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艺术资讯 > 综合信息 >

人民时评:有憾于故宫的接连“失守”

时间:2011-05-16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Eric    人浏览
人民时评:有憾于故宫的接连“失守”

安全防线、文化水准和文化责任的失守,提醒我们必须进一步强化故宫的公共文化资源性质,不断提高公众文化服务水准

华艺美术世界网

文化是要有载体的。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要说到现实象征,就算是老外,也会脱口而出:故宫、长城……梁漱溟先生对中国文化的定义——“中国人夙昔生活所需要之一切”,足见国人对中国文化载体的情感多么深厚如海。从这个意义上说,故宫发生的事,再小也是大事。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如今牵丝攀藤发生在故宫的几桩故事,着实令人揪心。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一是失守,且是失守于一个很不“专业”的小贼,这确实让全国人民都不放心了。那是故宫博物院啊,拥有百万余件文物、50余万册典籍,安放着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深厚的家底呢!当然,老虎也有打盹儿的时候,世界上很多名满天下的博物馆,都有过狼狈的失窃记录,有研究艺术品犯罪的专家甚至认为,盗窃艺术品的更多是笨贼,而非职业高手。在防不胜防之时,亡羊补牢永远不嫌晚。怕就怕,失守的不仅是若干安保防线,还有发自内心的对守护国家级博物院那种如履薄冰的敬畏感。十多年前,一位文化耆宿在有人建议他去故宫担纲时,摆手不迭,称故宫国之重器,不敢有米芥之疏,望八高龄难担大任。那种对国宝深深的敬畏之情与责任意识,令人动容,也令人怀想。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二是失“语”。58小时失窃案迅速告破,故宫赠给北京市公安局的锦旗写着,“撼祖国强盛,卫京都泰安”,意思也算不错,惜乎将“捍”错成了“撼”,望之瞠目。当然,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可惜,故宫相关人士此后的辩称让人惋叹,说是为了显得“厚重”才选用了“撼”字,与“撼山易,撼解放军难”的“撼”同义……已有权威语言学专家指出这两个字绝不能“通假”,且“用对易,写错难”。一个字的错用,姑且置之一笑,然而,文化守护人的责任意识,是“厚重”还是“轻薄”就兹事体大了。“君子莫大于学,莫害于昼,莫病于自足,莫罪于自弃。”懒惰、自满与自弃,君子不为,故宫独不惕然而惧乎?

中国星翁艺苑

三是失“明”。关于建福宫是否成了国际富豪的顶级会所,论辩双方尚争得不可开交。其实,会所的建与不建并不重要,甚至症结也不在于此举是不是对文物的保护性利用。重要的是,此事究竟该由谁来决策?决策过程有没有必要公开透明?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博物馆,故宫者,非故宫工作人员所有,本属于国民共享的公共文化资源。然而,从当初星巴克入驻故宫,到如今的疑似富豪会所,此类决策过程常常失“明”,远离公众监督的视线,着实让国人不踏实、不放心。

copyright Artworld.cn

如果没有殷墟、兵马俑、长城和故宫们的幸存,以及一批批文化人殚精竭虑、如履薄冰的守护,我们很难想象中华文明能薪火相传,屹立五千年而不倒。我们为此要向一代代恪尽职守的文物守护者致敬。同时,由这一次故宫安全防线、文化水准、文化责任接连失守的故事开始,也该进一步强化故宫的公共文化资源性质,不断提高公众文化服务水准。 www.Artworld.cn


(责任编辑:子牛)
转载请注明:华艺美术网 » 人民时评:有憾于故宫的接连“失守”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观点,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