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艺术资讯 > 综合信息 >

那些年,奔跑在国际线上的策展人们

时间:2012-03-02 来源:艺术国际 作者:佚名    人浏览
那些年,奔跑在国际线上的策展人们

上海双年展策展笔记之7 国际策展人们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华艺美术世界网

为了邀请国际策展人,不得不把国际策展人们研究了一圈。以前还真不知道。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职业独立策展人们:

copyright Artworld.cn

从近十年的统计来看,奥克维、侯瀚如、小汉斯、尼古拉布里奥、马丁内兹、 伯恩鲍姆、南条史生等名字是最经常出现在国际上各种双年展的策展人名单里面的。九十年代末到2010年代的上半叶,策展理论这个领域,多元文化主义、后殖民理论很盛行,独立策展人也非常活跃,布里奥贡献了“关系美学”理论,小汉斯贡献了无比快速的访谈性话语生产模型,神经分裂般的信息汇集能力。每次和小汉斯谈话,他总是在拍摄录像,在录音。一个星期后就会有一篇访谈发来给你校对。你会感受到极为迅疾的信息洪流在涌动。这批策展人几乎通吃了2000-2010这十年的前半部分的重要展览。他们常年奔波在各种国际机场和五星级酒店,每到一个地方则一天之内要会见几十个艺术家。他们的思考伴随着时差,形成了国际策展界的“飞机帮”。

copyright Artworld.cn

这么说是因为他们经常协同作战。例如2002年卡塞尔文献展,奥奎担任艺术总监,弄了萨拉等6个人作为联合策展人。2005年,第一届莫斯科双年展,创办者是文化部的大佬约瑟夫-贝科斯坦,为了一下子进入国际当代艺术界的视野,这样一个新生的双年展的策略往往是把飞机帮找来,利用他们的全球人脉。于是这一届的策展人团体是罗萨-马丁内兹、丹尼尔-伯恩鲍姆、尼古拉斯-波里奥德、小汉斯。2007年,还是这些人,加入了一两个俄罗斯本地人士形成多达九人的策展团队。2008年,Carolyn Christov-Bakargiev策划悉尼双年展“革命”,小汉斯(Hans Ulrich Obrist)、司多洛(Russell Storer)、卡威旺(Gridthiya Gaweewong)、吉澳尼(Massimiliano Gioni)、马拉萨斯卡(Raimundas Malasauskas)及摩根(Jessica Morgan)共同参与策划。Carolyn Christov-Bakargiev已经被任命为2012年卡塞尔文献展的策划人。可见飞机帮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很火热的。何况他们中的新一代已经出现,如2005年和卡特兰一起策划柏林双年展的马西米利阿诺.吉澳尼,他2008年在光州策划的《万人谱》非常生动。他的成名之作是来到纽约New Museum之后策划的《比耶稣更年轻》,只选年轻艺术家参展。

华艺美术世界网

应该说,飞机帮的形成是全球化的必然产物,也是国际双年展兴办热潮的必然产物(2005 年,全世界各地有27个双年展开幕)。这么多的展览使策展人脱离一家机构的工资,仅仅靠不断地策划展览,收取策展费来生活,在经济上成为可能。同时,在某种程度上,希曼这样的独立策展人先驱的功业也鼓舞了这个年代独立策展人的活跃。总的来说,老蔡、陈箴那一批艺术家是飞机帮这一代策展人的坚实依靠的班底,而更年轻的一代人则在他们手中根据需要被提携,并互相输送新料。(我们的秦思源作为提名人之一向吉澳尼的《比耶稣更年轻》这个展览推荐了储云、刘窗)。在小汉斯、侯瀚如的推动下,中国艺术家中像曹斐在国际艺坛冉冉升起。杨福东的崛起则得益于2002年奥奎文献展的提携。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独立策展人在这十年的下半段似乎有所疲惫。纷纷寻一个机构稳定下来。或学院、或美术馆。奥奎和侯瀚如去了旧金山教书。小汉斯安身在蛇形画廊当艺术总监。来自北欧的伯恩鲍姆本来若即若离,一直在法兰克福美院当院长。最近又刚刚接了斯德哥尔摩美术馆馆长。当然,他们是不会消停的一代人。

