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艺术资讯 > 综合信息 >

艺术品良莠不齐 收藏不能靠耳朵(2)

时间:2011-07-21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佚名    人浏览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暴富的日本人满世界搜罗印象派的画作,不论好坏,照单全收,迅速推高印象派画作的拍卖价格。但随着90年代日本股市崩盘,泡沫也瞬间破灭。如梵高著名的画作《向日葵》,当年日本人以50亿美元购得,现在最多值14亿美元。名作贬值尚且如此,遑论普通作品了。 20多年前日本上演的资本疯狂和如今的中国何其相似?艺术资本市场风谲云诡,唯有高明的艺术鉴赏力才是定海神针。鉴赏力是进入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暴富的日本人满世界搜罗印象派的画作,不论好坏,照单全收,迅速推高印象派画作的拍卖价格。但随着90年代日本股市崩盘,泡沫也瞬间破灭。如梵高著名的画作《向日葵》,当年日本人以50亿美元购得,现在最多值14亿美元。名作贬值尚且如此,遑论普通作品了。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20多年前日本上演的资本疯狂和如今的中国何其相似?艺术资本市场风谲云诡,唯有高明的艺术鉴赏力才是“定海神针”。鉴赏力是进入艺术品收藏的第一道门槛,很多人为收藏“交学费”,也是为练这眼力劲儿。“鉴”是鉴别真伪,“赏”是定其高下,非经过一段刻苦的学问功夫不能获得。历史上很多大收藏家,把收藏真正融入了生活,甚至生命。 华艺美术世界网

他们可以废寝忘食地欣赏考证一幅作品,也可以倾家荡产收藏一件奇珍,甚至不惜蠲弃生命来护佑心爱之物。明代的邹之麟说《富春山居图》的收藏者吴问卿(就是他将这幅画烧成两截)“不第情好寄之,直性命徇之”,收藏家的鉴赏力就是这么养出来的。在艺术品市场中,鉴赏力还意味着“该出手时就出手”的投资力。因为,只有真切知道某件作品的文化历史价值,才能找到合理的价格落脚点。

copyright Artworld.cn

不过,对急切想要获利的投机者来说,这种慢腾腾的磨练简直是天方夜谭。面对日益严峻的通胀压力,谁都没法淡定。不管你有很多钱,还是有点钱,家里屯点宝贝还是抗通胀的保险手段。现在闹的这股“全民收藏热”,本质上是场全民动员的资本投机。其中有那些因楼市晦暗不明而转战艺术品市场的富豪们,还有那些害怕货币贬值,幻想着捡漏暴富的普通老百姓,大部分对艺术懵懵懂懂,甚至一无所知。把艺术品当大蒜、黄金一样炒,这根本不是收藏。

华艺美术世界网

收藏是长线投资,甚至不求金钱回报,只为情感满足,但投机只在乎赢利,频繁地买进卖出,不断套现。短线获利的动机,加上投机者鉴赏力低下,盲目追高追名,搅浑了市场,让炒作者、造假者、套现者有机可乘,也进一步增加了投资风险。这些四处“打游击”的资本一旦“退潮”,炒家手上这些良莠不齐的艺术品便真成了沙滩上垂死的鱼了。

www.Artworld.cn

所谓“盛世收藏乱世黄金”,全民搞收藏,当然是文化复兴和经济活跃的好兆头,但是收藏变相为投机就值得警惕了。因其本质上是场蔓延全民的资本恐慌,既吹大了资本泡沫,也加高了文化虚火。不过,我们依然期待,在这场资本狂欢中能沉淀下来一批真正“不第情好寄之,直性命徇之”的收藏家,这才是中国收藏界和艺术品市场的长久财富。

华艺美术世界网


(责任编辑:子牛)
转载请注明:华艺美术网 » 艺术品良莠不齐 收藏不能靠耳朵(2)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观点,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