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艺术资讯 > 综合信息 >

流水线作画被市场所抛弃

时间:2011-08-01 来源:大江南收藏 作者:网络    人浏览
流水线作画被市场所抛弃

在“流水线官司”的喧闹声中,范曾的作品显然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在刚刚结束的西泠春季大拍中,范曾的《老子出关》等三幅作品均遭流拍,这或许是一个信号,“流水式”批量制造出来的产品,其艺术价值自然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流水线作画”最终将被市场所抛弃。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艺术品市场赫赫有名的西泠拍卖会,向来有很高的关注度。该社此次春拍日前以总成交额15.2亿的骄人业绩落幕。其中,任伯年《华祝三多图》以1.67亿元成交。而在总体“人气好得无法招架”(西泠总经理陆镜清语)的现场气氛中,范曾的《老子出关》等三幅作品却遭流拍。这不能不令人顿生关于“流水线作画”的联想。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笔者曾撰文断言,流水线作画虽经包装、炒作,可能会风光一时,但终归行之不远,迟早得呈“流水落花”之颓势。此次,范曾的作品流拍起码释放了这样一个信号,“流水线作画”是不招人待见的,市场走势趋向衰落乃题中应有之义。 华艺美术世界网

范曾的流水线作画,为郭庆祥亲眼目睹,且有范曾的学生在网上公布的照片为证。因而郭批评“流水线作画”现象存在确凿依据。范怒而将郭告上法庭,不正说明郭的批评触到了他的痛处,说明他心里发虚,确实担忧由此导致自己“社会评价降低”吗?可想而知,即使范曾于诉状上的暂胜,也并未减轻多少这种担忧。眼下,面对自己作品流拍,其担忧恐怕更是有增无减吧?! 华艺美术世界网

艺术批评家、鉴藏家许宏泉曾说,在“流水线官司”的喧闹声中,从去年秋季到今春,范曾作品在拍卖市场并未受到很大影响,因为其书画作品的购买者并非普通收藏者,他们或存短期内投机暴富心理,或购买以作其他用途。但他断定,“流水线官司”对范曾作品市场价值的潜在影响肯定存在,盖因艺术品的市场价值最终还是取决于其本身的艺术价值。诚如许先生所言,当公众透过范郭官司发现,原来范曾的作品竟是如“流水式”批量制造出来的,那么对其作品的艺术价值自然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这种潜在影响毫无疑问要形成显现的市场效应。

中国星翁艺苑

从消费者的角度讲,哪个购物不希望物有所值呢?艺术品的消费亦如此。作为消费者就应拥有知情权,如果一旦知道这个画是从“流水线”上流下来的,谁还会甘当冤大头花大价钱买这个画呢?看到某位画家不断机械式地重复生产,谁还会对这种了无新意的画作感兴趣呢?流水线作画,事实上就构成了对消费者的轻慢、愚弄乃至欺诈,这与假冒伪劣商品对消费者权益的侵害性质是同样的。出于对自身权益的保护,知情的消费者理应据此依法要求赔偿。“眼里不揉沙子”的郭庆祥对“流水线作画”的揭露,对公众而言不啻是以正视听的一大幸事。 copyright Artworld.cn

流水线作画就是急功近利、扰乱市场的行为,其恶果不仅影响了画家的创作,而且导致了国人对艺术审美的偏离和缺失。当下艺术投资领域的过度炒作、包装之乱象应当引起全社会冷静的思考、足够的警惕。就目前的艺术品市场而言,资本的话语权比较强势,但任何一种强势的话语权都需要以学术和艺术为支撑,否则,一味靠资本炒作出来的高价必将形成泡沫。郭庆祥说得好“艺术家还是要凭作品说话”,艺术品市场价值的高低最终还是更多地取决于艺术品自身所具有的学术、艺术价值,以及藏家的识别能力。

copyright Artworld.cn

自诩为“坐四望五”的“大师”范曾,这次给了文艺界、收藏界和公众一次重新审视、认识他的机会。这样一个“长期流水线作画、题材内容重复”的画家,当然有理由被评价为“才能平平”、“虚伪”,由此导致“社会评价的降低”,导致作品流拍,导致“精神痛苦”,只能说是咎由自取,题中应有之义!范大师状告郭庆祥的这一“引火烧身”的社会效应,恐怕是他自己也始料未及的吧!

中国星翁艺苑


(责任编辑:子牛)
转载请注明:华艺美术网 » 流水线作画被市场所抛弃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观点,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