望对后来浙派山水画所产生的影响,不言而喻。 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无疑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件具有象征意义的经典。历代画者的寻访,

在孙永看来:作为“元四大家”的首席,他的影响面及整个中国后世山水画。而我们浙派画家更是传承了中国画的精髓。可以说,后世,只要是山水画家,都必然重视这张作品。“我也曾局部临摹,也曾专程寻访,多少都受到其影响。从技法而言,这张作品无疑是经典。加上地域性,浙江画家尤为推崇他。”孙永说黄公望对后来浙派山水画所产生的影响,不言而喻。 copyright Artworld.cn

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无疑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件具有象征意义的经典。历代画者的寻访,不仅是对黄公望艺术成就的肯定与推崇,也是中国文人对人文情怀的追寻。今人寻访他,也是寻访一种境界,寻访一种对话古人的文化境界。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时至今日,浙派的中国画艺术是唯一以整体意识出现的、难得的一个响当当的画家群体——他们在艺术风格的探索,笔墨程式的应用,意境水准的定格,人文性格的需求上高度一致,在全国独具优势。 中国星翁艺苑

“浙派的画风也就是浙江画院艺术家们的总体画风。”孙永说画家们都很清楚,笔墨要应随时代而变。一个流派要生存和发展,靠的就是在继承之中要不断有所创新。自明朝以来所开创的浙派绘画,就是在近代任氏三杰、吴昌硕、黄宾虹、潘天寿等一批大师们的不懈努力之下,融会贯通了中国画的艺术性、文学性、哲学性、科学性以及民族性,把浙派艺术浑厚博大、超凡风雅的画风特点推向一个至高的境界。因此,浙江画家们面对新潮迭起,在艺术态度上既不是一概排斥,也不是盲目趋从。而是在执守浙派传统的基础上,积极调整和更新自己的艺术观、审美观和人生观,在吸收《富春山居图》为代表的绘画艺术营养之中创新传统,发展传统,画出浙派笔墨的时代新貌。

华艺美术世界网

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浙江山水画坛,出现了一批老中青的知名画家,他们的绘画之所以能在全国立足,并居于重要地位,除了基本功扎实、重视传统以外,更为重要的一点是他们把《富春山居图》等中国画特有的笔墨与宣纸的效果发挥到了极致。“笔墨之于中国画,等于灵魂之于躯体。”针对当下中国画变革,抛弃传统、轻视笔墨,只求样式翻新的不良趋向,孙永认为要笔墨在山水绘画中的地位正名,捍卫笔墨在中国画中的主体地位。而浙派山水画则是全国极少仍把笔墨效果作为主体表现的绘画。画中的笔墨渲染韵味十足、意境幽邃,深得黄公望等名家三昧。

华艺美术世界网

孙永坦言, 因受地域环境影响所养成的审美趣味,以及黄公望山水的传统构图模式,江南的云山湖水孕育了这里氤氲的人文氛围,浙江画家乐于表现小山、小水,喜欢在小幅中体验山水的细腻韵致。而少去创作大幅,更容易出气势的画作,因此在全国范围内,尤其是与北方描绘雄山大川的画作相比有不足。孟子所谓“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斯言甚是。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近些年来,随着外界的诟病,浙江山水画家也意识到了自身画风存在的不足,积极听取了外界提出的意见,进行了很大的改进,尤其是那些中青年画家,在风格样式和画面效果上费力良多,力图改变单一的绘画风格。但现在看来,力度不够,效果不佳。外人看一眼就能看出浙江画风的影子,并没有真正在继承中予以创新。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过于注重传统的培养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画家们的创新能力,落入古人的窠臼中而很难再形成自己的风格特色。所谓“笔墨当随时代”,石涛早在200年前就已提出。所以浙江山水画坛所要亟需改变的,一是打破风格单一的局面,使画作内容多样化,风格多样化,紧随时代,反映时代,变革传统技法为当代的绘画语言。二是改变相对偏软的绘画风格,创作一些具有震撼力和感染力的作品,浙江画家乐于表现恬静韵盈的自然场面,喜欢结合自身的笔墨优势,在寸山片水中、一草一木中彰显大千世界。这种绘画固然韵味十足,很值得玩味,但更多地给人感觉是画家内心情感的独自表露,很难引起观者的共鸣,更不要说有多少气势和感染力了。 华艺美术世界网

浙江是中国山水画高地——黄宾虹、陆俨少等浙派大师的艺术观念、艺术思想、艺术方法已是深深地烙进了当代新浙派画家的笔墨之中。在“浙江重大历史题材”等当代中国画中融会了现代审美元素、装饰元素的山水画创作中,不难看出,其骨子里仍然是《富春山居图》山水画的一种变体。瑰丽中有了刚健、大虚中有了大实的艺术布局,其本身就在浙派山水的本义之中。而在其灵动老健、氤氲大气的笔法和墨法之中,又不难找出浙派大师与黄宾虹的积墨、宿墨技法,以及和陆俨少山水云水图像之间的某种渊源继承关系:笔墨在精细之中透发着豪气,在秀润之中隐含着刚健,在灵动之中又表现出老辣,在墨色淋漓的笔墨之中,让人感受到的是一种江南文人的忧郁气息。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责任编辑:子牛)
转载请注明:华艺美术网 » 《富春山居图》对浙派画家的影响(2)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观点,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