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艺术资讯 > 市场资讯 >

甘肃升文物市场已陷身不打假怪圈尴尬(2)

时间:2011-06-09 来源:新浪收藏 作者:佚名    人浏览
热潮下的沉寂 近年来古玩市场持续升温,很多人开始对文物收藏产生兴趣,隍庙、古玩城等地的店铺和地摊上,常可见人头攒动,颇为壮观。 然而甘肃省收藏协会有关人士坦言,热潮很大程度上只是表面现象,古玩市场虽然来往者众,但终究是观者多,买者少。更不容乐观的是,拥有好东西的人不愿意拿出来,想买好东西的人买不着,虽然文物交易频繁,但实际上珍品极少。甘肃省收藏协会会员李先生谈道,文物市场其实已经陷入了这样一个怪

热潮下的沉寂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近年来古玩市场持续升温,很多人开始对文物收藏产生兴趣,隍庙、古玩城等地的店铺和地摊上,常可见人头攒动,颇为壮观。 www.Artworld.cn

然而甘肃省收藏协会有关人士坦言,热潮很大程度上只是表面现象,古玩市场虽然来往者众,但终究是观者多,买者少。“更不容乐观的是,拥有好东西的人不愿意拿出来,想买好东西的人买不着,虽然文物交易频繁,但实际上珍品极少。”甘肃省收藏协会会员李先生谈道,文物市场其实已经陷入了这样一个怪圈。 华艺美术世界网

有些店铺偶尔会收到一些好东西,但是因为现在珍品越来越罕见,“镇店之宝”卖出去后很难找到合适的接替货源,而且珍品压在那里有很大的升值空间,很多时候远远比以现行的价格卖出去划算,因此店铺多不愿将珍藏轻易出手。而私人收藏中,珍品的拥有者往往对古玩有种特殊的癖好,在很难收藏到更好的精品的情况下,也舍不得将自己多年的心血拿出来流通,除非遇到孩子上学或者家人生病等急需钱款的情况才不得不拿一两件出来变现。即使侥幸出现了寥寥几件珍品,也仅在一个极小的圈子里流通,都是在相熟的人士之间内部处理,一般的人根本没有机会碰触。

copyright Artworld.cn

许多收藏爱好者不得其门而入,欲购珍品而不得,欲给所藏换代而不能,颇有些苦恼。“刚涉足收藏界的时候懂的少,看到什么都有兴趣,很容易就买到了赝品,而随着经验的积累,真假倒能鉴别了,只是这时候眼界渐高,能看上眼的东西少,即使是看上了也多是可遇而不可求。”李先生谈道,自己也有诸多收藏,想拿出来换上些更有价值的精品,但是一直没有合适的机缘。 中国星翁艺苑

尴尬后的无奈

中国星翁艺苑

“许多人阅读了一些书籍,对文物一知半解就贸然进军收藏界,问题是现在许多仿品本身就是根据书上的描述造出来的,如此,只是按书上的条条框框进行鉴定,怎么能不受挫?”王琪说道。 中国星翁艺苑

谈及“不打假”方面的情况,王琪也表示很无奈。“文物市场某种程度上存在着监管真空,可以说生产的是工艺品,只是按照文物的价格来卖了,并没有明确立法来限定文物造假是违法行为。”王琪说,“这中间有种种错综复杂的联系,不像食品安全那样,是可以从源头抓起的。” www.Artworld.cn

收藏者的心理也在某种程度上加重了文物打假的难度。甘肃省文物局博物馆处副处长白坚表示,其实文物局的处境也颇为尴尬。“管?怎么管?收藏者自己多有一定的经验积累,会形成自己的判断,而且大都坚信自己是正确的,你告诉他那个东西是赝品,他会信吗?”白坚说。 中国星翁艺苑

文物没有专门的打假机制,存在着某种程度上的监管真空,而相关立法也极不完善,往往只能参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条例,管理难度可想而知。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收藏界本身对打假的呼声也不高。更有业界人士认为,文物收藏本来就是“不冤不乐”,买卖古玩过程中的酸甜苦辣本身就是这一行的魅力所在,一旦管理部门介入,对文物的价格进行界定,或者是强力的行政、司法打假手段进入这一行业,文物收藏难免会丧失其大部分吸引力,慢慢萎顿。“必须保留这一行的宽松环境,对于造假卖假行为,也只能提倡诚信经营,这本来就是文物市场的正常现象,在不断的上当受骗中提高眼力,也算是一种乐趣所在。”古玩收藏的“发烧友”程先生对文物打假不以为然。

中国星翁艺苑

针对精品难得的情况,某圈内人士提出可以几个人出来牵头,定期组织一些小型的文物拍卖会,真正搞活文物市场,促进珍品流通,但这种构想似乎短时间内也不可能成为现实。

中国星翁艺苑

白坚说,文物拍卖是有严格规定的,文物拍卖企业必须经有关部门审核批准,获得合法的资质证书,所拍卖的文物也必须经过严格的鉴定,辨清真伪和来源,“至于私人性质的拍卖,那是绝对不允许的。”白坚强调。

copyright Artworld.cn

而大型的合法拍卖机构如四方拍卖等,虽然进行拍卖的文物质量上有保证,且偶尔会出现极具收藏价值的珍品,但毕竟数量极为有限,且大都价值不菲,一般的收藏爱好者只能望而却步。而且大体说来,多是进行一些工艺品之类的募捐拍卖,真正的文物拍卖没有形成气候。依靠此类机构搞活文物市场,似乎也是希望甚微。 www.Artworld.cn

当然,甘肃的文物市场还是颇有潜力的。中国彩陶网总裁张智提到,甘肃作为文物大省,文物资源极为丰富,收藏者众多,这是全国绝大多数省份都无可比拟的。特别是彩陶和唐卡艺术极为发达,留下许多文物的精品,这是甘肃文物市场的绝对优势。而因临近新疆和青海,占近水楼台之便,玉器收藏的种类丰富,质量也较高,具有很大的发掘空间。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打破怪圈的尴尬,让甘肃文物市场持久繁荣,虽难,但并非没有可能……

copyright Artworld.cn


(责任编辑:子牛)
转载请注明:华艺美术网 » 甘肃升文物市场已陷身不打假怪圈尴尬(2)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观点,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