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艺术资讯 > 综合信息 >

出土文物何时告别“蜗居”

时间:2011-02-19 来源:中国商报 作者:子牛    人浏览
出土文物何时告别“蜗居”

        最近,合肥市文物管理处十分头疼——一大批出土文物因为无处妥善安置,而只能被堆放在地下临时库房中。更令人惊诧的是,作为安徽省省会城市,合肥至今还没有一家市级博物馆。这一事件经媒体曝光后,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一边是“给文物一个家”的呼声日益高涨;另一边,不少同行担心,单纯建一个“家”未必能使出土文物“安享天年”,事实是,如今像合肥市文物管理处这样,因出土文物数量多而被锁进临时库房的现象屡见不鲜。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6000多件文物亟待“安家” copyright Artworld.cn

        出土文物逐年增多,临时库房“满员”,修复后的文物面临无处安放的窘境……近来,这个问题令合肥市文物管理处的工作人员感到非常“闹心”。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中国商报记者获悉,如今,合肥市文物管理处的地下临时库房满地都是“瓶瓶罐罐”, 逐个摆开,十分壮观。由于这些文物大多已经破损,负责修复的工作人员只能用胶水、石膏等材料一件件进行黏合修补,目前他们手头正在忙活的是一批2009年到2010年合肥市经济开发区发掘的乱墩子汉墓群中的文物。 copyright Artworld.cn

        合肥市文物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乱墩子墓群的墓葬规模很大,前后共发掘出土墓葬138座,时代跨度为战国、西汉、东汉、北宋,出土青铜、玉器、陶器等各类文物近2000件。尽管这个墓群比较“平民化”,没有发现特别珍贵的文物,但恰好能真实代表当时合肥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状况。现在,近2000件文物已经有三分之二修复完毕,接下来,让他们头痛的事情来了——今后这些文物该往哪儿放呢?

www.Artworld.cn

        据了解,当前,该市文物管理处的临时地下库房里有4000多件文物,等到乱墩子墓群文物修复工作全部结束后,库房的文物数量将激增至6000多件,届时会出现文物放不下的尴尬境地。加上长年没有较好的保存条件,库房文物的腐蚀和损失状况令人担忧。因此,目前当务之急就是解决文物安置问题,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的“住处”。

www.Artworld.cn

        记者了解到,近10年来,合肥市先后进行过几次大的考古发掘, 市文物管理处的地下库房里有不少好东西:春秋晚期的编钟、北宋制墨名家朱觐所制的古墨、填补我国古陶瓷器研究和收藏空白的紫定金彩壶、与上海世博会中国馆造型高度相似的西汉香炉、宋代金器等等。

华艺美术世界网

        合肥市文物管理处工作人员透露,该库房现存的几件国家一级文物现在仍只能与众多二三级文物一道,委身在临时地下库房中。尽管已经尽力提供恒温、恒湿的环境,却不具备长期保存的条件。 www.Artworld.cn

        在合肥市文物管理处方面看来,现在没有市级博物馆的地区已经很少,如果政府能够建立一个市级博物馆,或许局面可以得到很大改善。 华艺美术世界网

        “我们这里只有八九个工作人员,很多时候都是身兼多职。一般来说,修复一件文物平均需要花上半小时,接下来还要拍照、整理、填写资料、存档,是个庞大的工程。这样忙下来,文物还不能‘重见天日’,就太可惜了。”合肥市文物管理处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商报记者。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放不下”不是个例 www.Artworld.cn

        合肥市文物管理处的遭遇一经报道,旋即在业内引发共鸣。 copyright Artworld.cn

        陕西历史博物馆馆长成建正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合肥这样一个省会城市而言,市级博物馆不能缺。“文物出土后必然需要研究,如果当地连博物馆都没有,何谈研究?要知道,收藏、研究、展示,这是博物馆的三个基本功能。当然,我目前没有亲眼看到合肥出土的实物,不能轻易判定它们的价值。但我的建议是,在建立博物馆的基础上,对于其中一些级别较高的文物,应由相关部门根据它们的价值和内涵特色,即行内俗称的‘看点’来进行权衡,以便决定文物的安置去向——是交给上级文博机构管理,还是结合地方文化传统而留在当地博物馆。另外,博物馆的选地也可以考虑与考古关联,在发掘遗址的基础上修建。” 中国星翁艺苑

