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3日举办的香港苏富比春季拍卖会上,推出“尤伦斯当代艺术收藏”拍卖专场,其106件中国当代艺术品,都是尤伦斯在中国经营20年的收藏。 “尤伦斯夫妇在我们自己的土地上,用我们先人流传下来的东西卷走了6亿多元。这让泱泱大国的藏家和古玩商们情何以堪。”谈及此事,山西收藏家高先生如此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 www.Artworld.cn 另外,王方宇和王己千这两位海外收藏大家,近几十年一直鲜有作品推出拍卖。但从2009年开始,两人破天荒地将其收藏多年的珍品——八大山人的《仿倪瓒山水》推出拍卖。该作品上拍后,最终以7500万元落槌被电话委托购得,加上佣金达8400万元。 copyright Artworld.cn 除此二人之外,中国香港著名收藏家张宗宪也将其收藏几十年的齐白石的《万年青》和张大千的《茅堂读书图》送拍。前者尺幅不到2平方尺,成交价285.6万元;后者估价80万元~100万元,实际成交价224万元。 copyright Artworld.cn 雅昌艺术中心研究总监关予表示,“以目前的成交来看,国内艺术市场热闹的背后,演绎了一幕海外藏家狂抛、国内藏家接盘的场景。”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对于尤伦斯等海外藏家接连批量出手的行为,业界有个较为普遍的共识:从2008年开始,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国外对于文物艺术品收藏的热情在下降。而在中国,对文物艺术品却出现爆发式的求购热情。这对于国外收藏家而言,是一个绝佳的套现机会。 华艺美术世界网 做局中国当代艺术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据记者了解,尤伦斯夫妇收藏的中国艺术品主要包括了古代书画与近现代书画、中国近现代油画与当代油画四个部分,藏品总数达到1700多件。尤其是尤伦斯夫妇收藏的中国当代艺术品最多,占藏品总数的80%。目前,尤伦斯夫妇是业界公认的藏品最有质量的收藏中国当代艺术的藏家。 中国星翁艺苑 1987年,尤伦斯夫妇来到中国时,当时国内关注当代艺术的人很少。画家洪潮向记者描述,当时,以很低的价格就可以买到诸如陈逸飞、曾梵志、张晓刚、方力钧(微博)等当今最为著名的当代艺术画家的作品。 中国星翁艺苑 据尤伦斯本人后来回忆说,他购买的第一件中国当代艺术作品是中国诗人艾青之子艾轩画的西藏小孩,当时艾轩作画的条件还非常艰苦,只能在一个25瓦的灯泡下作画。而那时,上述画家们生活条件都非常艰苦。慧眼识珠又出手阔绰的尤伦斯,成为他们的座上宾。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步尤伦斯后尘,国际著名收藏家、前瑞士驻中国外交官乌利·西克(UliSigg)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收藏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艺术的主要作品,20年的时间共收藏1000多件。乌利·西克曾公开表示:“我不记得有多少人来过我家,但在中国,我至少访问过300位艺术家。” 华艺美术世界网 从2001年起,以艺术基金为代表的海外资本开始涉足中国当代艺术,这很快促使中国当代艺术步入高峰。 中国星翁艺苑 这些海外基金,一部分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推动起到一定的作用,还有一部分人则成为如今艺术品市场中最大的受益者,他们操控价格,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庄家。 华艺美术世界网
目前,国际上有专门面向中国的艺术基金,除尤伦斯基金,还有印尼CP基金会、伦敦红楼基金会、纽约古根海姆艺术基金会以及美国铝业基金会、特拉基金会等。 copyright Artworld.cn 海外资本进入的方式也十分多样。国内不少著名艺术机构背后的资金就来自海外,它们通过设立奖项,以学术或公益的方式,绕开画廊制度低价“吃进”艺术作品。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评论家向记者表示,张晓刚和岳敏君等几个国内当代画家都在五六年前参与了美国一个基金会的计划。这个基金会的老板买断了几位画家两年内的所有作品,付给每位画家每人不超过100万美元。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低价拿到作品后,尤伦斯们紧接着各显神通,开始一系列的运作。通行的模式是为包装画家办画展、设立相关奖项,最后高价拍卖出手。 copyright Artworld.cn 从2005年起,中国新油画在各大拍卖市场中开始崭露头角。2006年3月,苏富比率先在纽约的“亚洲当代艺术”专场中推出中国当代艺术。世界拍卖市场上第一次完整地出现了中国新油画的身影——中国画家张晓刚的《大家庭》系列、方力钧的《光头》系列、岳敏君的《笑脸》系列、王广义的《大批判》系列等。这四人也被冠以“中国当代艺术四大天王”的名号。 www.Artworld.cn 这场拍卖会上,总成交额达到了1323万美元。拍卖会的成功,迅即在亚洲区域市场中得到了更强的回应。一周之后的4月8日,香港苏富比拍卖公司推出了“中国当代艺术”拍卖专场,现场的热情几乎达到了“爆棚”的程度。据称,即便大家事先已经因纽约的成功而向上调高了成交的预期,但大部分拍卖结果仍超出了人们的想象,整个拍卖专场的总成交额达到1.3亿港元,全场同类拍品只有2件流标。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2006年11月,中国当代书画开始进入千万元时代。张晓刚1993年的作品《天安[4.60 1.32%]门》在香港佳士得拍出了1900万元人民币。同年,刘小东2004年的作品《三峡新移民》在北京保利拍出了2200万人民币的价格,都刷新了当代油画的历史纪录。2008年,中国嘉德2008春季拍卖会“中国油画及雕塑专场”中,刘小东的油画《温床NO.1》以5712万元人民币成交。 华艺美术世界网 由此,原本市场非常低迷的中国当代艺术品,在国际市场上突然间一夜成名身价暴涨,由“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一度成为中国在海外最“畅销”的文化产品。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在全球35位艺术作品拍卖价格达七位数的艺术家中,中国占了15位;而过去7年,中国艺术家作品的价格上涨了8倍,中国首次取代法国,在艺术品销售市场上仅次于美国、英国而名列第三。而仅在此两年前,某些国内的知名画家还处于被海外画廊80万元买断一年的境地。 华艺美术世界网 尽管拍品创了天价,但画家本人却并没因此一夜暴富。 copyright Artworld.cn 当被问到破纪录的感受时,张晓刚曾对友人表示:“《天安门》那么贵不是我卖的,那画早就不属于我了,上世纪90年代给海外藏家时不过5000美元。”同样,《三峡新移民》在拍出2200万元的天价后,刘小东本人也一点没感到兴奋,他认为,“当初《三峡新移民》被那位印尼藏家买去,以为他会永久收藏这幅画,没想到这么快就高价抛出。”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责任编辑:子牛) 转载请注明:华艺美术网 » 国际炒家的中国艺术品盛宴(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