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艺术资讯 > 综合信息 >

文化传承,潜移默化胜过急功近利

时间:2011-06-07 来源:山西日报 作者:佚名    人浏览
文化传承,潜移默化胜过急功近利

吃,是俗事,一般理解,顶多能吃出“食文化”。但也不尽然,端午节吃粽子,就能吃出人间大义来。源远流长的端午节不能说是吃粽子维系的,但无疑有很多人因为吃粽子,进而知悉了大诗人屈原爱国忧民、重仁袭义的行为。在吃粽子、赛龙舟、插艾蒿等习俗的沿袭中,不仅使传统文化得到延续,也潜移默化地传达了爱国主义精神。其实,文化从来就是在潜移默化中传承的,同时,文化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了人的品格和境界。从这个意义上说,国家把端午定为法定节日,是弘扬传统文化的最好方式。这一日,大家或外出旅游,或品尝粽子,或看赛龙舟,以惬意的休闲娱乐方式了解端午文化的内涵,体味爱国主义精神情操。

copyright Artworld.cn

然而,近些年随着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回归,有的地方对传统文化采取了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态度。这种急迫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方式方法却不能让人苟同。如,穿汉服唐装就变成了演戏,不仅不能够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亲近感,反而让人们感到如观看表演杂耍一般的滑稽。文化的传承虽然不排除形式,但更主要的应该是精神内涵的传承,不是死板教条的模仿。任何以简单化的方式对待传统文化,哪怕是打着再大的招牌,最终带给它的恐怕也是损害。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还表现在无限夸大传统文化的作用,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比如近期山西农民报的报道

copyright Artworld.cn

《以孝治村的路为什么越走越窄?》所反映的晋南某村,试图通过大力弘扬孝文化,达到兴村富民之目的。这个村开展评选孝星、制作孝文化标语……可以说,付出了不少,做了不少事,但最终村民却不买账。为什么?因为经济没有发展起来。孝文化固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孝文化对促进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都有重要作用。但孝文化只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既不能解决其他文化问题,也不能直接促使农民走上富路。所以,不管多么优秀的文化,急功近利、夸大它的作用,用它解决非文化的问题,只能将文化碰得灰头土脸,只能毁了这种文化本身。再如有人把中医看成“无所不能”,凡是西医不能治的病中医都可以治,如此之结果不是弘扬了中医医术,而是将中医置于了尴尬的位置。

www.Artworld.cn

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还表现在对传统文化不分糟粕精华一股脑地接受,对外来文化一概排斥,患上了“文化洁癖症”。其实,弘扬传统文化要扬弃其糟粕是近代以来有识之士的共识。同时,任何文化都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不是养在温室里的花。文化要繁荣,也要汲取营养,包括国外文化的营养,然后融合、演变、生长,与时俱进。在改革开放时代的中国,与国际经济文化交往频繁,相互影响本是再正常不过的事。若是还要固守文化的纯之又纯,既不可能,也没什么积极意义。 中国星翁艺苑

文化似水,水滴石穿。文化的传承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文化对人的塑造也是个缓慢的过程。弘扬传统文化不能急功近利,而应立足于时代发展,以现代的视角去审视传统文化,以文化的方式传承传统文化,使其与现代人形成精神的共鸣,进而挖掘其深厚内涵,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责任编辑:子牛)
转载请注明:华艺美术网 » 文化传承,潜移默化胜过急功近利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观点,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