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文艺长廊 > 投资收藏 >

谷文达“冒险的红灯笼”:暴力式艺术成名史

时间:2009-11-25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人浏览
他曾经是八五新潮美术运动的领军人物,他以充满破坏力甚至是禁忌的艺术语汇表达自己的创作冲动,也因此在中国和美国初获声名。20多年后,谷文达,这位旅居美国的当年的前卫艺

        他曾经是“八五新潮”美术运动的领军人物,他以充满破坏力甚至是禁忌的艺术语汇表达自己的创作冲动,也因此在中国和美国初获声名。20多年后,谷文达,这位旅居美国的当年的前卫艺术家表示,他将以回归的方式开始下一个艺术阶段。 中国星翁艺苑

  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市中心有一座著名的“王朝大厦”。10月下旬的一天,这座稳重的建筑突然间被打扮成了一个中国亭子。超过五千个红黄相间的中国灯笼像外衣一样套在“王朝大厦”的身上。

中国星翁艺苑

  半个世纪前,这里曾是比利时世博会的会议宫。

www.Artworld.cn

  创作者谷文达站在建筑的一旁,觉得终于完成了一个心愿。这个被称作“天堂红灯——茶宫”的作品是艺术家一个包含着巨大野心的艺术计划。谷文达想要用中国红灯笼包裹、覆盖中西各国的重要建筑,以一种带有侵略性的波普艺术完成艺术与公众的对话。 copyright Artworld.cn

  红灯笼的隐喻 copyright Artworld.cn

  作品在比利时亮相一周之后,谷文达飞抵北京。一落地就得了感冒,他一边吞着药片一边对记者感慨,“红灯计划这是第一次做成。将来还要走遍全球的各个地方。” copyright Artworld.cn

  这是艺术家的一次冒险。

copyright Artworld.cn

  在比利时的成功缘于中比双方合作的欧罗巴艺术节。这种大型公众艺术项目需要得到各地政府的配合与允诺。这也是谷文达的“红灯计划”多次碰壁的原因。

中国星翁艺苑

  五六年前,谷文达开始酝酿“红灯计划”,去年他在一个荷兰创作团队的帮助下,开始进行前期准备和政府游说。他选中了荷兰一座具有800年历史的教堂。这样的艺术项目需要繁琐的手续:通过防火条例审查、灯笼外表需使用阻燃布、不能损坏原建筑,并要当地市长的签字等等。一切准备就绪,十台起重机已到达了现场,却因2008年西方国家针对中国的政治事件的阴影,致市长拒绝签字而流产。“现在那些红灯笼都还在荷兰呢。”谷文达有些惋惜。 中国星翁艺苑

  次年比利时的“天堂红灯——茶宫”似乎是对荷兰项目流产的一次弥补。“王朝大厦”外的灯笼由红黄两色组成,局部印刷着谷文达自己创造的谷氏简词“中国”二字的合体,在外立面上有“茶食”的字样;大厅内部被布置成中国茶楼。无数当地人从各个角度观看、拍照。古老的西方建筑成为了一座崭新的中国化地标。

copyright Artworld.cn

  红灯计划和谷文达先前的作品相比,有明显的差异。在西方文化界心中,中国红灯代表着帝国皇权的延伸和红色中国的隐喻;而在大众眼中,红灯又是一个已经烂俗的中国标记。对于一直以哲学、批判著称于西方艺术届的谷文达来说,是一次危险的跃进——这些作品也可能会从当代艺术滑向世俗民间。 copyright Artworld.cn

  而这正是艺术家探索的机锋。“我想把自己比较哲理化的艺术再往前推一步,和大众文化、波普结合起来。这个灯笼是我整个体系中的一部分。”谷文达说。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在对公众解释的话语中,谷文达秉承政治正确的方向阐述了红灯计划温和的一面:红灯是中国的吉祥物。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但探究其本意时,他还是暴露出了背后的锋芒。“红灯有一种文化侵略性。”谷文达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坦陈。那些灯笼像皮肤般包裹了建筑的外表,淹没了建筑本身。如果这个“红灯”计划全部得以实现,一片片灯笼将像红色的云朵般游弋于世界的地平线。

