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件作品,只有《伯远帖》为晋人原作,《快雪时晴帖》和《中秋帖》都不是真迹,因为1000多年前,宣纸在没有特殊的保管条件下难以完好地保存下来。《快雪时晴帖》和《中秋帖》是古人用双钩填廓法复制的,即用一张透明的薄纸铺覆在原作之上,描出轮廓,再将它描在纸上,用墨填写。用这种方法复制的书法作品,几乎与真迹一样。据证现存的《快雪时晴帖》是由唐人复制的,《中秋帖》则是宋代大书法家米芾临摹的。 www.Artworld.cn 三王的三帖自出世以来,一直被视为珍宝,被无数人收藏,到清代乾隆年间,这三件书法珍品在清廷聚首。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乾隆皇帝特别喜欢书法,尤其欣赏三王的三帖,特地在他住的养心殿西暖阁隔出一间小屋,命名为“三希堂”,收藏三帖。“三希”有二解。一曰“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即士人希望成为贤人,贤人希望成为圣人,圣人希望成为知天之人。第二种解释为“珍惜”。古文“希”同“稀”,“三希”即三件稀世珍宝。 中国星翁艺苑
几起几落几沉浮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待清王朝被推翻,原藏于“三希堂”的三希帖也开始了它们起落沉浮的苦旅。 www.Artworld.cn 辛亥革命把末代皇帝溥仪赶到了内庭,但他仍可以享受“清室优待条件”,不仅可以沿用皇帝的称号和礼制,还能享受政府每年300万两银元的补贴。即便如此,这个“小朝廷”因为谋划复辟和挥霍无度,经费颇为吃紧。溥仪打起了宫中文物的主意,以赏赐的名义,将大量珍贵字画盗出宫外。上梁不正下梁歪。一时间,小朝廷偷盗成风,上至文武百官,下至太监宫女,都想方设法偷盗宫中文物,拿出去典当变卖。 www.Artworld.cn
光绪皇帝的妃子瑾妃将三希帖偷藏起来,想伺机出手卖个大价钱,但三希帖名气太大,尤其是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本身的价值不可估量,而且有乾隆皇帝的题款、印章70多处,瑾妃有所顾忌,就把此帖留下,先遣小太监将《中秋帖》和《伯远帖》拿出去卖掉。 中国星翁艺苑
遵照瑾妃的交待,小太监没去大古董店,而到一家名为“品古斋”的小铺子,达成了交易。几天后,袁世凯的账房先生郭葆昌来到“品古斋”,买走了《中秋帖》和《伯远帖》。 copyright Artworld.cn 郭葆昌家财万贯,酷爱收藏,也颇具几分眼力。得两帖后,他秘而不宣,连自己的家人也没告知,只在夜深人静时,才悄悄将两帖拿出来独自欣赏……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三帖之中只有《快雪时晴帖》还孤单地留在宫中。 华艺美术世界网 1924年11月5日,受冯玉祥派遣,鹿钟麟、张壁和李石曾率部进入紫禁城,要溥仪3小时内离宫。溥仪惊慌失措,但没有忘记藏在养心殿西暖阁的《快雪时晴帖》,将之偷偷卷入随身行李里,准备带出宫去,出宫时却被守城士兵发现扣下。李石曾立即派人买回一只大铁柜,将《快雪时晴帖》锁了起来,作为头号宝贝严密保护。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后来,国民政府决定将昔日皇宫禁地改造成向公众开放的故宫博物院,首任院长易培基将装有《快雪时晴帖》的大铁柜移至自己的办公室,任何人不得动它。 copyright Artworld.cn 然而,还是有人在动它的脑筋。1928年6月的一天晚上,张作霖派人来找易培基,要求借《快雪时晴帖》一阅。易培基明白,来者说是借阅实为强占。他不便硬顶,推说这件宝帖锁在保险柜里,钥匙由冯玉祥等三人持有,无法取出。此时,张作霖急于离开北京,只好作罢。十几小时后,张作霖乘坐的从北平开往沈阳的火车在皇姑屯站被炸弹袭击,张作霖当场被炸死。假如易培基当时把《快雪时晴帖》“借”给了张作霖,那么这件宝贝就不幸成了他的随葬品。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两年之后,日本侵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在故宫博物院院长易培基等人再三请求下,国民政府同意故宫文物实施南迁。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就在南迁前夕,郭葆昌请时任故宫博物院文物馆副馆长的马衡、徐森玉和科长庄严到他家中,为他们饯行。酒过三巡,郭葆昌向他们展示了流失在外的《中秋帖》和《伯远帖》,三人大为惊喜。郭葆昌允诺,在他百年之后,将此二帖无条件归还故宫。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1933年2月5日,故宫博物院实施文物南迁,《快雪时晴帖》在第一批南迁文物之中。这些文物先运抵上海,后运到南京,“七七事变”后,存放在南京的故宫文物又踏上了万里迢迢的西迁之路。抗战胜利后,西迁文物又陆续被运回南京。 华艺美术世界网
1948年,解放战争胜利在即,国民政府下令故宫博物院挑选贵重文物用军舰运往台湾,《快雪时晴帖》也在其中。之后,《快雪时晴帖》被存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直至今天。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神奇的是,《中秋帖》与《伯远帖》也曾到过台湾,差一点与《快雪时晴帖》在他乡聚首。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郭葆昌临死前,将二帖交给儿子郭昭俊,让他兑现自己的承诺。可是,当时的郭昭俊过得颇为不顺,只能靠变卖父亲留下的文物度日。北平解放前,郭昭俊带着《中秋帖》和《伯远帖》逃到台湾,见到庄严,郭昭俊旧事重提,表示只要政府给一点报酬,他就将“二希”捐赠出来。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责任编辑:子牛) 转载请注明:华艺美术网 » 三希帖聚首待何时 堪与《富春山居图》比肩(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