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艺术资讯 > 市场资讯 >

北京歌德2011秋拍 12月精彩亮相

时间:2011-11-28 来源:全球艺术网专稿 作者:佚名    人浏览
北京歌德2011秋拍 12月精彩亮相

copyright Artworld.cn

2011北京歌德秋拍,将于12月初在北京昆仑饭店举行。在广大藏家的支持和帮助下,已经征集到了包括中国书画,古董珍玩,珠宝工艺品,世界名酒四个类别,十个专场,千余件精彩艺术品。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鱼饮高华—谢稚柳、陈佩秋专场】

华艺美术世界网

专场将有数十件两位先生各个时期的精品力作集结出现,质素规模,堪称难得。歌德希望通过本次精品专场展现出谢、陈二位先生高超的艺术底蕴和高雅格调。谢稚柳与陈佩秋是中国现当代绘画艺术史上著名的艺术家伉俪,有当代赵管之誉,其不断的艺术实践和探索,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画画家。本专场所集精品亮点频见,其中有谢稚柳先生早年工笔力作《拒霜沙鹭》,作于1954年成熟时期的力作《桃花春鸟图》,以及先生早期代表作之一《林麓晴云》,并且有陈佩秋先生盛年时期代表作《江南春图》等。

copyright Artworld.cn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谢稚柳《拒霜沙鹭》纸本镜心  128×64cm 中国星翁艺苑

款识:埜鹭闲竚立,秋渚夕阳中。香弄芙蓉影,波痕映浅红。沈石田有《夫容野鳬图》并题此四句,图中所作埜鳬全取陈仲美体,予以宋人法为沙鹭写生取景亦异,遂与石田 相远矣,稚柳。
钤印:谢稚、稚柳、杜斋、鱼饮谿堂
来源:此作品为作者家属提供。
出版:
1.《谢稚柳画集》第二零,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年。
2.《谢稚柳》P105,上海博物馆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
3.《中国文博名家画传 谢稚柳》P149,文物出版社,2004年。
4.《谢稚柳诗画选集》P414-P415,文物出版社,2005年。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谢稚柳先生早年工笔作品(1960年作)《拒霜沙鹭》,八尺巨幅,是现今存世尺幅最大的一件先生盛年工笔花鸟画力作。画面以骨法勾勒湖石,皴染分明是宋徽宗的家数,几组芙蓉掩映其间,摇曳生姿,设色淡雅雅,丝丝不苟的神貌,散发出宋人院体绘画特有的拙朴。一只沙鹭徜徉水中,深厚繁复的点染,凝练沉稳的勾勒,纤巧秀雅的仪态不仅贴近古人的灵魂更加贴近自然。画中题款书法已经逐渐脱开陈老莲的瘦硬古拙,变得丰腴端庄起来。追求新理异态,有观察体物的精到,也有求雄、求峻、求奇的特点,是谢稚柳先生中期花鸟画一大特色,则既发扬了宋人的形神兼备与格法森严,又融入了元人的清雅含蕴宁静温馨的诗情,笔法细腻,色彩轻灵,又别是一番情调。此作多次展览著录,是迄今为止拍卖市场上前所未见的谢稚柳精品代表力作。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陈佩秋《江南春图》 纸本镜心 123x245cm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款识:津回大地寒霜少,四月江南草木滋。如锦絮花生意满,春风吹水绿参差。壬午岁七月末,健碧在古滇作此《江南春图》于布珠新居。
钤印:秋兰、佩秋
来源:此作品为作者家属提供,并经作者本人鉴定。
说明:此作品曾发表于2007年2月6日人民日报第八版,吐故纳新雍容大度陈佩秋中国画。 中国星翁艺苑

