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吴广巨身后是一些水车配件 中国星翁艺苑
清末时期铜钱的保存桶,铜钱从桶上方投进去,只有打开钥匙才可以拿出来。 华艺美术世界网 因为守望农俗文化,他30年来游走于义乌的大街小巷、乡村部落,将小到民间印章、刺绣,大到清朝水车、货郎担等都带回家。 中国星翁艺苑 如今,他那栋四层四间的楼房完全被这些“宝贝”霸占,2000多件农民生产、生活用具及3000多件代表农俗文化的藏品。 华艺美术世界网 曾经有人出价1000多万元买,可他认为这些是义乌人精神的代表,不能卖,他有责任守护,留给后代一个追寻先辈的痕迹。 copyright Artworld.cn 这个人就是吴广巨,义乌一个普通的农民画家。 copyright Artworld.cn 农民画家“串门” 爱上了农具 华艺美术世界网 昨天,记者来到吴广巨位于义乌江东街道青口村的家,这里紧邻国际商贸城,可谓寸土寸金,多数村民的房子都租了出去,可吴广巨的四层楼还不够放,连院子里也搭起了200多平方米临时棚存放藏品。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吴广巨与农民画结下不解之缘,常常到农家门前作画,也收集一些农具用来写生。 www.Artworld.cn 细心的他发现,很多年代久远的农具不是慢慢腐烂,便是被废弃,很可惜。出于怜惜之情,他买的农具越来越多,木犁、铁耖、木质风柜、量米器具、木箱型的货郎担等。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很多人不理解吴广巨的疯狂,妻子也因此多次和他吵架,这并没有改变他。一位研究乡土文化教授的话更坚定了他的这种决心:乡土文化不能仅靠口传心授,要保存要研究。这条路,他一走就是30年。 华艺美术世界网 乾隆年间的水车 国内少见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这些是民国的磨盘、这些是晚清的货郎担……”在几乎无法立足的房间里,吴广巨如数家珍,这些虽不值钱,但在他眼里却是金钱无法衡量的。 华艺美术世界网 记者在院子里看到一个长长的木制农具,问是什么。吴广巨脸上立刻挂出自豪感,“那是乾隆34年的灌溉水车,长7米,是我从一户老农即将拆迁的草房里翻出来的,国内很少见了。”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还有个木桶看起来像“马桶”,其实是存钱桶。“外形和桶一样的,但顶上多了两块木板,之间形成一个空隙,铜钱放进去,就不容易拿出来了。”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他的执着也感动了当地政府,义乌江东街道办事处免费给他提供两间店面,夫妻俩开了一家照相馆,这成为他们唯一的经济来源。 中国星翁艺苑 开价1000多万 他也不肯卖 copyright Artworld.cn 前几年,上海一企业老总筹建根雕博物馆,惟独缺少展现乡土文化的东西。偶然的机会,这家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来到他家,一进门就被农具种类的齐全“吓到了”。 华艺美术世界网 转完一圈,这个工作人员开出1000多万元的价格,妻子劝他卖掉算了,可老吴一口便回绝了。 copyright Artworld.cn 吴广巨说,传统的农具越来越少,一些民俗也随之消失,这让人很心疼。这些代表着义乌的过去,代表着义乌人勤劳创业的精神,不能丢失。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他的梦想就是有朝一日可以开办全国首屈一指的“民间农具文化收藏博物馆”,让后辈们可以了解先辈的发明创造,体味先辈的勤劳。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责任编辑:Ivan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