华艺美术世界网

  文化侵袭的意念躲藏在温柔的材质背后。如今已内敛许多的谷文达在20年前,绝非如此温和。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暴力式艺术成名史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80年代初期,谷文达求学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一个极为传统的专业与充满变革的时代迎头相撞,谷文达成为了一个精神混血的青年。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在“八五美术新潮”运动中,谷文达成为了领军人物。他开始从传统文化中寻找精神根源和破坏目标,中国文字成为了谷文达第一个标靶。 copyright Artworld.cn

  他将汉字拆解,以刻意的错字、倒字、漏字的方式用毛笔巨幅书写,并在文字上画满巨大的红色圆圈和十字,呈现出批判色彩。这种对于传统的反思和破坏态度也是“八五美术新潮”的整体特征。

copyright Artworld.cn

  充满破坏力的肢解文字和具有改造精神的实验水墨画,使谷文达在80年代中期迅速蹿红。“八五美术新潮”运动中,各地艺术小组林立,而谷文达却以独特的个人性被批评家高名潞归为“个体艺术家”。随着声名鹊起,谷文达画展于1986年在西安展出,面对主流美术界的巨大非议,其展览以观摩展的方式对美术圈内人士开放,却最后仍以被关闭告终。与此同时,谷文达也因惊世骇俗的作品开始被西方所知。 华艺美术世界网

  一年后,谷文达远走美国。 copyright Artworld.cn

  环境的改变让谷文达放弃了对汉字的兴趣。“人在美国,如果还挑战中国的东西就觉得不真实。”谷文达回忆说。于是,他开始转入物质世界自身的迷宫,人类作为物质世界的创造者本身成为谷文达新时期作品的落脚点。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利用巡回演讲的方便,谷文达募集了来自16个国家60位女性的经血和她们自己书写的文字,由此组成一个大型装置作品《血之谜》,于欧美展出,随后,他又利用婴儿胎盘粉末做成作品《生之谜》。艺术材质上强烈的刺激性使美国艺术界避之不及。批评家不愿谈论作品,策展人纷纷躲避。谷文达感觉到了自由世界中隐藏的禁忌。

中国星翁艺苑

  随着展览破冰行进到各个国家,公众开始愿意思考这些刺激材质背后的意味,“这些作品就像可以切入几乎所有人类生存的问题。”谷文达如此评价自己的作品。

华艺美术世界网

  美国艺术界开始接纳谷文达,他逐渐在这个前卫艺术的心脏地带扎下了一面旗子,之后,谷文达发掘出日后使自己功成名就的庞大计划——《联合国》。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文化的“误解”到文字的错读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度过了初到美国的挑衅期之后,谷文达寻找到了表面上更为内敛的材质——人类头发,这种柔软的材料成为谷文达又一个实验品。 www.Artworld.cn

  从90年代早期,谷文达便从世界各地搜集大量人发,用编织的方式做成幕帘、地毯等物品,在各地美术馆展出。而每到一地,他的作品均从此地的历史中寻找衔接的线索,例如,在荷兰的展览中,谷文达将头发与一部荷兰殖民史书的碎页搅拌在一起编织成型,以此来反思荷兰曾经的殖民文化;而在英国展览上,他又将英国人发编织成英语幕帘,“很早以前,一位英国商人说过,如果每个中国人多穿一寸布。”用来追问鸦片战争的历史。这些行走于全球的作品被统称为《联合国》。

