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艺术资讯 > 综合信息 >

利益自肥置故宫文物于险地

时间:2011-08-09 来源:新浪收藏 作者:佚名    人浏览
利益自肥置故宫文物于险地

自展品失窃事件之后,处于红色高墙之内的故宫,迎来了它的“多事之秋”:建福宫变成豪华会所遭曝光后,这样一所以行政化为主导的顶级文化单位,隐藏在深宫中进行的诸多“看不见的生意”,也在舆论的聚光灯下逐渐浮出水面。就在这些“生意”尚未掰扯清楚之时,由于文物藏品损坏,故宫又遭遇私自拍卖文物“监守自盗”的嫌疑。

中国星翁艺苑

此次公众所质疑的“故宫私自拍卖五件宋代书札事件”,与“建福宫事件”利用故宫这一场所经营谋利不同,直接指向的是故宫监守自盗,私自拍卖国家文物创收。对此,故宫回应“从未有过这些藏品”,而属地管理机构北京市文物局在调查细节和结果尚未公布之前,就直接否认“1997年五件文物的买家不是故宫,2005年拍卖的卖家也不是故宫”。尽管事件尚不明朗,舆论与故宫方面的拉锯战还在进行,但如果调查结果真的印证了民众的质疑,那性质可就恶劣了,这无异于在藏满国宝的深宫里养了一群贪婪的硕鼠。

copyright Artworld.cn

这些文物,都是全民财产。作为行政化的顶级文物单位,所承担的职责有很大一部分是保护好这些国宝。众所周知,故宫的资金来源为全额财政拨款,包括在编人员工资、文物古迹修缮以及日常运营费用皆由中央财政直接拨付。而这也正是为了让故宫可以心无旁骛地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因为太多的利益纠葛,势必影响这片文化净土的纯洁性,以至于对文物的保护带来不必要的风险。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但,无论是“建福宫事件”还是民众正在质疑的“故宫私自拍卖文物事件”,这些事件都指向一个目的创收。也就是说,解决了后顾之忧、原本不存在太大利益纠葛的顶级文化单位,现在已然闪烁着逐利的魅影。正是丛生的利益,让这方文物重地陷入了巨大的风险之中。这种风险包括建福宫式的违规的隐蔽“三产”,也包括失职渎职,甚至包括监守自盗。并且可以肯定,无论是建福宫的“生意”,还是民众质疑的“盗卖”,行为如此隐蔽,获得的利益决计不会上缴国库,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中饱私囊,成为小利益群体分赃盛宴上的饕餮。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一个没有创收压力的单位,忙着以各种伎俩创收,权力自肥的热舞正在隐秘的深墙大院里悄然上演。而丛生的利益纠葛、权力自肥的魅影幢幢,也正让故宫这方文物重地置于险地。而民众对故宫“监守自盗”的质疑,恐怕更多的是对深藏在故宫里的文物心怀担忧。而事实上,利益自肥如果依旧隐藏在深宫中,加之通向公共监督的宫门紧锁,在利益的迷惑和驱动下,故宫的文物难免成为自肥者嘴边的肥肉。

华艺美术世界网

因此,对于民众所质疑的“私自拍卖五件宋代书札事件”,故宫及其主管部门以公正透明的真相澄清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必须拔干净本不该长在这方土地上的利益杂草。只有斩断了利益自肥的利益链,遏制住出轨的通道,才能够让文物重地的故宫从险地中脱险,还故宫一片宁静。

华艺美术世界网


(责任编辑:子牛)
转载请注明:华艺美术网 » 利益自肥置故宫文物于险地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观点,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