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艺术资讯 > 综合信息 >

武汉12个项目入选中国非遗名录

时间:2011-06-11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佚名    人浏览
武汉12个项目入选中国非遗名录

武汉市黄鹤楼传说、汉阳归元庙会、马应龙眼药制作技艺3个项目入选第三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至此,该市共有12个项目成功入选。10日,中国第六个“文化遗产日”前夕,武汉市博物馆举行《保护?传承——武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展示武汉民俗文化保护成果。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作为武汉民间文化瑰宝的黄鹤楼传说,最早见于公元502年左右的《南齐书卷十五州郡志》,书中有“世传仙人子安乘黄鹤去”的记载。现存的黄鹤楼传说大多口头流传于民间,如“辛氏修楼谢恩”、“吕洞宾骑鹤飞天”、“鲁班神工建楼”、“武状元修楼拜仙”、“李白登楼夸崔颢”等,蕴含着深厚而丰富的仙道文化、民间智慧、文人流韵等传统文化内涵。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马应龙创始人马金堂摸索总结出的一套独特制眼药技艺,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其制作技艺对外界绝对保密,在家庭内部也只单传长子长孙,或择优相传,数百年来从未违例。

华艺美术世界网

始创于清朝顺治年间的归元寺庙会,经过300多年不断演变,成为集佛教文化、民俗文化、商贸文化、饮食文化于一体的盛会,在春节前后吸引武汉三镇百万民众参与,成为武汉一张具有浓厚韵味文化名片。

copyright Artworld.cn

截止目前,武汉市共有83个项目进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汉剧”等12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著名汉剧表演艺术家陈伯华等7人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copyright Artworld.cn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外来文化的冲击,武汉市民间文化传承与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有关这座城市的“流动记忆”正在逐渐消失,许多曾经风光一时的民间技艺濒临灭绝。 copyright Artworld.cn

湖北大鼓国家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张明智对此颇为感慨,他说,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否薪火相传,最关键的一环在于人,选择合适的接班人,让他们将技艺代代相传,才能发扬光大。其次,艺术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的表演才能赢得观众喜爱,湖北大鼓之所以广为流传,就是因为它贴近生活,通俗易懂,并不断推陈出新的创作形式。 华艺美术世界网


(责任编辑:子牛)
转载请注明:华艺美术网 » 武汉12个项目入选中国非遗名录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观点,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