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珍藏天地 > 中国绘画 >

《化城喻》选自《中国书画鉴赏辞典》

时间:2008-08-05 来源:华艺美术网 作者:子牛    人浏览
盛唐 壁画 敦煌莫高窟 217窟 纵153厘米 横120厘米 根据《妙法莲花经》的“化城喻品”绘制。故事说有一群人,到一处宝地,但路途遥远,而且要经过一段“回绝多毒兽,又复无水草”的

盛唐 壁画 敦煌莫高窟 217窟 纵153厘米 横120厘米
根据《妙法莲花经》的“化城喻品”绘制。故事说有一群人,到一处宝地,但路途遥远,而且要经过一段“回绝多毒兽,又复无水草”的险恶道路。人们走了很久,仍然是荒岭绝壁,见不到人烟,由于饥渴难忍,都不愿前行。这时,聪明智慧的导师使了个法术,化出一座美丽的城池来,让大家入城休息好,再隐去化城,继续向前进发。
这幅《化城喻》绘于盛唐,画家并不拘泥于经典,而是画成一幅春意盎然的青绿山水图。群峰耸峙的峡谷中,一行人马正走向一座西域城郭。正中的山峦布满丛林,悬崖垂挂着藤箩,槐枊青翠,桃李竞开,一条溪流蜿蜒地泻入山谷。山风吹来,朵朵落花飘入水中,情趣幽远。山外一片平川,溪流一直伸向天际,隐入苍茫的云天;沿着溪流,点点小树愈远愈小,确有“咫尺千里”之趣。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山头用“春蚕吐丝”的柔和描法,勾出轮廓线,施以青绿颜色,再以浅赭色间开层次,颇有山水画家李思训画派“理深思远”的风格特色。
画家把人物的活动与山水景物紧密结合在一起,使景物更增添了“可居、可游”的意味。如右上部,一道瀑布凌空而下,大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意境,而旅人则牵着马,仿佛是被这奇妙的景色迷住了一样,都在举头注目。既表现了人物的生动神态,也衬托出自然景色的美丽。画面中部,三人下马,似乎在长途跋涉后口干舌燥,准备在溪边饮水。人物疲乏的神态,在宁静的山水景色中,更显生动而真实。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copyright Artworld.cn

化城喻品(之一) (二一七窟) 南壁

www.Artworld.cn



华艺美术世界网

化城喻品(之二) (二一七窟) 南壁

中国星翁艺苑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化城喻品(之三) (二一七窟) 南壁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责任编辑:子牛)
转载请注明:华艺美术网 » 《化城喻》选自《中国书画鉴赏辞典》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观点,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