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艺术资讯 > 综合信息 >

隋唐大运河古陶瓷馆京城落户

时间:2011-09-06 来源:新浪网 作者:佚名    人浏览
隋唐大运河古陶瓷馆京城落户

耿宝昌、谢辰生和罗哲文,三位老先生在中国文博界皆鼎鼎大名。但有着当今古陶瓷界泰斗之称的耿先生,和获得过“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终身成就奖”的谢、罗两位老先生同时出席一项活动,却是难得一见。8月27日上午,在北京东三环华威桥南的联合国际大厦,上述“三老”并排坐在“隋唐大运河古陶瓷馆”开馆庆典仪式的主席台上,一同见证了来自安徽淮北的这家民营博物馆的正式开放。

华艺美术世界网

将收藏的运河文化奉献给社会

中国星翁艺苑

1999年,在淮北市濉溪县柳孜,埋没千年的隋唐古运河码头被发现,出土了大量的陶瓷器、沉船和石构建筑等文物。从这些出土的陶瓷器看,多为日用品,但也有相当部分属于高档次的贡品级别,造型之精美十分罕见,代表了中国陶瓷艺术发展的一段辉煌。它们不仅是隋唐大运河文明史的印证,也为人们研究那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提供了更多实物资料,具有重要价值。 www.Artworld.cn

淮北民间自上世纪80年代起,即对隋唐大运河故道沿线发现出土的陶瓷器进行了很好的收藏保护。丁仰振是这一领域中的佼佼者。“我与隋唐大运河出土陶瓷器的结缘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丁仰振说,当时,当地农民在修建房屋和进行其他生产活动中,经常会挖到一些陶瓷器,“这引起了我的注意”。

copyright Artworld.cn

丁仰振于是开始查阅历史书籍,得知那里曾经是隋唐大运河流经地。“我推断这些东西一定与隋唐大运河的历史有关。”为不使古瓷器流失,作为已经是小有成就的农民企业家,丁仰振从此开始了对这些出土陶瓷器的收藏。2001年,淮北市博物馆建成,丁仰振为此捐献了1500多件隋唐运河古陶瓷;2005年,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征集馆藏文物,丁仰振又捐赠了147件,得到了杭州市人民政府的表彰。2008年,丁仰振因此被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评选为“薪火相传”民间文物保护年度杰出人物之一。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丁仰振先生对记者说:“感谢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的支持和给予的业务指导,于2010年12月在北京成立了‘隋唐大运河古陶瓷馆’,实现了我今生回报社会的最大心愿,希望隋唐运河出土陶瓷器的面世,能为隋唐大运河历史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实物资料。将我收藏的运河文化奉献给社会,奉献给中国大运河的世界申遗事业。” 中国星翁艺苑

强化民营博物馆的社会化属性

www.Artworld.cn

为了在更大的范围内向公众展示隋唐大运河的文化遗存,2010年12月,丁仰振开始在北京筹办古陶瓷馆。此举得到了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的支持和帮助,并随后批准立项成立“隋唐大运河古陶瓷馆”。基金会理事长马自树对记者表示,保护民间收藏的可贵热情和做出的积极贡献,是该基金会的重要责任与义务之一。我们今天给这个馆授牌,可以说是一个先例,目的是想以此扩大我国民营博物馆的社会化属性,使它们更好地服务社会。

copyright Artworld.cn

我们的先人创造并流传下来无数珍贵的文物,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淀与结晶,它历经沧桑,承载着我们民族的精神与传奇,铭刻着祖先的梦想与智慧。珍视、呵护、探究、传承这些来之不易的文化遗产,是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

www.Artworld.cn

文物的脆弱性、不可再生性、可枯竭性,要求我们善待文物、珍惜文物、呵护文物、尊重文物、敬畏文物!文物,需要保护、研究、传承,需要科技的支持,需要专业人才的坚守。隋唐大运河古陶瓷馆的创办者们正是本着这样的精神,秉承中华民族善于创造文化,也善于保存文化的义举,创建了隋唐大运河古陶瓷馆,通过展出的隋唐运河故道遗存的陶瓷器,将隋唐运河历史连缀到了一起,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宏伟的历史画卷,使得我们祖国优良的历史文化得以弘扬传承。为此,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愿意同支持、关心中国文物保护事业的人士一道,献出我们的智慧与爱心,为中国文物保护事业的宏大工程添砖加瓦!

