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文艺长廊 > 投资收藏 >

“收藏文化”也要打假

时间:2009-11-25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人浏览
收藏本是风雅之事,其中亦可牟利,但毕竟是有档次的活。古人所言的逸情高雅四个字,就道尽了收藏之道。 然而,当收藏成为大众行为、藏品成为中国特有的把玩文化时,估且不提藏

        收藏本是风雅之事,其中亦可牟利,但毕竟是有档次的活。古人所言的“逸情高雅”四个字,就道尽了收藏之道。 copyright Artworld.cn

  然而,当收藏成为大众行为、藏品成为中国特有的“把玩文化”时,估且不提藏品市场鱼龙混杂、造假贩假屡禁不绝,单就媒体刊发的一篇篇“收藏文字”就值得警惕,就应该“打假”。每次看到一些玩文字游戏的人甚至“文抄公”又转手“倒卖”指导收藏、鉴别藏品的“科普文章”,我就像吃下一只苍蝇般难受。甚至觉得这些断章取义、东拼西凑的文字比贩卖古董还要坑人。 copyright Artworld.cn

  由于我看书特别“花心”,什么类型的书逮着顺眼的都要看。床头就摆了几本收藏和养花的书籍,闲暇时就“请”出翻翻。看多了,便发现一些纸质媒体上蹩脚的收藏文章原来就是出自于此。更有一些抄袭或拼凑者还以拍卖师、收藏家的名义在媒介的收藏市场“指点江山”,“指导”我这样的“门外人”如何辨别如何赏玩如何收藏,真是滑稽可笑。每每看到这些,我都气得咬牙切齿,真狠不得上前狠揍那些无耻的“收藏文化”造假者一顿。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翻看收藏类闲书、杂志,除了能“抓小偷”外,还让我感到,收藏文化跟我收集起来纯粹用来玩的古钱币、邮票、信封、石头等是有本质区别的。一个专业收藏人士,无论是现实主义收藏者,还是陶冶情操的收藏家,他们“玩”古物、古董的方式方法,我们并非都能轻而易举学到家。仅用手来玩藏品,就包涵诸多门道,也非一时半会就能成一个“古玩家”。大收藏家们的忠告可以说明,把藏品玩得有滋有味,不仅需要艺术化的形象思维、屡战屡败的经历,还要有扎实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地理文化等功底,否则表达出来的“收藏文化”既没有内在生命活力,又误人误己。 www.Artworld.cn

  诚然,正如收藏家们所说,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屡经动荡,文化遭受毁灭性的破裂,而我们的古物存储凝结前人的思想意识、生命图景以及经验智慧。“收藏热”的兴起,的确有助于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但我固执地认为,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挖掘和创新,不是搞变相加工和“二手倒卖”。 copyright Artworld.cn


(责任编辑:子牛)
转载请注明:华艺美术网 » “收藏文化”也要打假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观点,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慧眼识别青铜器

    作者:吴荣清(南京博物院) 青铜器的器型独特、纹饰精美、铭文典雅,它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内涵,有极高的文物价值与艺术价值于一身。我国铜器种类繁多,喜欢收藏铜器自古有...

  • 真真假假良渚玉

    南京吴荣清 玉琮江苏省武进寺墩4号墓出土南京博物院藏 两节矮方柱形琮,上略大于下,四面雕琢精美的装饰花纹,一角的上下两区花纹组成一完整的神人兽面纹。为最重要的祭...

  • 古钱辨伪两法

    翻砂法 翻砂法是我国古代铸币的主要工艺法。这种做法很讲究铸币的工艺质量,钱币的质地一般都比较紧密细致,表面会产生一层色呈深褐色的包浆,让人感觉火气尽退,色泽柔和...

  • 传统的古玉鉴识法

    传统的古玉鉴识方法大约始于来,经明、清,流传至现在,并传至美、日、英、法等国。这种传统的鉴识法大致有两种不同途径和做法: (一)文献—古玉—考证 采用这种方法的...

  • [藏品鉴识]掐丝珐琅狮纹双陆棋盘

    掐丝珐琅狮纹双陆棋盘,明宣德,御用监制造,通高15.7cm,长53.3cm,宽33cm。清宫旧藏。 棋盘为长方形,四壁直立,束腰,下承六足带托底座。盘内底沿四边...

  • 心烧琉璃涤灵魂(组图)

    琉璃是用人造水晶为原料,以脱蜡精铸法制造的艺术品。这个过程需经过数十道手工精心操作方能完成,稍有疏忽即可造成失败或瑕疵。 K 中国琉璃是中国古代文化与现代艺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