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山水画的题材之一,雪景山水是历代画家们乐于表现的内容。画史上有许多的著名画家,像李成、范宽、郭熙等人都有以雪景为创作题材的作品流传后世。元代画家曹知白的这幅《群峰雪霁图》(见右图)也是一幅表现雪景山水的佳作。此作为纸本,纵129.7厘米,横56.4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元代的山水画家,一般是以南方的董源和北方的李成这两大流派的技法风格作为主要传承。黄公望在《写山水诀》中说:“近代作画,多董源、李成两家法,树石各不相似,学者当尽心焉。”在曹知白的作品中,既有北方山水的雄浑厚重,又有南方山水的典雅清丽,让我们看到南北兼容的创作理念对他的影响。
这幅《群峰雪霁图》是曹知白晚年的作品,在技法上已经达到了融会贯通的境界。画面的左下方,几株松树巍然矗立,在这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里更显现出一派凛然不屈的丈夫气概;从构图上看,又与右侧庭榭周围的另外几株树遥相呼应。在这幅作品中,画家通过对树木长短远近、虚实疏密的变化处理,使画面产生出强烈的纵深效果,进而使景象开阔,意境深幽。此作虽然是描绘雪景,却没有给人萧瑟荒凉的感受,相反,在这冰天雪地的景色之中,似乎还隐约能够感受到一丝融融的春意。一道在山崖间飞泻直下的流泉,虽然只是一处看似寻常的点缀之笔,却为画面增添了动感,使作品有声有色,更富有观赏情趣。
此作的构图布局采用的是“高远法”,整体山势不以险峻取胜。平稳和缓的峰峦,带有明显的江南景象的特征,重重叠叠,层层递进,大有江山无尽之感。
该画以白颜色为主要色调,技法表现看似简单,实则匠心独运,法度森严,虚实得当,计白当黑,尤其是在水榭、树木这些细微之处更见功夫。用笔简约疏朗,刚柔相济;用墨润燥相间,清淡温和;巧妙地把北方山水所特有的苍浑巍峨的“河朔气象”融入恬淡雅逸的江南景色的韵味,形成了柔美、宁静、凝重的风格。观者在一望之间,即能体会到北方山川的厚重沉稳,也能品味出南方山水的内在之美。
曹知白(1272—1355),字又玄,一字贞素,号云西,华亭(今松江)人。擅山水,画风趋向李、郭,也吸收董、巨,笔墨疏秀清润;后期作品,用干笔皴擦,情味变为简淡。当时黄公望题其画云:“求之巧思者甚多,至于韵度清越,则此翁独步也。”传世作品《双松图》轴,图录于《故宫书画集》,《溪山泛艇图》现藏上海博物馆。他家的园林相当的讲究,而且收藏丰富,“所蓄书数千百卷,法书墨迹数十百卷”。当时的一些知名的文人,像王冕、黄公望等人都曾在园中饮酒赋诗,朝夕唱和,成为当时的艺林雅事。
![]() (责任编辑:子牛) 转载请注明:华艺美术网 » 曹知白的《群峰雪霁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