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艺术资讯 > 综合信息 >

寻找于传统与现代之间——《金陵十三钗》题名引出的书法话题

时间:2012-03-05 来源:美术报 作者:佚名    人浏览
寻找于传统与现代之间——《金陵十三钗》题名引出的书法话题

今年刚开始,张艺谋导演的《金陵十三钗》就被隆重推出。一时,电影海报贴满了杭城。海报上那书法题名一反印刷体的规范与单调,也不同于以往行草题名的雄豪醒目,而是显得古味十足,且又现代感足具。网上对题名的热议不断,有的说光从字间就能感受这是一部悲惨壮烈而又感人的电影,有的说这题名奇特,有的则绞尽脑汁作“辩体”思考。总之,题名引起一定的关注。

华艺美术世界网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其实,此片名为杭州书法家任平所提,名字承继了陆维钊先生“蜾扁”的书体风格。“蜾扁”出现年代久远,形态介于隶篆之间,亦篆亦隶。“蜾扁”虽非陆先生首创,但却在陆先生这里获得了现代性的表达:由字的笔法到结体,都反传统之道,表现出既高古苍郁又夸张精妙的书体形式。陆维钊先生长年执教于浙江大学,与任平先生的父亲任铭善先生相交甚厚,任铭善先生亦精于书画;且两位先生俱学识渊博,堪称为学者型的书家。任平称陆先生为世伯,从小耳熏目染,于“蜾扁”亦有所参悟。因此这次创作,考虑到影片的内容,便直接用“蜾扁”表现。他的用意,也是想表明书法在形式与精神两方面都能与时代相契合。 中国星翁艺苑

由此想对传统艺术的书法如何与现代接壤的话题作进一步的思考。或许强调艺术审美结构的超稳定性的确可以为书法延续传统创作提供一个很好的借口,但是毕竟我们生活在现代,更希望艺术能融于当下的环境。白谦慎强调放宽书法史研究的视野确实为多样化的现代书风进入书史提供理论的依据,但是从创作的角度,如何找到书法现代性的表述还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特别是当软笔书法脱离了日常的生活而成为真正的艺术之时。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答案或许有多种,任平先生通过这次题名告诉我们他的答案就是艺术必须自觉地与具体生存方式造成一定程度的疏离,唯此才能形成持久的审美观望。在任平先生看来,中国文字基因具备了这样的潜质:简单、抽象,而这正是能将“意象”扩张到无限大可能的前提,同时为中国象形文字滋养出来的国人对于文字图像的丰富想象力,正是解读当代书法作品最好的条件。因此,书法完全可以超越时空的局限性,这也就是任平先生所说,“通过作品自我环境的营造,让人充满在过去与未来之间的遐想,在神秘莫测的体验中得到精神的过滤与升华”。书法的抽象性与非实指性,更能调动混沌原初的欣赏知觉,从而唤醒共有的情感与认知,从而进行审美的观照。在《金陵十三钗》题名创作时,“所有的笔画线条、布局安排,包括用笔用墨带来的飞白,苍劲中带柔韧感,都是不需要和情节一一对应,但又可以给人无限遐想的。”“这大概也是中国书法包含的哲理那些难以言说的东西。”换言之,舍弃表象直追民族思维的本质,是挖掘中国书法魅力的途径。 中国星翁艺苑

既然精神的相契不是问题,那么书法的形式又如何完成现代的转型呢?从历史上看,转型的策动力往往源于外力。比如,晚清艺术形式通俗化、大众化变化并不单纯来自于艺术内源性的自我更新,而是受到商业化的驱使、受到都市化进程的影响的结果。虽然可以从实用主义这样略带贬义的词来描述艺术的嬗变,但勿庸质疑的是,这一变化提示了艺术的社会价值与传播价值,其正面功能不容忽视。民国时期鲁迅、陈之佛等人从视觉效果角度对中国文字作出的艺术处理,表现出中国文字与时代相符、与外来的文化形态相谐的崭新面貌。这给书家一个启示:作品达到自我圆融还是不够的,也应该具有与观者沟通的功能。民国的艺术实践强调了文字的装饰性与图案性,于书法的创新也是颇具启示意义的。任平先生于此也有较多思考,他认为适当的陌生化与抽离感,是唤起当代观者注意的手段。题名所用之“蜾扁”,形态糅合篆隶,既有图案化之观赏性,又有写意化之抒情性,还有与西方匹配的和谐性,是极具现代感的书法形式。结果作品获得了认可。众所周知,张艺谋导演以摄影起家,对作品的形式感与审美性算是万分挑剔。任平先生的题名之所以被肯定,从一个方面可以说是此题名在精神与形式上都符合张导对影片的理解:空间的调度所表现出的张力,飞白与起捺展现的遒劲与力度,微微倾斜的字势与字间的呼应表现的动感,无不说明影片具有的历史感、沧桑感与震撼力。另一个方面,在笔者看来,任平先生的题名之所以被看中也是任平先生对现代书法理解被圈外人认可的结果:即现代环境之下,以书法的“图绘”精神笼罩“书写”精神,用现代的形式语言体现书法的“心画”本质,以深厚积累的艺术文化之道来滋养书法操作之技,从而在更高的层次上消弥狭隘片面的审美局限,获得现代话语的尽情陈述。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由此返观任平先生去年4月在杭举办的书法个展,其书法作品所显示出的易读性、易懂性、直呈性的特征,也可以说明他在对当代精英书法技术重建与审美重建的某种思考,特别是他想借用西方的构建模式来重新梳理中国书法元素、以更深远的人文情怀恢复被过度个性化与技术化限制了的书法精神方面所作的努力。因此,《金陵十三钗》题名以高古的“蜾扁”书体而受到草根网民的关注,不只是商业与艺术的成功结缘这样简单,其中还隐藏着精英文化如何大众化以及书法如何现代化这样重大命题的某种答案。 华艺美术世界网


(责任编辑:子牛)
转载请注明:华艺美术网 » 寻找于传统与现代之间——《金陵十三钗》题名引出的书法话题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观点,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