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兔儿爷 copyright Artworld.cn
旧北京的兔儿爷仿制戏曲人物塑造,憨态少了,多出了几分“爷”的威武 copyright Artworld.cn 兔年春节将至,在探亲访友之余欣赏几件与兔子有关的文物,也不失为一件赏心乐事。明清山水画家笔下的玄兔机警灵动、宋代建窑的兔毫盏受水鲜明、石刻兔俑肃穆威武……可爱的兔子在书画、玉石、陶瓷等不同的文物形态中有了万端变化,多半与月中玉兔脱不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中国星翁艺苑 太庙差役塑造兔儿爷 华艺美术世界网 最为人们所熟悉的文物兔儿,还得说是旧时北京中秋节的时令玩具兔儿爷。兔儿爷诞生在明代,清代达到鼎盛,每到中秋,大街小巷到处是专卖兔儿爷的货摊。大者高约40厘米,小者不足10厘米,个个兔首人身,披甲戴盔,或骑虎鹿,或坐在莲花之上,手握捣花杵。 中国星翁艺苑 兔儿爷的由来,学者一般认为源于中秋节“月光神码”中的玉兔形象。月光神码是过去中秋节时充作神位的图画,木版水印,上印太阴星君以及捣药玉兔,人们拜月祭祀后焚毁。玉兔虽然位列仙班,但地位并不高,所以早期的兔儿爷制作简单,匠人们只是用黄泥随意捏就。 copyright Artworld.cn 对兔儿爷形象做出巨大贡献的是光绪年间两名看守太庙的差役。他们用胶泥仿制戏曲人物的扮相,塑造出了披盔甲、罩锦袍的兔儿爷,背后饰以伞盖靠旗,坐骑有狮、虎、象、鹿和麒麟等瑞兽。可爱的兔子被塑造成了文官或武将的形象,表情为二目直视,三瓣嘴紧闭,有的长耳高竖,有的则把耳朵藏在帽饰之中,憨态少了,倒是多出了几分旧时代“爷”的威武来。有的兔儿爷身后斜插一面靠旗,仿效的是戏剧中的反面人物,平添了几丝诙谐。 www.Artworld.cn 可惜的是,旧时人们没有保留兔儿爷的习惯,玩过即扔,能留到今天的精美兔儿爷文物数量并不多。 中国星翁艺苑 山水画家以玉兔为题 中国星翁艺苑 兔子形象还不时出现在书画、陶瓷和玉石等艺术品之中,历代花鸟画画家对兔子题材多有涉及。 华艺美术世界网 宋代画家崔白画过一幅《双喜图》,描绘了秋风肃杀的深秋时节,两只山鹊在古木之间飞鸣的情景。鹊鸟的叫声引得山坡下的玄兔转首回顾,玄兔的神情警觉中有几分泰然,更衬托出鸟的不安情绪。 华艺美术世界网
明代画家徐霖的《菊石野兔图》轴中也有一只兔子出现,兔的画法与宋代崔白的《双喜图》非常相似。笔法工细,未用墨线勾画轮廓,只用细笔汕毛,皮毛的质感非常逼真。兔子的耳朵竖起,神情机警,栩栩如生。画上自题说明此图以古代传说的玉兔捣药为题材进行创作的。 华艺美术世界网 如何表现兔毛的细腻,对于以水墨笔意见长的中国画家而言是一种考验。清代画家华嵒绘过一幅《海棠禽兔图》轴,此画绘于清乾隆年间,为华嵒晚年的代表作。画家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鹦鹉的欣喜和黑兔胆小好奇的神态表现得生动传神。此图笔法将宋人工笔花鸟之细腻工致与写意花鸟之秀逸洗练相结合,黑兔的墨色变化微妙丰富,浓淡之间表现出柔软疏松的质感。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清代宫廷画家冷枚的《梧桐双兔图》轴显示出对西洋画法的更多借鉴,兔子造型准确,温顺可人,细笔披毛突出了皮毛的质感,眼珠处点一高光更显晶莹剔透。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 《梧桐双兔图》轴 copyright Artworld.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