中国星翁艺苑

“我们始终坚守着,期待着。我们确信,我们的祖先创造留存下来的文化遗产,一定会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得到更好的保护,并且千秋万代永远传承下去。隋唐大运河古陶瓷馆的落成,展现出历朝历代、不同地域不同窑口的陶瓷精品,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研究中国陶瓷文化的园地。欢迎诸位朋友常来做客,常来交流,为保护文物,保护文化遗产,献出您的智慧,贡献您的力量,使祖国丰富的历史遗存,长治久安,传之久远,子子孙孙永宝用!”马自树说。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展示运河文物遗产保护成果的窗口 www.Artworld.cn

1998年,在进行安徽省宿州至河南省永城之间的安徽淮北濉溪县公路路段拓宽改建过程中,百善镇以东路段施工时发现了瓷器、瓷片、铜钱等文物,1999年5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在进行隋唐大运河柳孜遗址重点考古发掘中,又在柳孜集路段裁弯取直施工中发现大量陶瓷器、沉船和石构建筑等文物。从这些出土的陶瓷器看,多为日用器,但也有相当部分属于高档次商品和贡品级别,造型之精美十分罕见,其中不乏精品之作,乃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代表了中国陶瓷艺术发展鼎盛时期的辉煌。这些被发现于隋唐大运河故道遗存的瓷器文物,是隋唐大运河留下的历史文化符号,它们不仅是隋唐大运河文明史的印证,也为研究隋唐宋金元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商贸、运输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淮北民间将80年代、90年代和近10年于隋唐大运河故道沿线发现出土的陶瓷器进行了很好的收藏保护,这为隋唐大运河的研究保存了重要的历史信息。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为了表彰民间收藏对文物文化保护作出的可贵贡献,宣传民间文物保护对历史传承同样具有重大意义。2010年12月,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批准立项并授牌成立“隋唐大运河古陶瓷馆”,借以通过陈列展览的形式,将隋唐大运河故道遗存的陶瓷器向社会展示。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展览以隋唐大运河遗存的古陶瓷器为历史脉络,勾勒出隋唐大运河为主题的人文风光历史景象,借此为中国大运河申请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提供科学的实物资料;隋唐大运河古陶瓷馆是展示隋唐大运河文物遗产保护成果的窗口,为专家学者研究中国古陶瓷史和隋唐运河承载的历史变迁提供物证依据。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隋唐大运河古陶瓷馆展示区面积1000平方米,以序厅、长廊、展厅表现不同题材来展示。序厅以图文形式为主,展示隋唐运河故道通济渠段和1999年安徽淮北柳孜码头考古发现和现场出土原貌;长廊采用文献记载辅以图片,回溯隋唐运河运营的历史片断;实物陈列展厅有五个,第一至第四展厅陈列有隋唐运河通济渠段出土的隋唐宋金元初时期、全国近30个窑口的古陶瓷完整器和残器,展现了古陶瓷艺术发展的辉煌成就和中国古陶瓷独具的艺术魅力。 copyright Artworld.cn

隋唐大运河古陶瓷馆是文化传播的窗口,它面向世界传递着隋唐大运河厚重的历史文化财富,宣传着安徽淮北隋唐运河城市的文化底蕴和人文魅力;它是宣扬收藏文化和倡导收藏保护的示范,是为广大收藏者搭建的提升艺术鉴赏水平的互动平台。

copyright Artworld.cn

展馆是古陶瓷艺术之美的“殿堂”

www.Artworld.cn

隋唐大运河与中国长城同样伟大。长城是我国古代战史的“记录者”,那么隋唐运河是中华民族文化、经济、科学技术、人类智慧的写照。曾经被埋没的隋唐通济渠痕迹,在经过安徽淮北、宿州几次考古发掘后,这些历史的记载又重新回到我们的记忆中,未曾想到的是通济渠运河故道给我们留下了这么宝贵的文物财富,可以说是祖先对昔日运河城市的“偏爱”。运河文物今天的保护者,实际上是为社会守护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隋唐大运河古陶瓷馆正是依托着通济渠历史遗存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而诞生。它的成立得到了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的大力支持,文保基金会将此作为中国历史文化传承的平台。同时对民间文物保护者给予褒奖。 中国星翁艺苑