        而在采访中,不少业内人士也认为,其实不需要华丽的外观和雄伟的规模,建设博物馆的根本目的就是为文物营造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给人们提供一个近距离与文明对话的条件。如果文物只能永远被封闭在临时库房中不见天日,那当初的发掘又有什么意义?倘若发生不可弥补的损失,可否视为现代人对先辈文明的亵渎?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如此看来,建一所市级博物馆是解决当前合肥文物安置的最佳办法。诚然,这个例子本身有一定特殊性,但由此延伸出的问题是,在我国博物馆建设发展得如火如荼的今天,文物安放是否得到了根本性解决?有了博物馆,文物就能后顾无忧了吗?记者发现,实际情况并不像想像中那般简单。 copyright Artworld.cn

        “合肥遭遇”并非个例。无独有偶,就在去年4月,江西九江的出土文物被曝出长期在窄小的环境中“蜗居”。由于多年来当地博物馆“有馆无舍”, 连李鸿章题字的牌匾、陈三立的题字石碑、珍贵的古木家具等等都只能委身于库房的角落里,不少还没来得及定级的文物,包括出土文物更是只能堆放在地上,如此光景使人很难联想到其价值不菲。 copyright Artworld.cn

        据了解,这些现象并非特例,出于种种考虑,即使有类似情况,一些博物馆的相关负责人对此也都不愿多谈。而相比之下,在一些县级博物馆,文物出土后的命运可能比锁进库房更“凄凉”。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北京收藏爱好者王先生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件事:前两年,河北某县曾出土了一批汉代的陶罐,经鉴定价值不高,但无论如何,它们还是属于文物范畴,按照《文物法》,不可能私自处理。于是,这批陶罐便被送到了当地的县级博物馆。此时,麻烦来了,博物馆腾不出地方容纳这么多东西。几经周折,众人租下了一所仓库当作库房。没过多久,当地征地,这个仓库被征收,陶罐们再次面临无处安身的命运。

www.Artworld.cn

        类似的情形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已经“见怪不怪”了。北京一位泉商表示,自己也曾看到过这样的状况,出土后的钱币不属于珍稀品种,市面价也就几元钱甚至几毛钱一枚,因为不受宠,这些钱币被装在麻袋里,随意堆放在某县级博物馆的后院里,一部分已锈迹斑斑。

中国星翁艺苑

博物馆也“嫌贫爱富”?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客观地说,不是所有的县级博物馆都会存在文物放不下的窘境。知情人士透露,通常历史都城所在地,或是古时的交通要道,地下文物丰富,这些地区博物馆发生上述状况的几率更高。“你看故宫博物院前些天透家底儿有180万件文物,而我们平时去参观时看到的才有多少?只能说,因为他们级别高,处理这些文物更有条件。那些本身资金就缺乏的博物馆,‘难安置’自然会表现得更加突出。”据悉,放不下的文物不少都是诸如价值不太高的三级文物之类。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一般来说,省博不会存在无能力存放文物的局面,毕竟它的条件好、设施全。市级博物馆如果像武汉这样,文物出土由考古研究所运作,统筹后决定其去向的话,应该也能避免。”武汉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李笙清表示,“文物放不下也许有种可能,就是博物馆本身筹划得不好。前段时间我曾帮助湖北一些县市级的博物馆做展览,发现他们不善于规划,陶器、瓷器随地放着。我建议他们学会科学地将藏品架藏,这样以20平方米的空间为例,放600件文物没有问题。” 华艺美术世界网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出土的文物多了,当地博物馆的人手又不够,清理、定级需要较长时间,只能先在库房“挤一挤”。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说到底,博物馆放不下更多文物,原因无外乎资金缺乏、本身条件有限,偏偏近些年“考古热”兴起,大量文物陆续出土;加之当前城市化进程提速,大兴土木的同时,一旦相关统筹规划环节做得不够完善,就会让一些博物馆感到措手不及。记者也注意到,发生这种情况,还跟某些人的思想观念偏差不无关系。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事实上,据了解,现今我国的博物馆正处于一个馆藏文物数量发展分布不均衡的阶段。有的多到放不下,有的多年来几乎没有增加。其实,按照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博物馆之间允许调拨文物,也可以租借。然而,一些博物馆相关负责人出于“怕借了就要不回来”的担忧,明明条件有限,宁愿捂着,也不肯借展或是交由上级文博机构管理。

copyright Artworld.cn

        “现在在博物馆这个圈子内有一种‘嫌贫爱富’的功利心态。好的东西大家都想要,比方说,某县出土了国家一级文物,实际他是有能力保存的,但往往上级文博机构就想要申请调拨。而那些级别低的东西,或许大家都觉得没有多大利用价值,不大看重,当博物馆场地不足时,它们的生存状况就很尴尬。”一位知情人士直言。

