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艺术资讯 > 综合信息 >

文物鉴定究竟谁说了算

时间:2013-07-17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佚名    人浏览
文物鉴定究竟谁说了算

本周,“河北奇葩博物馆”事件持续发酵。就在当地文物部门表示已要求“几乎集结了中国瓷器史所有年代瓷器”的冀宝斋博物馆闭馆整顿之后,自称“中国第一家实名制收藏门户网站”的中藏网却正式发表声明,谴责藏家马伯庸断章取义、河北省文物局诽谤污蔑,力挺冀宝斋。 “三英战赵云、十二生肖分公母”等“一眼假”的瓷器,为何却得到“中藏网”的力挺。“文物”是真是假,究竟谁说了算,藏家到底该听谁的?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相信鉴定证书吗?在信证书之前,不妨先看看下面这张价目表“口头鉴定一件200元,开一张鉴定证书500—1000元,鉴定单位名头大的2000元……”所谓文物鉴定,几乎成了明码标价的买卖,再加上鉴定费已从按件收费变为按价收费,鉴定的东西越值钱,提取的“鉴定费”就越高。利益驱动之下,权威性何存?目前,国内最权威的文物鉴定机构是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但该机构主要从事馆藏文物鉴定和司法鉴定,并不对外开具鉴定证书。当前市场上泛滥的证书,多由民间鉴定机构和鉴定专家提供,而这些所谓“专家”,很可能仅仅在培训班学过几天就拿到了“结业证书”,既不权威,更不可信。 中国星翁艺苑

如果人不可信,相信机器总可以了吧?近年来,不少高科技开始应用于文物鉴定之中,通过检测文物材质的成分和元素组成信息,再依据数据库进行比对,原则上可确定文物的产地和年代。可是,在造假者面前,机器有时也很无奈。“碳14测定”往往在样品底部取样,造假者就把真品的有效成分粘在样品底部,让人难辨真伪。如果是用“热释光”来鉴定陶俑,则采取原来墓葬中的砖土碾成粉制作,不经烧结,只在瓷土中加入高能固化剂,测出来和真的一样。此外,再加上数据库不完善、信息难共享等因素,仅凭仪器鉴定,目前还不可行。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既然谁都不靠谱,那藏家到底该信谁呢?遗憾的是,没有答案。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从法律角度来说,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专门规范文物鉴定市场的法律法规。即使相关部门发现了鉴定造假行为,也苦于无法判定行为人是否“主观故意”,而很难对其进行处罚。

copyright Artworld.cn

文物鉴定,自古有“眼学”之说,靠的是眼力,凭的是业界良心。可是,在巨大的利益面前,道德的约束显得苍白无力。尤其是在全民收藏的热潮下,受金钱、人情、面子等诸多因素影响,鉴定往往变得“不确定”。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在这样一个浑水摸鱼的收藏圈子里,发生什么样的故事也都不足为怪了。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文物鉴定,既需要深厚的理论功底,更需要丰富的实战经验。为什么业内通常认为“实战型专家”比“理论型专家”更靠谱?就因为“实战型专家”是从市场里打磨出来的,对各种造假手段了如指掌,才能明辨真伪。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一件藏品是真是假,属于哪个年代,如何传承,款识怎么看、笔法有什么讲究,藏家听的,都是“专家”的一句话。问题是,普通藏家难以分辨哪个专家更靠谱,往往只能花钱买教训。而“专家”一句看错了,不但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更让藏家有苦说不出。 www.Artworld.cn

在业内人士看来,国内的文物鉴定始终缺少一套清晰明确的标准,更缺少一系列科学、严格的考核机制和监督体系。要想正本清源,一定得在根子上下功夫,出台有关文物鉴定的法律法规,明确责任,设置一条不敢触碰的“高压线”。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这方面,他山之石值得借鉴。在欧美发达国家,对文物鉴定行业的管理非常严格,只要造假立刻逐出行业,同时追加巨额罚款,严重者甚至要入狱。此外,具体监管措施应加以完善。比如,在严格准入的同时,退出机制可否实现量化。由于鉴定的主观性太强,如果无法明确其是否涉嫌虚假鉴定,则可予以扣分,累计到一定分数即取消其鉴定资格,终身禁入。 客观而言,收藏圈的如斯乱象,藏家也有一定责任。现在很多藏家都是把收藏当成投机,拿到藏品,不问文化、不谈历史,开口就是钱。此时,你就是说他假,他也不承认了。因为,他还等着下一个“接力者”呢。收藏圈,到了该好好洗掉铜臭的时候了。 中国星翁艺苑


(责任编辑:子牛)
转载请注明:华艺美术网 » 文物鉴定究竟谁说了算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观点,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