中国星翁艺苑

飞机帮整天飞来飞去,见识广博、敏感是其最大优点。其理论视野比较集中在多元文化理论,泰国Rirkrit这样的处理文化身份问题的艺术家在他们活跃的时期大放光彩。 华艺美术世界网

根据亚洲艺术文献库的网站,从1990年代截止2006年,策划过最多国际双年展的策展人排名是Rosa MARTINEZ, Hanru HOU, Hans Ulrich OBRIST. Fumio NANJO, Harald SZEEMANN。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大机构或学院派策展人: www.Artworld.cn

2000-2010年这十年的下半部分,很多大美术馆等机构的策展人重新在国际双年展的舞台上活跃。也就是2005双年展热潮高峰期过后,大机构重新表现出了强大的影响力。当然,这也和此时大量国际策展人进入机构就职有关。甚至于一些学院派的人士也重新进入双年展主席们的视野。比如2007年卡塞尔文献展的策展人罗格夫妇,就是典型的学院派教授。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2011年威尼斯的百思-库莱格(Bice Curiger),大美术馆的策展部头目; 华艺美术世界网

2012年圣保罗双年展,策展人是纽约MoMA的策展人Luis Perez oramas;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2010年柏林Kathrin Rhomberg,维也纳分离美术馆的策展部主任。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2012年悉尼双年展,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担任特邀馆长的Catherine de Zegher 和安大略美术馆馆长Gerald McMaster联合策划。 中国星翁艺苑

2012年卡塞尔Carolyn Christov-Bakargiev,都灵Castello di Rivoli当代艺术博物馆馆长,当然她首先也是专门研究贫困艺术的艺术史家。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2011年莫斯科双年展,策展人是卡尔斯鲁厄艺术与多媒体中心的负责人Peter Weibel。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2012台北双年展,德国籍的安瑟姆-法兰克(Anselm Franke)柏林著名的艺术机构世界文化宫视觉艺术主策展人。

www.Artworld.cn

大机构策展人重新登上舞台,和独立策展人群体归隐进机构中工作是同一个过程。2005年的双年展狂热过去,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到来,很多双年展都面临预算紧缩。独立策展人们天马行空的考察要求必须在理性和必要的范围内进行,大机构策展人们平时通过执行本机构份内策展工作,和相关的艺术家已经形成的工作关系很自然地支持了他们所受邀的双年展的业余工作。通过操持大型个展和群展,机构策展人往往能够和艺术家有深刻的关系。这在一些方面是飞快地掠过一个地方的飞机帮成员们所难于形成的。

华艺美术世界网

另一方面,其实一个艺术家参加个双年展,对年轻人来说能开阔眼界而已。对于老成一点的人,其实意义不见的大。对于很成熟的艺术家,则只是例行地做奉献。在双年展之类的场合脱颖而出,最终还是要到大美术馆做个展才算数。大机构大美术馆策展部的人来作双年展的策展人,有点把这个程序颠倒过来了。他们会把自己在美术馆展过的艺术家带进双年展来,顺理成章地确保质量。负面的结果可能挤压了年轻艺术家的空间。为了自己的成就,也为了互相比酷,飞机帮还是很能提携年轻艺术家的。

www.Artworld.cn

有时候,我觉得一个策展人最棒的时候是他没有成名的时候。那时候他和一群艺术家天天混在一起,实际上是共同成长,形成深刻的默契。比如在巴黎和黄永砯、杨诘仓他们相濡以沫的侯瀚如。学生时代在杭州三台山和我、杨福等人天天混在一起的高士明;等策展人名气大了,各种展览来邀请他操刀,难免扩大考察面,比较功利地从展览需求出发来看一个艺术家,手中一把地址本,飞起来了。当然老朋友们永远都会是未来策展的班底。这真的没什么不好。关键是,要有能力用熟悉的这些班底艺术家的认知,来将心比心地推知新认识的艺术家的复杂的语境,而不是符号化地将他们的工作纳入展览策略之中。这就需要真正的策展修为——其实是人生的修为。这就好比一个小说家的第一本书肯定是好的,因为那是他多年积累的厚积薄发,而且常常是自传,那生命经验换来的东西不可能不深刻的。等到他后来继续写下去,开始必须虚构,必须写陌生的题材,我们才知道,他从自己毕竟有限的人生经验中已经淬炼出了一种怎样的对于人性的洞察力。 华艺美术世界网