华艺美术世界网

解决难题可否靠民众

中国星翁艺苑

        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浙江省博物馆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建议,如果文物放不下,除了申请调拨外,也可以采取与当地银行结合,将珍贵文物放到银行专门保管的方法。 中国星翁艺苑

        无论是调拨也好,另辟蹊径去保存也罢,从本质上说这样的操作似乎更多还是博物馆系统内部的一种流通。既然文物本来就是国家的,是整个社会民众的公共财产,对于那些存放不下的、原本价值又不大高的文物,靠走结合民众的路线来缓解这一状况是否可行呢?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谈到这一话题,一些受访者提出,社区、学校甚至私人藏家,或许都能当成途径在博物馆解决此类难题时考虑利用起来。 copyright Artworld.cn

        浙江的曾先生是位资深“驴友”,参观过不少世界著名博物馆。他告诉记者,文物贴近民众,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澳大利亚博物馆,这所澳大利亚最古老的博物馆开展了一项名为“盒子里的博物馆”的教育活动,即博物馆按照学校的教学大纲选择各种相应的主题,并将与主题相关的动物标本和化石、艺术品、挂图、录像、磁带、书籍、电脑软件、教学活动问卷等装在盒子里,供学校租借。需要租借的学校跟博物馆联系预订,并缴纳一定的费用。城市学校的租借费为每个盒子110澳元(折合人民币约700多元),乡村学校的租借费用则便宜很多,是66澳元,租借期限一般为三周。办理了预订和租借手续,博物馆方面就会把预订的“盒子”邮寄给学校。

copyright Artworld.cn

        “据我所知,国外有些私人博物馆也会租借艺术品给个人,前提是有完善的法律合同保障。我觉得国内的博物馆不妨参照一下,至少走进校园就是一项利民之举。一方面那些价值不高的文物不用再暗无天日地过日子,另一方面,看到实物总比仿制品要强。”曾先生认为。 www.Artworld.cn

        同时,在记者采访过程中,社区博物馆得到的呼声也很高。部分业内人士表示,现在一些地方都在陆续建立社区博物馆,国有博物馆容不下时,能否考虑送进社区,既丰富了社区藏品,提高了社区博物馆的档次,又可以将文物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文物的安全也可以得到相应保障。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虽然受访的博物馆业内人士强调,文物是国家的,法律不允许其流到民间。但是,针对文物存放的尴尬,仍有一些收藏爱好者反驳道,法律的本质是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前提下保障利益。当文物因为场地所限得不到妥善保管,有的甚至出于保管不善或者监守自盗流失了,难道对文物就公平了吗?在他们心目中,如果能够出台完善的租借制度,未必是件坏事。 copyright Artworld.cn

        按照收藏爱好者们的设想,租借制度的前提是博物馆与私人藏家、收藏爱好者们签订合同,确定一个合理的租借期限,后者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并不得转租给第三人。这期间,后者因研究或是宣传文物等带来利益,应与博物馆之间有一个分配标准,万一发生损坏则需按事先约定赔偿。租借期限内,博物馆应定期进行回访。不过,鉴于各方因素考虑,租借的文物级别肯定不会高。“也许在博物馆看来,这些文物没多大价值,但什么叫‘好东西’,‘好’的标准是什么?以珍贵稀少来定论未免过于简单,站在文化遗产角度来看,没准藏家认为它就是个宝。”有收藏爱好者这样说。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此外,还有人提出,现在网络发达,文博系统应该充分利用起来。比如以省为单位,建立一个网络交流平台,信息共享,谁家东西多了放不下,谁家想办展缺了什么,依靠网络来解决不失为一条出路。 中国星翁艺苑

        不管怎样,众说纷纭之下,大部分人都认为,比起发掘来,更重要的是后续保护,要知道文物也是有寿命的,如果没办法、没条件保护,还不如不要去发掘,否则岂不是一种浪费?

copyright Artworld.cn


(责任编辑:Ivan S)
转载请注明:华艺美术网 » 出土文物何时告别“蜗居”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观点,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