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河而居,以船出行,这是人们熟悉的水乡生活,良渚古城遗址的一处最新发现显示,早在4000多年前,江南先民就已经过上了这样的日子。浙江的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发现了一条“江南水街”。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浙江省考古研究所和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3月18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3年来良渚古城考古的一些新发现,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考古工作者在良渚古城东面的美人地台地经过一年的解剖发掘,发现了临河而居的建筑基址和古河道。 中国星翁艺苑 记者在美人地台地考古现场看到,无论是南侧的河岸以及北侧的“新旧”两道河岸都有排列整齐的竖立木板,木板下部则垫有横木和枕木。据介绍,这些木板、横木和枕木带有明显的石锛痕迹,是用来制作垂直河岸,便于船只直接靠岸,有的木板护岸上还有形如“牛鼻孔”的孔洞,可用于系船缆,这种格局就和目前江南水乡临河而居的景象十分相似,也有助于追寻江南水乡居住生活模式的文化渊源。在河道中的堆积物里,考古工作者还发现了大量陶片、陶器,许多豆、罐等黑皮陶上还刻有精细的盘龙纹、鸟纹、网纹等主题纹饰。 www.Artworld.cn 除了发现“江南水街”之外,浙江省考古研究所还与北京大学碳14实验室合作,对从良渚古城叠压城墙中发掘出的一系列样本进行碳14测年。十几组数据显示,良渚古城城墙的年代在距今4300年至4500年之间。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责任编辑:子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