陈佩秋先生《江南春图》,是画家盛年时期作品,尺幅巨大(24平尺),青绿设色,静观此画,给人一种恬淡宁静,如玉树临风般的潇洒俊爽之感。用墨彩写意的笔调,写出淡雅简远的意境来。陈佩秋从艺之始,即能标唐宋之高格直溯画源,于唐宋绘画三沐三起之间犹能洞悉古人微妙处,故陈佩秋先生的花鸟画,即使放置于古人作品之列,亦莫能分辨。所谓能得古人之髓者,正是如此!陈佩秋绘画创作中另一值得注意的特质就是对色彩的运用进行了极为大胆的尝试与革新,画中之敷色,如同词之雅郑,同样是红、黄、青、赭,善用者自然是增色添彩,不善用者则极易近俗,判若天渊。观此幅《江南春图》,画面构图已比早期更为开阔。先生并不以峰峦起伏、山势变化来造成画面的奇崛、险峻。而是以铺陈之法,力求画境的深邃厚重;以传统笔墨点线为骨骼,而大胆采用西方点彩派与印象派用色之法,在色墨交融的极大对比之下,在色彩斑斓、光影迷离之间,为观者洞开了一个新奇优雅同时又静谧深邃的审美境界,凸现出无穷的生机活力。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谢稚柳 桃花春鸟图 纸本立轴  89×42.5cm 中国星翁艺苑

款识:1. 纤细霜毫重写真,黄家轻色得清新。百年画笔归天水,已绝江南落墨人。自蜀黄荃父子以轻色写生,绝去蹈袭。而徐熙以落墨高视于江南。风沿波接,降及赵佶,不宗于徐而归于黄。数百年来论写生尚双钩,靡不以赵为宗师,要尚是蜀黄氏之遗,而江南落墨之灋遂散亡,邈不可知。甲午龝日镫下,谢稚柳记。
钤印:谢穉之印、枥下生、敦煌旧客、鱼饮梅竹之斋
2. 此为予居苏州河北时所作,屈指遂已廿年,数年前为人所窃,且亦已忘去。今转辗为子建印人所得,持以相示,属为题数语,不觉有少作之悔,聊记其事如此。癸丑盛夏,枥下生稚柳风腕。
钤印:稚柳、谢
出版:
1. 《谢稚柳》P54,上海博物馆编,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 《融古开今·纪念谢稚柳百年诞辰书画精品集》P162、163,上海博物馆编,上海书画出版社。

copyright Artworld.cn

《桃花春鸟》作于1954年的秋天。谢稚柳是花鸟、人物、山水并举的画家,众所周知,在1945年前后谢稚柳绘画风格进入完全成熟时期的册页,但先生的艺术探索并没有到此为止,伴随着对画史的研究和鉴定实践的不断深入,他对花鸟画的表现方式思考更深入了。这个时候先生绘制了这幅《桃花春鸟》,桃枝绘得自然俏楚,朵朵桃花,双钩轻色,予人雅逸高贵的感受。枝上小鸟,丰羽铄神,侧首回眸间,也是让人心生爱怜。然而更妙的是画上的题跋,右为本题,左为补题,前后相距有近二十年,所题是完全不相干的两件事,但是与这幅画却深含意义。右题(本题)显示了谢稚柳的画史知识以及他于绘画一道不断探索的胸怀,左题(补题)则讲述这幅画的一段曲折经历,此画钤印亦含情意。 中国星翁艺苑

中国星翁艺苑

谢稚柳 林麓晴云 纸本立轴 84×48cm copyright Artworld.cn

款识:林麓晴云。鱼饮溪堂制,谢稚柳。
钤印:谢稚、稚柳
出版:
1.《名家翰墨·谢稚柳特集》P27,香港翰墨轩,1993年。
2.《谢稚柳诗画选集》P104-P105,图25,文物出版社,2005年。
来源:此作品为作者家属提供。

华艺美术世界网

张大千曾以“天下英雄君与操”来形容自己与谢弟,谢稚柳在中国近现代书画中的地位可见一班。先生早期的画作温婉雅丽,有如“杨柳岸,晓风残月”,深具中国传统文人画的风骨,笔墨细腻,风雅脱俗;晚年则画风一洗婉约,自由豪迈,可谓“浪淘尽,大江东去”。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此张《林麓晴云》正是谢稚柳早期的代表作之一,气势恢宏,笔法精严。构图,用色,笔法,各种布局,都典雅之极;巍巍青山,袅袅白云;绿林深处,流水人家。近看,每个笔触可谓尽善尽美,细如毫发,无论欣赏皆把玩不腻;远观,整幅画使观者迎面一阵清新爽朗的山林之气,极悠远宁静,犹如置身于古人诗词中观泉听松,清风明月之境地。远、中、近景兼顾,谢稚柳将浓郁的人文气息与自然山水完美融合,是对文人画精神的最佳体现。

www.Artworld.cn


(责任编辑:Ivan S)
转载请注明:华艺美术网 » 北京歌德2011秋拍 12月精彩亮相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观点,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