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艺术资讯 > 综合信息 >

一篇“批评”引发的官司

时间:2011-05-08 来源:中国商报.收藏拍卖导报 作者:佚名    人浏览
一篇“批评”引发的官司

近一时期备受文化艺术界广泛关注的著名画家范曾状告知名收藏家郭庆祥等人一案,于4月22日在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原告和被告双方皆由代理律师出庭。在3个多小时的庭审中,原告和被告双方据理力争。虽然法院当日并未作出判决,但在原告方范曾的代理律师表示愿意接受调解之后,郭庆祥及其他被告代理律师均表示不接受调解。 中国星翁艺苑

作为当今的知名画家,已是古稀之年的范曾干嘛要打官司?原来,这“祸”是因一篇发表在《文汇报》的署名文章而起。在画家看来文章“使用侮辱、诋毁、刻薄的语言,直接攻击原告”;而在撰写者郭庆祥看来,却是正常的“美术批评”。到底应该如何界定美术批评与名誉侵权?在这场官司的背后,我们又看到些什么呢?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焦点一:“批评”还是“侮辱”? www.Artworld.cn

既然是名誉侵权案,在庭审过程中,原告和被告双方的辩论焦点自然聚焦在郭庆祥的文章是否构成名誉侵权,即文章对范曾是否造成了名誉损害。范曾代理律师认为,“郭庆祥文超出了文艺评论的范畴,不是针对文艺作品进行评价,而是对个人的攻击”,“其语言具有侮辱性,是对原告人格的侮辱”;但被告代理律师则坚称文章只是正常的文艺评论,针对的是艺术界的浮躁现象,行使的是自己的言论自由权利,并没有构成对某个人的侮辱。

中国星翁艺苑

作为案件“导火索”的文章如今依然可以在网上找到,它们分别是署名郭庆祥的《艺术家还是要凭作品说话》和署名谢春彦的《钱,可通神,亦可通笔墨耶?》。郭文中称“现在有一位经常在电视、报纸上大谈哲学国学、古典文学、书画艺术的所谓的大红大紫的书画名家……其实才能平平,他的中国画人物画,不过是‘连环画的放大’。他画来画去的老子、屈原……都有如复印式的东西……他的书法是‘有书无法,不足为式’,装腔作势,颇为俗气……”并直指该画家“将十来张宣纸挂在墙上,以流水操作的方法作画”,“每张纸上先画人头,再添衣服,最后草草收拾一番写款,由他的学生盖章。这哪是画画?分明是在画人民币嘛。”虽然并未指名道姓,但范曾认为文中所指即是自己。在范曾提起诉讼后,郭庆祥也坦然承认自己所写的就是范曾本人。

华艺美术世界网

而谢春彦的文章中写道:“以卖得火,吹得火,势得牛的范三官人为例,那种仗势霸气,硬而实软,华而不实,稀缺内养,呆板颟顸的笔致,貌似清雅的俗绿恶青,掺了些墨抑或石绿的冷赭肤色,手与足的结构亦并不合理协调的搭配,哪里还有什么好灵魂在耶!”虽然也没有指名道姓,但一些“明眼人”还是能一眼看得出来。

copyright Artworld.cn

焦点二:是否存在“流水线作画”?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作为本案的关键点之一,能“证明”范曾“流水线作画”的照片一度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这几张照片也作为被告方郭庆祥的证据被提交至法庭。照片显示,作画的宣纸被贴在墙上,上面画有类似的形象或形象的某个部分。郭庆祥认为,范曾将自己的“流水线作画”说成是传统艺术的延续,是在颠倒黑白、误导大众审美,“从美术教育的角度来讲,他这就是在犯罪”。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对此,原告代理律师认为其“来源不合法,不具有真实性”。据称照片拍摄者为范曾弟子、画家崔自默。崔自默本人表示,自己并未允许任何人使用该照片,因此自己拍摄的照片被利用属于侵权行为。他认为,郭庆祥拿自己的照片作为证据,显然是为了制造其师徒间的矛盾,并且是为了达到某种商业目的,“通过打击范曾这样的名人,引起社会的关注,从而借机抛售自己的收藏”。 中国星翁艺苑

当审判长问及“郭庆祥文中所提到的流水线作业,是否是事实”时,范曾代理律师回答:“存在流水线作画,不会影响其声誉。”庭审后,范曾代理律师薛秋红对此解释,范曾并非承认自己以流水线方式作画,而是假设存在此种方式,也不会对其声誉造成影响,因为“每幅画的整体构图、布局编排、人物向背均绝少雷同”,而“郭庆祥将范曾的这种作画方式定义为‘流水操作’明显是对公众的误导和对范曾作画方式的根本性侮辱”。

www.Artworld.cn

崔自默告诉《中国商报》记者,被告方法庭出示的照片确实是他拍的。但他并不认同郭庆祥的观点,而认为“流水线作画”的方式是“大师的标志之一”。“仅仅是作画的效率问题,而与画作的艺术价值高低无关”,并且表示这种作画方式“只是学术之争,没有打官司的必要”。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庭审过程中,被告郭庆祥一方的证人赵刚出庭作证。据他讲,他作为大连天兴画廊的经理,1995年通过荣宝斋米景阳购买范曾200张画、100张字,其间与郭庆祥同去范曾作画现场,亲眼见到范曾“流水线作画”。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焦点三:影响有多大?

