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艺术资讯 > 综合信息 >

“艺术精神”从来不该是空泛概念(2)

时间:2011-03-30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佚名    人浏览
1992年,党的实际领导人邓小平再次推动了经济领域的改革,这次,人们干脆读到了市场经济的表述。市场经济是1978年之前被理解为资本主义的经济,是被批判的对象,从60年代初开始,邓小平和他的战友刘少奇就推行过一些与市场经济沾边的改革,却被毛泽东有力地阻止了,到了文革,毛泽东的这两个战友干脆被彻底打倒了。现在,市场经济被南巡讲话表述为社会主义所需要的东西,中国的改革又继续下去了。这年10月,由14位

1992年,党的实际领导人邓小平再次推动了经济领域的改革,这次,人们干脆读到了“市场经济”的表述。市场经济是1978年之前被理解为资本主义的经济,是被批判的对象,从60年代初开始,邓小平和他的战友刘少奇就推行过一些与市场经济沾边的改革,却被毛泽东有力地阻止了,到了“文革”,毛泽东的这两个战友干脆被彻底打倒了。现在,市场经济被“南巡讲话”表述为社会主义所需要的东西,中国的改革又继续下去了。这年10月,由14位批评家共同组织的“广州双年展”在中央大酒店举行,展览规模的巨大不是重点,关键是,这次展览的经费全部来自企业投资。之前的1991年1月,《艺术·市场》创刊,就有不少批评家参与了对市场问题的讨论,那时,尽管大家提醒了艺术批评的独立性,却充分肯定了市场对艺术的积极作用。

华艺美术世界网

 

由吕澎创办《艺术 市场》第1期封面。“艺术市场化”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并没有被完全认同,作为此观点的支持与鼓吹者,吕澎经常遭受各方面的质疑。 华艺美术世界网

之后,中国艺术家的艺术随着市场经济所赋予的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交易以及西方体制的支持,获得了拯救,因为,他们的作品不仅能够被展览,而且也开始被收藏和投资,这样,艺术生产的循环有了可能。在西方体制的支持下——当然是中国继续实行改革开放并推行市场经济的结果,在国内经济有了充分发展的基础上,新的艺术空间出现了。最初,艺术家是通过非常便宜的价格租用了那些被废弃了或者难以使用了的社会主义空间(798),后来,市场经济的作用导致了这些空间的更加市场化,新的艺术产业出现了,接着,那些曾经没有或者并不活跃的“博览会”、“画廊”和“拍卖”经济也开始发展起来,一个非常吻合于市场经济的艺术生态渐渐产生并获得发展。我们看到:这个新兴的艺术生态是在上世纪80年代的“思想解放”和90年代的“市场经济”的推动下产生的,如果中国的改革与发展继续朝着这个方向进行,可以想象,艺术市场的制度性建设将更加推动艺术生态的活泼和艺术精神的创造。所以,在很大程度上讲,艺术生态的发展与变化,成为新世纪艺术的重要现象,以至成为新世纪十年艺术史的重要研究内容。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艺术精神从来不是一个空泛的“读经”一般的活动,而是通过艺术家、批评家、收藏家、美术馆、画廊、拍卖行甚至艺术博览会等等机构与方式而共同从事的精神事业。对于那些关心艺术和艺术历史的读者来说,这是一个新的课题,因为在之前很多年里,人们——包括那些在艺术领域里的主导人物——很少谈及艺术生态问题,像中国古代的文人士大夫在自己的文字里很不愿意讨论那些涉及经验层面上的东西一样,不少艺术批评家对市场也从来不去考察和研究,他们将艺术问题仅仅限于“本体”层面。尽管后现代理论早就提醒他们:文本之外别无他物。可是,他们仍然宁可相信灵魂的重要性。

中国星翁艺苑

正如前面一开始就提及到的,灵魂当然重要,但是,灵魂的维护与创造总是与物理现实有关,与肉体有关。对于艺术家来说,灵魂不仅与画面和材料有关,也与工作的空间、展览的空间、交易的空间、收藏的空间有关。究竟艺术家愿意因为拒绝市场而成为不能创造的“冰雕”呢,还是愿意为实现精神价值而与市场发生关系?这个问题是不言自明的。当然,我明白,许多批评家会期望一个没有功利性、没有目的性的环境,但是,我们想说,人类生活总是在地狱与天堂之间来回,没有乌托邦。

中国星翁艺苑


(责任编辑:子牛)
转载请注明:华艺美术网 » “艺术精神”从来不该是空泛概念(2)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观点,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