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圣谟(1597-1658),明末清初画家,初字逸,后字孔彰,号易庵,别号胥山樵、逸叟等,浙江嘉兴人。祖父项元汴,为明末著名书画收藏家和画家。伯父项德新也善画。他受家庭环境熏染,从小喜爱绘画,才华早露。项圣谟善画山水、人物、花卉,尤以山水见长,不受当时各种流派的影响,而于自己的家藏中,直接向古人学习,广泛地吸收前人的创作经验,山水画融汇了宋人用笔的周密严谨和元人的韵致,笔法秀逸,布局大开大合,富于变化,特别对乔木的刻画,寓巧于拙,形象鲜明强烈。尤喜画松树,有“项松之名满东南”之誉。 项圣谟曾由秀才而被荐入国子监为太学生。崇祯元年(1628)被召入宫廷,为天子绘九章法服。他对明代晚期官场的腐朽黑暗甚为不满,不久即回到家乡,与董其昌、陈继儒、僧智弦及他的妻伯李日华等前辈以诗画相往来。项圣谟对当时人民的疾苦十分同情,有《甲子夏水图》、《乙丑秋旱图》、《六月鸣风竹图》、《群雀稻蟹图》等诗画作品,记录了当时人民遭受自然灾害的艰难困苦生活,尖锐地批评、揭露了官僚豪绅对农民的层层盘剥。他非常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安危,明王朝覆灭后,顺治二年(1645)清兵大举南侵,于农历闰六月二十六日攻破嘉兴府城,项圣谟背负老母携带妻子逃难。所有祖父所遗下的大批古代法书名画等文物,有的毁于战火,有的为清兵所掠,国破家亡,使他痛不欲生,从此以后,将满腔悲愤,寄托于诗画创作。著名的《大树风号图》,寄托了他对故国江山深切的怀念和无限的哀思。《天寒有鹤守梅花图》表明了他坚贞不屈的心志。作品自明亡以后,不再署以王朝年号纪年。清顺治十一至十二年(1654-1655),他曾到福建旅行,创作有《闽游图》。顺治十四年又到苏州旅行,次年病逝于家。有《朗云堂集》、《清河草堂集》传世。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 【名称】明 项圣谟 大树风号图 【年代】明代 【简介】图轴,纸本,设色,纵:115.4cm,横:50.4cm。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此图是一幅寓意怀念故国的人物画,是项圣谟在明王朝灭亡以后创作的,表达了他对故国的怀念和寄托着深沉的哀思。图中近处陂陀上古树一株,参天独立,树下一老人携杖背向而立,仰首遥望远处青山和落日余晖,徘徊行吟,似不忍离去。图右上作者自题七言绝句一首:“风号大树中天立,日薄西山四海孤。短策且随同旦莫(同暮),不堪回首望菰蒲。”古树的形象塑造鲜明独特,背景简炼空旷,像是阅尽沧桑,饱经风雨,树叶虽经霜雪的摧残,飘零罄尽,但是却傲然挺立,有一种不可屈服的内在精神。整个画面包括诗题,给人一种沉郁、悲愤、孤寂、苍凉之感。 www.Artworld.cn (责任编辑:子牛) 转载请注明:华艺美术网 » 明 项圣谟《大树风号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