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珍藏天地 > 中国绘画 >

《屠牛图》选自《中国书画鉴赏辞典》

时间:2007-11-25 来源:华艺美术网 作者:子牛    人浏览
魏晋 砖画 嘉峪关6号墓前室东壁 纵17厘米 横36厘米 屠宰的场面在嘉峪关墓中出土的画幅不少,常画有屠宰牛、羊、猪、鸡等,是作为墓主人宴饮前的庖厨准备而出现的,同时也寓意着祈

魏晋 砖画 嘉峪关6号墓前室东壁 纵17厘米 横36厘米
屠宰的场面在嘉峪关墓中出土的画幅不少,常画有屠宰牛、羊、猪、鸡等,是作为墓主人宴饮前的庖厨准备而出现的,同时也寓意着祈求家畜的繁衍。在众多的画幅中,画家特别注意以不同的形式处理可能雷同的画面,如待宰的羊悬挂着、待杀的猪置于案上等等,在画幅处理上总在追求着不同的变化。这幅屠牛图则是画一人高举大锤准备从正面击杀牲畜的瞬间。画中没有背景,只有似乎是在相互“搏斗”的屠者和即将被宰割的老牛。这被压迫屠的老牛画得极为生动,它四蹄痉挛,畏缩着用力后退不肯前行,以至将屠夫拉拽得在着欲倒之势,而更为绝妙之处是作者着意以红色来画牛的眼睛,突出了急切衰痛之状,极在点睛传神之妙。这种将动物拟人化的表现,增加了画面的生动,紧张气氛。此画不禁使人联想到战国时期画像铜器上经常出现的人、兽格斗场面;战国时画面的处理意在强调人类与自然界另一种强者——猛兽的格杀、搏击,体现了远古以来人类社会的艰难和征服自然的决心。而魏晋时期由于社会长足的进展,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有了很大变化,在这幅作品中则表明作者是将极大同情心寄予了将被屠杀的牲畜。这种拟人化的创作形式是嘉峪关魏晋墓画像砖中表现动物题材的一大特点,这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中也是十分突出的。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责任编辑:子牛)
转载请注明:华艺美术网 » 《屠牛图》选自《中国书画鉴赏辞典》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观点,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