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佶(1082-1136),即宋徽宗。宋代皇帝,画家。为帝时不励精图治,惟穷土木,崇奉道教,任用蔡京、梁师成、李彦、童贯、朱勔、王辅等,时称六贼。政治腐败,民不聊生。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十一月,金兵攻进教城汴梁,赵佶、赵桓、以及赵氏宗族、亲属等三千多人,都做了金人的俘虏。后死在“五国城”(今黑龙江省依兰县)。 在位期间,为“画院”搜罗绘画人才,提倡柔媚的画风。他擅长花鸟画,受吴元瑜影响,书法师黄庭坚,后自创一种瘦劲锋利,如“屈铁断金”的“瘦金体”。据说他画鸟雀,常用生漆点睛,小豆般的凸出在纸绢之上,十分生动。陆续描写过各种奇花异鸟,命名为《宣和睿览册》。他要求所画花卉,能够画出不同季节,不同时间下的特定情态,他对人物、山水画等,也有一定的造诣。 copyright Artworld.cn 传世作品较多,有些是御用画家代笔之作。作品有《腊梅山禽图》、《五色鹦鹉图》、《芙蓉锦鸡图》、《红蓼白鹅图》、《池塘秋晚图》、《柳鸦芦雁》、《瑞鹤图》、《溪山秋色图》等。人物画方面有《听琴图》、《文会图》。山水画方面以《雪山归棹图》为代表。此外,还临摹有李昭道《摘瓜图》,张萱的《捣练图》和《虢国夫人游春图》。曾下令编撰《宣和画谱》、《宣和书谱》和《宣和博古图》等,仅《宣和画谱》就有二十卷,包括二百三十一家的六千三百九十六件作品。 ![]() 【年代】宋代 【简介】赵佶《梅竹聚禽图》,台北故宫博物院。 华艺美术世界网 此幅《梅竹聚禽图》的构图严谨,并且重视描绘物象的准确性,符合徽宗画院注重观察写生、讲究师承法度的标准,是一件能够代表“宣和体”的佳作。画面中央,画梅树一株,枝干弯曲而上,后方衬以翠竹棘条,有伯劳、绿鸠、鹌鹑等鸟禽栖身其间。整幅画的构图以S形屈曲的梅干来切割画面,并以成弧形交叉的竹棘增加动态感,布局虽繁密,但不零乱。画家成功将画面物象和布局理想化,创造出一种超乎时空,传达永恒的完美意象。画中的主要物象,均以双钩填彩的方式,生动的描绘出对象的色彩与体积感,给人一种平和,端庄之美。 (责任编辑:Ivan S) 转载请注明:华艺美术网 » 宋 赵佶《梅竹聚禽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