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实践性很强,关键在对这一行有没有兴趣和悟性”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师小群出生于1961年,高考两度落榜后,他报名参军,成为了一名空军地勤战士。1983年,从部队复员的师小群因一个很偶然的机会进入了陕西省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前身)保管部。 华艺美术世界网 40岁的杭志宏1991年入馆,先后在设备部、开发部工作,2005年征集处成立时到了这里。“我是博物馆的子弟,受父亲影响,我从小就对文物感兴趣。”杭志宏说,“到征集处来工作,是因为爱这个东西才来的,如果不喜欢,肯定感觉很枯燥。”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我们的工作实践性很强,需要日积月累的经验,书本上的知识十分有限。”师小群说,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分工不同,涉及的专业很多,有些岗位需要较强的专业背景,如历史考古文献美术设计等等,也有些业务部门的工作人员,虽然学历背景不同,但经过相关的业务培训,聘任到业务岗位,也都取得了文博系列初级至高级职称。“有像我这样从部队复员转业的,有开始做讲解员后来才聘任到征集处工作的。不过,我认为这些都没有关系,关键在对这一行有没有兴趣和悟性。”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27岁的王博也是征集处的工作人员,在他的办公桌上,放着一只残损的仿“唐三彩”骆驼,破碎的残片被小心地用胶水粘合在一起。“这是王博从卖工艺品的地方捡回来的,就想练练手,学习学习文物的修复。”王博从部队复员后,于2003年进入博物馆,先在保卫处工作了一年多,2005年调至征集处。他的理想是成为一个文物鉴定、保护、修复等多方面的行家里手。“在博物馆工作,肯定要有一技之长,一专多能当然更好。”王博说。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责任编辑:子牛) 转载请注明:华艺美术网 » 博物馆文物从哪里来?深入社会征集是渠道(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