2009年,丹尼尔.伯恩鲍姆担任威尼斯总策展人,他们一群当年一起从北欧来到柏林,兴起美术馆空间日用化潮流的艺术家兄弟们纷纷占据威尼斯最核心展厅,成为他所说的“关键艺术家”。其中一位最终获得金狮奖。可见这位是有着一群牛逼班底撑着的策展人。 华艺美术世界网

艺术家策展: copyright Artworld.cn

艺术家策展不算很罕见。2006年柏林双年展由卡特兰和吉澳尼联合策展,推出《人鼠之间》十分动人。卡特兰今年在古根海姆做了大回顾展,把历年作品挂满莱特中庭,宣布金盆洗手,要专心做杂志。不过艺术家的话也不用太当真,起码他作为策展人也是好的。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2005年横滨三年展的总策展人川俣正(Tadashi Kawamate)就是艺术家。他的作品是喜欢在树上、建筑上面附加建造木条订起来的鸟巢一般的违章建筑。那一年的横滨我是参展艺术家。2009年我和川俣正一起在柏林世界文化宫办双个展,还一起做讲座谈亚洲艺术。关系有趣。

www.Artworld.cn

2006年台北双年展由丹?卡麦隆(Dan Cameron)与台湾艺术家王俊杰共同策划。那一阶段,王俊杰自己的作品往往是戏仿一个公司的运作,对商业策划很在行。他在台湾艺术家中参加的国际大展比较多。这可能是被任命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台湾艺术家们普遍挺全面的,普遍能写作,英语好。早年读《雄狮》和《艺术家》杂志,常常看到某人出国参展,随手就写了整个展览的报道。所以,台湾艺术家能做策展的也就多。除了王俊杰、姚瑞中,还有曾经做过上海双年展联合策展人的林书明。 华艺美术世界网

2008新加坡双年展由南条、新加坡艺术家魏明福(matthew NGUI)和菲律宾艺术家佐思丽纳-库兹(Joselina Cruz)组成策展团队。魏明福紧接着继续担任了2010年新加坡双年展的艺术总监。魏明福曾在1997年的卡塞尔文献展上颇为出跳。做的似乎是那个在上下多层展厅中用白铁皮管子连接让不同地点的观众互相通话的作品,还做菜什么的。1997年的事情,我有点忘了。 中国星翁艺苑

2012年,波兰艺术家亚特-祖米卓斯基 Arthur Zmijevski 已经被任命为这一届柏林双年展的策展人。

华艺美术世界网

当代艺术家中跑来跑去参加展览,视野开阔程度实在不下于职业策展人(在中国更是这样。策展人和批评家到是出国看展览看的比较少,比艺术家们视野更开阔的到是满天飞的画廊老板们,不过,画廊老板们很多都是最好的策展人下海的。像卢杰、皮力、张巍、胡肪这些人。他们开着画廊,所以按惯例不适合策划双年展了,这算是中国策展领域的一种损失。不过,我倒是觉得很多好的画廊老板作用其实比策展人还大,算是超级策展人)。这些满世界跑的艺术家,如果能把见识转化成理论思考,再加上有组织能力的话。就是策划人的理想人选,即使有理论上和行政能力的欠缺。如果他下面的行政团队有效,艺术家的敏感也往往会让他在一个策展团队中成为宝贵财富。所以,艺术家策划出好展览并不奇怪。通常,艺术家往往能策划很好的小团体崛起的展览,像达米恩赫斯特当年在学校三年级的时候就策划《冻结》,像徐震他们策划的《超市》和《范明珍与范明珠》等等。而一个地方的艺术家被任命为双年展的策展人,往往这样的艺术家在本地圈子里活动多年,人脉广阔,动员力强大。这种任命有时候是象征性的。有时候也带有某种噱头的意思。

copyright Artworld.cn

对我来说,能够兼任策展人的艺术家,往往意味着有着除了创作作品之外更大的关怀。对于改善艺术生态有冲动,对于优化艺术体制有耐心和责任感,能够从更广阔的范围内考虑创造。他的创造力和能量远远不只是生产艺术品,而包括生产作为展览制度的作品。这些都是和总体艺术有关的想法。所以,做过策展人的艺术家,其实对我来说,是上海双年展的理想参展艺术家。

华艺美术世界网


(责任编辑:子牛)
转载请注明:华艺美术网 » 那些年,奔跑在国际线上的策展人们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观点,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