中国星翁艺苑

此次诉讼中,范曾向郭庆祥索赔精神损失费500万元。

copyright Artworld.cn

那么500万元的依据又是从何而来?在此次庭审中,范曾的代理律师首次公布了范曾受到精神伤害的证据之一——医院的诊断书。该诊断书显示的就诊时间是2010年7月15日,医生对范曾就诊原因的表述为“食欲不振,入睡困难,烦躁不安两天”,而在诊断后医生的主要建议则是“低脂饮食,注意改善睡眠”。范曾代理律师还提交了部分网友评论作为证据,据称评论总计达数千条,足见此次事件的社会影响范围之广。 www.Artworld.cn

原告的代理律师则认为,原告所出具的精神赔偿索赔证据只是普通医院的一般内科诊断,而不是精神科专家的专业诊断,即使是一般的内科诊断,也和被告的文章毫无关系。一是时间不对,范曾就诊时间是2010年7月15日,而郭庆祥文章的发表日期是2010年5月26日。二是医生的治疗建议是“低脂饮食,注意改善睡眠”,由此证明,原告的病情是不良的高脂饮食习惯和不良的作息习惯造成的,也和郭庆祥的文章没有任何关系。其三,2010年7月20日的随诊记录,经过5天的药物治疗,原告“睡眠改善,能持续睡觉4小时,食欲好转,情绪稍稳定,急躁易怒改善,记忆力好转”,由此可见,原告的普通病情经过5天的普通治疗已经基本痊愈,更加证明原告的病情和被告没有任何关系。 华艺美术世界网

此次庭审接近尾声时,范曾的代理律师表示同意调解,但郭庆祥、谢春彦、《文汇报》三被告的代理律师均表示不同意调解。庭审后,原告代理律师薛秋红告诉《中国商报》记者,范曾同意的是与被告之一的谢春彦调解,而非郭庆祥,因为“郭庆祥多次在公开场合对范曾先生进行诬蔑,范曾先生对此非常气愤,所以是不可能同意和他调解的。而谢春彦则不存在这种情况,只要他肯道歉,范曾先生是不会再追究的。对谢春彦索赔的20万元也是象征性的,范曾先生不会在钱上做文章。”

华艺美术世界网

尾声:美术界的尴尬 华艺美术世界网

由于原告和被告双方皆是知名人士,因而案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不过,当社会媒体纷纷对此事进行追踪报道时,来自美术界、艺术界专业媒体的声音却显得有些微弱。“美术界、专业人士为什么不站出来说话?”郭庆祥对《中国商报》记者发出这样的质疑。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随后,《中国商报》记者与多位美术界、艺术评论界人士进行沟通,希望能听到他们对此事件的真知灼见。遗憾的是,“不参与此事讨论”、“不发表意见”、“没什么看法”成为了这些专业人士的回答,甚至一些人觉得此事“很无聊”、“不需要关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美术评论家坦言,这一事件虽然是个案,但却折射出美术界多年来存在的诸多问题,“一方面是批评的语言是否过激,一方面是被批评者的承受能力是否太弱”,“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美术批评,是每一位业内人士都应该思考的”。

中国星翁艺苑

“美术主管部门,包括文联、美协以及各级画院,都是对社会、对美术界负有责任的机构,他们为什么没有人站出来说话?我非常想知道他们对这件事怎么看?”郭庆祥直言不讳地发问道。他对记者强调道,官司的输赢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唤醒社会,尤其是业内人士的正义感和责任感。无论谁对谁错,都希望专业人士能站出来给个说法,“现在全社会都在讨论食品安全问题,其实精神上的不安全更危险”。郭庆祥希望事件的延续时间越长越好,因为“大众需要时间来讨论,如果能引起艺术界的大讨论,那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copyright Artworld.cn

画家崔自默却认为这次事件不会对美术界有什么影响,“现在是眼球经济的时代,任何事都是转眼就结束了,影响不了几天”,“这仅仅是一个官司而已,对艺术界毫无影响”。 华艺美术世界网

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范曾位列“胡润艺术榜”在世艺术家作品拍卖成交总额第一名。“在眼球经济的时代,这次事件不但对范曾先生没有损害,甚至还帮了范先生”,崔自默说。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责任编辑:子牛)
转载请注明:华艺美术网 » 一篇“批评”引发的官司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观点,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