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文艺长廊 > 书法篆刻 >

徐照遗印和黄宾虹书迹

时间:2006-02-26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人浏览
黄宾虹书李白诗一首 王中秀兄藏有一方石质印章,款署“徐照”,印面纵24毫米,横20毫米,高36毫米,有独角兽钮。印面不大却刻有朱文28个篆字,为至今所见清代篆刻家徐照的唯一传

黄宾虹书李白诗一首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王中秀兄藏有一方石质印章,款署“徐照”,印面纵24毫米,横20毫米,高36毫米,有独角兽钮。印面不大却刻有朱文28个篆字,为至今所见清代篆刻家徐照的唯一传世品。看来还经历过火灾,有火烧干裂纹,成了火烧印,故弥足珍贵。缘于此,这方石章的红印、黑款并刻面、实物,以彩印图照于1999年著录于《中国美术分类全集》之一种《中国玺印篆刻全集》四卷本的第二卷,即《篆刻(上)》第四二七号名《唐诗廿八字印》。

  饶有兴味的是,该印文字系中国诗仙李白《山中问答》一诗,只是28个字,与原诗比较略有不同。这或许是徐照当时仅凭记忆篆就镌刻,或是所据版本不同所致?

  先看印文:“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言心自闲。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经检中华书局出版的《李太白全集》卷十九第八七一页、《全唐诗》卷一七八第一八一三页,题皆作《山中问答》,唯前书注有:“一作《答问》,缪本作《山中答俗人》。”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全诗除了第四句一致,另三句稍有不同:第一句中“事”,两书均作“意”,前书并“一作‘事’”。第二句中“言”,两书均作“答”,前书并“一作‘语’”。第三句中“杳”,两书均作“”,前书并“一作‘宛’”。

  兴味其二,中秀兄编著的七十余万字《黄宾虹年谱》书稿,经搜集材料,去伪存真,重建相关史实,图文脉络翔实,在1964年以来的同类书中堪称空前,笔者有幸先睹为快。其中,光绪丁未(1907)7月安徽巡抚恩铭被刺毙命后,革命党嫌案遂得以平息,黄宾虹于秋月回到故里,在歙县律师项崇伟家中书写了一件隶书作品,文字巧得很,也是这首李白七绝诗。很明显,他在借此抒发自己的感慨。诗中第四句相同、末衍一个“为”字外,第一句同徐照印文,看来与黄宾虹当年离开上海经安庆回家“栖碧山”相合;第二句与两诗同,均作“答”,也与黄宾虹当年的境况相关,他在兼答友人的关心;第三句亦与两书同,均作“”。老人此件墨迹,折射出当年风雨如磐的时代烙印。 华艺美术世界网

  兴味其三,笔者编选《中国玺印篆刻全集》时,限于学力和资料有限,主要依据《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等所拟该印章的作者简介较粗略:“徐照(?——1720后),字城玉,秀水(今浙江嘉兴)人。徐贞木孙。善刻印。1720年集其祖父刻印成《对山草堂印谱》。”2003年7月承蒙郭若愚先生惠赐大著《篆刻史话》(台湾宋绪康设计有限公司2000年刊行),拜读其中《秀水徐真木印派》一文,近结合有关史料当作补正如下:

  徐照(?——1720后),后名师照,字城玉,号茶畦,浙江嘉兴人。徐真木(一名贞木)之子徐寅(虎侯)的三子。精六书之蕴,篆刻圆劲秀润,摹无不工。1720年辑自刻印成《对山草堂印谱》。(信息来源:新民晚报 茅子良)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copyright Artworld.cn

徐照《唐诗印》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责任编辑:子牛)
转载请注明:华艺美术网 » 徐照遗印和黄宾虹书迹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观点,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