华艺美术世界网

  “我想在作品中求一个人类大同。”谷文达如此解释他作品的意义。但柔软的材质和艺术家理想主义的初衷并非被所有观众接纳。

copyright Artworld.cn

  《联合国》作品在波兰展出时,面对散落在展厅的波兰人发,一些当地老人躲在作品背后哭泣。这些头发让他们想起纳粹时期的暴行,展览在24小时内被博物馆取消。在以色列,谷文达同样因使用犹太人头发等敏感原因遭到当地居民的抵制。大众对于作品的这种“误读”让谷文达意识到以人体材料作为艺术材质,也隐含着多重暴力的气息。

copyright Artworld.cn

  大众对于作品的多重解读再次引发了谷文达对于文化误解的兴趣,曾被抛弃的文字又开始回到艺术家的视野。不过这一次,他不单是挑战汉字,同时将翻译造成的误解纳入谱系。与《联合国》几乎同时,谷文达开始创作《碑林》,他把唐诗翻译为英文,再寻找与英语发音相同的汉字二次翻译,最终由汉字组成莫名其妙的句子,并将之雕刻成石碑,“这种非驴非马的东西是一种文化误读吗?一种非东方也非西方的东西,这是文化交流最终的结果。”谷文达解释说。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90年代初至今,毛发和石碑两个大型项目仍在继续。在进行《联合国》和《碑林》创作的时候,谷文达说第一次感觉到“舒服”,“我感觉是用中国人的手做外国的作品。”谷文达说。作为一个旅居西方的华人艺术家,他自身一直经历着身份认同的困惑,即使已进入了西方当代艺术的核心。而这种身份的焦虑在这两个系列作品的创作过程中,被暂时消解。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谷文达的作品从最初具有攻击性的材质逐渐变得温和起来,虽然温和的外表下仍有着隐藏的尖刺。他也开始向文字回归,开始追溯中国文化的基因:用中国人的头发研磨成墨汁,用绿茶粉末制成宣纸,以物质与精神的双重DNA一起画出更具当代性的水墨画。 中国星翁艺苑

  现在,他潜心于“红灯计划”版图的扩张。“我经过了20多年的当代艺术的洗礼,现在要做的是重新回炉一遍,再开始新的阶段。”谷文达说。

www.Artworld.cn


(责任编辑:子牛)
转载请注明:华艺美术网 » 谷文达“冒险的红灯笼”:暴力式艺术成名史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观点,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慧眼识别青铜器

    作者:吴荣清(南京博物院) 青铜器的器型独特、纹饰精美、铭文典雅,它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内涵,有极高的文物价值与艺术价值于一身。我国铜器种类繁多,喜欢收藏铜器自古有...

  • 真真假假良渚玉

    南京吴荣清 玉琮江苏省武进寺墩4号墓出土南京博物院藏 两节矮方柱形琮,上略大于下,四面雕琢精美的装饰花纹,一角的上下两区花纹组成一完整的神人兽面纹。为最重要的祭...

  • 古钱辨伪两法

    翻砂法 翻砂法是我国古代铸币的主要工艺法。这种做法很讲究铸币的工艺质量,钱币的质地一般都比较紧密细致,表面会产生一层色呈深褐色的包浆,让人感觉火气尽退,色泽柔和...

  • 传统的古玉鉴识法

    传统的古玉鉴识方法大约始于来,经明、清,流传至现在,并传至美、日、英、法等国。这种传统的鉴识法大致有两种不同途径和做法: (一)文献—古玉—考证 采用这种方法的...

  • [藏品鉴识]掐丝珐琅狮纹双陆棋盘

    掐丝珐琅狮纹双陆棋盘,明宣德,御用监制造,通高15.7cm,长53.3cm,宽33cm。清宫旧藏。 棋盘为长方形,四壁直立,束腰,下承六足带托底座。盘内底沿四边...

  • 心烧琉璃涤灵魂(组图)

    琉璃是用人造水晶为原料,以脱蜡精铸法制造的艺术品。这个过程需经过数十道手工精心操作方能完成,稍有疏忽即可造成失败或瑕疵。 K 中国琉璃是中国古代文化与现代艺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