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 壁画 敦煌莫高窟254窟左壁 纵145厘米 横110厘米 “降魔”是佛的“四相”之一,是指释迦牟尼一生所经历过的诞生、降魔、成道、涅槃等四个主要事件。经文里说:在释迦牟尼即将成道之前,天魔波旬不甘失败,率领三个女儿及魔军前来挑战。他先让自己的女儿以女色来相诱,继而指挥众魔军向释迦牟尼发起攻击,企图破坏释迦牟尼的修行。 因画幅较大,此图仅截取了全图的左边的部分,即众魔军向释迦牟尼攻击的场面。图中右方魔王波旬,身着盔甲,手握剑柄,正虎视眈眈地仰首怒目着释迦牟尼。波旬身后是他的儿子,正在从旁劝阻。下部正中是随父前来的三个魔女,她们戴金冠、披大巾、身穿半袖外套背子,腰束长裙,通体华贵的龟兹装,一个个搔首弄姿,正在向释迦牟尼献媚。画面上部,布满了非人非兽、面目狰狞可怖的魔军。这些形象是作者依经文经文“种种名异形,执戟持刀剑,猪鱼驴马头,驼牛兕虎形,狮子龙象首”的描述绘制的。他们剑拔弩张、杀气腾腾、狂呼怒吼之声如闻于耳。但是这些貌似强大的恶魔在释迦的法力面前剑断矛折、一败涂地。画面右下侧跪地投降的两个魔军一幅胆怯恭敬的模样,生动地突出了作品惩恶扬善的主题。 中国星翁艺苑 作品不但成功地运用了结构上对称、均衡等形式美的原则来突出其庄重性,而且在描绘人物时用形象上的大与小、静与动、丑与美的对比,以及色彩上冷与暖的对比来渲染不同人物的气质与精神风貌。人物造型采用了来自西域的明暗晕染(即凹凸法)以表现立体感。画中释迦的形象高大突出,他身穿鲜亮的红色袈裟,体态庄严、神色泰然、举止从容。相形之下,众魔军面目丑陋、阵容密集叠压,加之设以青、绿色调,更显得阴森恐怖。作品正是通过这种浪漫主义手法而产生了感人的艺术效果。 ![]() ![]() (责任编辑:子牛) 转载请注明:华艺美术网 » 《降魔变》选自《中国书画鉴赏辞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