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收藏龙袍?因为不容易上当!”戚先生这样调侃自己。 copyright Artworld.cn 缂丝——织绣的最高等级 缂丝是一种将绘画移植于丝织工艺的特殊织绣工艺,在丝织品中被列为最高品级。始于隋唐,清代是缂丝的全盛时期。缂丝技艺在清末一度失传,后来几乎完全停业,直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才在苏州得到恢复。 缂丝的工艺极为精细——缂丝时,先在织机上安装好经线,经线下衬画作或书稿,织工透过经丝用毛笔将画样的彩色图案描绘在经丝面上,然后再分别用小梭依花纹图案分块缂丝,同一种色彩的纬线不必穿过整个幅面,所以叫“通经断纬”。 一件缂丝作品的制作要花费大量时间,中间要经过十多个工序,织纬时的配色尤其复杂,要经过多种不同的色丝调和织造,做到深浅层次柔和分明,如同画笔渲染。一寸见方的一件缂丝作品就需要一个月的时间,而形成一件作品往往要经年过载才能完成。在清代,缂丝成为皇家贡品,在民间一般不允许平民越制收藏,因此现在缂丝的传世品并不多见,有“一寸缂丝一寸金”之称。 华艺美术世界网 因为缂丝是织绣的最高等级,所以它也被用在最高等级的龙袍上。缂丝之高成本、之费时、不好仿制成为鉴定龙袍真假、决定身价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 十二章——皇帝的特有纹样 龙袍上除了龙,还有十二章,这是龙袍上的特有纹样,所谓十二章,指的是代表帝德的十二种图案,其中日、月、星辰、山、龙、华虫、黼、黻八章在衣上(龙袍分为两部分,上为衣,下为裳);其余四种藻、火、宗彝、粉米在裳上。 十二章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含义,喻示帝王如日月星辰,光照大地;如龙,应机布教,善于变化;如山,行云布雨,镇重四方;如华虫之彩,文明有德;如宗彝,有知深浅之智,威猛之德;如水藻,被水涤荡,清爽洁净;如火苗,炎炎日上;如粉米,供人生存,为万物之依赖;如斧,切割果断;如两己相背,君臣相济共事。总之,十二章包含了至善至美的帝德。 中国星翁艺苑 李少红老师介绍说:皇权至上,无人可以超越。只有皇帝穿的龙袍上才会有完整的十二章图样,皇帝赐给他人的龙袍,章的数量会相应减少,比如九章、七章等等,但必是单数。 ![]() 龙纹——九五之尊 除了十二章、缂丝外,区别是否为皇帝所用龙袍的另一个特征就是龙的纹样,这也皇权至上的完全表现。我们知道其他一些王公大臣的衣服上也有龙的纹样,但你也许没太注意,皇帝用的龙是不同的。龙袍上的纹样以及所在的位置绝对不能有丝毫差错,这些纹样只限于皇帝服饰之上。只有皇帝才能用的龙纹是“正龙”——龙身盘旋,头居其中,正视前方,姿态甚有威仪。 皇帝的衣服称龙袍,臣子的衣服叫蟒袍,一字之差,天壤之别。龙和蟒的区别有很多种说法,比如:龙是五爪,而蟒却是四爪、三爪或干脆就没爪,另外,龙头上有角,而蟒却没有。这些差别虽然细微,但身份的差别却相差甚远。 华艺美术世界网 龙袍身上有几条龙?九条!这九条龙是龙袍上比较大的龙纹,它们所处的位置标志着皇帝的身份。龙袍的胸、背正中各一条正龙,下裳下部前后各有两条行龙,两肩各一条过肩龙,这样,无论从前、后两个方向看,皇帝的身上都是五条龙,含“九五之尊”的意思。可如果你算一算,会发现这一共才八条龙呀!对,还有一条龙隐藏在下裳的内襟上,被掩盖住了,这是代表皇帝自谦的意思。 除了这九条主龙外,在龙袍的腰部、袖口、云领上也绣有龙纹,不过体态较小而已。 龙袍的华丽,会产生无数的话题,而对这些话题的琢磨,也正是收藏龙袍的乐趣。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责任编辑:Ivan S) 转载请注明:华艺美术网 » 终极华服欣赏 “龙袍”的收藏秘密[组图](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