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艺术资讯 > 综合信息 >

山东一农民30年收集300多万字运河民谣

时间:2011-05-04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佚名    人浏览
山东一农民30年收集300多万字运河民谣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这个山东农民花了将近30年的时间,在运河两岸收集老人们口口相传的民谣。但他渐渐发现,这些民谣纵然可以留在他珍藏的稿纸上,却再也无法留在这个时代的记忆中——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从赵中田家的院子出发,往西走上二里地,就能看见流经山东聊城的京杭大运河。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一辆满是泥渍的摩托车停在这个院子里。后座上插着一面红绸旗,旗上印着“抢救文化遗产,支持运河申遗”的黄色魏体字。每天天还没亮,50岁的赵中田就会灌满一大可乐瓶的白开水,再带上几个蒸好的馒头,骑上摩托往运河边驶去。 copyright Artworld.cn

这样的旅程已经走了近30年。从1985年开始,为寻找、收集运河沿岸流传的古老民谣,赵中田走访了河北、山东、江苏三省1000多个自然村。 copyright Artworld.cn

沿途,只要看到80多岁的老人,他便会停下车,满脸堆笑地凑过去,缠着老人“唱几句儿”。一个村子的老人聊遍了,再去下一个村子。如今,他已经收集了300多万字的运河民谣。 copyright Artworld.cn

“刚走了运河的一半不到呢。”这个山东汉子蹲在房前的台阶上,摇头说道。尽管,在这30多年里,他已经将3辆自行车骑到“当废铁卖了”,还把一辆能骑6万公里左右的摩托车骑了“整整12万公里”,但他决心继续“抢救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一直到死”。

中国星翁艺苑

长年以来,他把这些已经满是霉味的稿纸裹上两层塑料膜,分别藏在米缸里、炉灶旁的柴垛里和自己的床底下。 华艺美术世界网

“命根子,生怕丢了。”赵中田盯着发黄的书稿喃喃道,但很快又不好意思地咧嘴一笑,“谁愿意来我家偷呢?”

华艺美术世界网

赵中田从不进城打工,家里的收入全靠4亩地的收成,一年4000多元,而花在摩托车上的油钱就要3000多元。在这个有1000多户村民的村落里,赵家是唯一没盖上砖瓦房的。邻居家10年前就用上了防盗门,赵家的院门则是20多根树枝搭成的栅栏。土坯房住了30多年,已经漏了天光,每逢大雨,一家人往往要端着板凳坐在门口,“怕房子塌了”。小偷进来过,却没偷到什么东西。 中国星翁艺苑

“地里有活儿,人也不孬。”在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的赵店村村口,提起赵中田,一位老人淡淡地说,“就是整天这里跑,那里跑,苞米长多高了他也不管。”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赵的妻子王小菊也说,如今村子里的老人大多“这么看他”,“和从前可不一样了”。

中国星翁艺苑


(责任编辑:子牛)
转载请注明:华艺美术网 » 山东一农民30年收集300多万字运河民谣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观点,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