丁仰振先生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创建和发展自己的企业,得知当地发现了不少运河故道出来的瓷器后,出于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一种社会责任感,他挤出时间和资金,将这些珍贵的“运河瓷”进行了征集。从此,他迷上了“运河瓷”,在查阅大量的历史书籍后,得知这里是历史上被埋没的运河流经故道,他决心将这些珍贵的历史财富好好保护。在收藏“运河瓷”的几十年中,他开始学习和研究古瓷。出于中华儿女对文化传承的使命感,他几次以不同的方式将其收藏保护的古陶瓷大批捐赠给博物馆。这次,他来到了北京,希望将其余的收藏展现给社会,作为自己一身最值得做和有意义的一件事。为中国大运河世界申遗事业贡献一份力量。赤子之心难能可贵,文保基金会正是看准了丁仰振先生这种文物文化保护者的精神,愿意并支持成立了“隋唐大运河古陶瓷馆”。隋唐大运河古陶瓷以展示隋唐运河通济渠故道遗存的古陶瓷器,勾勒“再现”出历史上隋唐运河的运营经贸和历史变迁。展馆既是古陶瓷艺术之美的“殿堂”,更是中国历史文化传承的见证。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链接】 中国星翁艺苑

隋唐大运河 线性文化遗产 华艺美术世界网

隋唐是中国运河体系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阶段,是大规模开挖、修缮、疏浚大运河的时期,也是大运河航运繁荣的时期。隋炀帝所开运河共有四段,即通济渠、邗沟、江南运河、永济渠,其中安徽省境内的运河为通济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济渠开凿于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其自板渚引黄河水,经荥泽入东汉汴渠,至开封后,与古汴渠分道折向东南,流经商丘、永城、濉溪县(柳孜)、宿州、灵璧、泗县、古泗州入淮,成为贯通黄河与淮河、长江水系的重要通道。通济渠在隋、唐、宋三代作为主要的运输通道沿用,疏浚工程不断,入南宋后十余年由于战乱频仍、疏于维护等原因于元初而荒废。

华艺美术世界网

隋唐大运河的开凿联通了海上“陶瓷之路”,使我国的对外交通形成网络,在直接促进国内区域间经济文化交流的同时推动了唐、宋时期的对外开放。丝绸、瓷器、茶叶等物产,以及陶瓷制造术、建筑术、造纸印刷术、各种文化书籍借此向海外传播, 对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唐皇朝国门四开、不拒往来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真正使丝绸之路畅通。欧罗巴各国的使节、商人不断从南方,从江南运河、邗沟、汴河趋向皇朝的首都长安。隔海相望的新罗、日本,远隔重洋的阿拉伯帝国、波斯、天竺,与我国频繁交往。经唐朝不断疏浚的隋唐大运河能够接受他们庞大的海船和船队。”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隋大运河史称“南北大运河”,选线具有开创性,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航程最长的人工运河,全部完工以后,南北的物资可直达长安,它首次由北向南缀连了五大水系,是隋、唐、宋时期国家运输的大动脉,贯穿了华北平原、淮海平原和杭嘉湖平原,使得漕运惠及整个中国。它以漕粮为主兼及其他商品的水路运输,使运河地区发展成一条巨大的经济带;它连接时间、空间,跨越陆地和水域,不仅促进了商品和思想的交流,还推动了文化区域内或各文化地区间的共同发展,对于历史上的社会、经济、文化的迁徙和发展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并且带动了运河沿线与支线附近城镇的整体兴旺,形成运河沿线独有的自然景观风貌和历史文化遗迹。 copyright Artworld.cn

大运河成为中国古代政治、经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廊道,是古代名胜古迹荟萃的博物馆,是古人运用水利工程、地理科学和相关内河航运技术的资料库。作为隋唐大运河这样一类大型的线性文化遗产,对于它的研究和保护必须融合其生长的环境和背景,统筹兼顾进行整体保护,深层发掘大运河在各时期、各区域所体现的重大价值,体现出线性遗产“整体大于个体之和的价值”的特点。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文物保护档案专项基金管委会副主任、隋唐大运河古陶瓷馆馆长、淮北市古陶瓷研究会会长丁仰振先生,长期致力于淮北段大运河古陶瓷遗产保护的公益事业。30余年中,不辞辛劳,倾一己之财力、精力,在淮北段大运河数十公里范围内,从众多百姓手中,征集了数千件陶瓷器。其中1000多件已无偿捐赠给淮北市隋唐大运河博物馆。对此义举,中共淮北市委、淮北市人民政府给予高度赞扬。150余件陶瓷器捐赠给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杭州市人民政府给予高度评价及奖励。对于其在北京举办隋唐大运河古陶瓷馆,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给予充分肯定。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责任编辑:子牛)
转载请注明:华艺美术网 » 隋唐大运河古陶瓷馆京城落户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观点,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