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王世贞跋《徐髯仙墨迹》后云: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金陵少临池者,如顾司冦、陈太仆皆得意而不得法,最得法者徐子仁,然好堆墨书,离披拥肿不能免墨猪之诮,此巻虽极浓肥而有骨,端重而不乏态,是最合作书也,子仁行世最少,君其宝藏之。参见王世贞《弇州四部稿》巻一百三十二,四库全书本。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跋中顾司冦、陈太仆、徐子仁即指顾璘、陈沂、徐霖,王氏对顾、陈、徐三人书法的“法”与“意”的评价颇为中的。如果说顾璘、陈沂书法在“意”上于文徵明有所启示,那么这“最得法者”徐子仁与文徵明之间的交游关系亦颇值得我们作一番考究。徐霖(1462-1538)先祖原籍苏州,徐霖字子仁,吴人徙南京,补诸生,坐事削籍。武宗南狩召见,欲官之,固辞,赐飞鱼服,扈从还京,后归里。有丽藻堂稿。(明)陈田:《明诗纪事》丁籤卷十二,商务印书馆,民国二十五年版。故其书画题跋多署“吴郡徐霖”。徐霖与文徵明的老师沈周交谊颇深,弘治三年(1490),徐霖与都穆偕其友八人过访石田,夜半联句。吴伟(瑞卿)写八士图,用纪高会,而石田书其诗于图后。参见姜绍书著《无声诗史》卷六之《吴天麟》,卢辅圣编著《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第四册,上海书画出版社,2000年版。,《列朝诗集小传》称:“子仁少时雅从沈启南(周)游。江夏吴伟写《沈徐二高士行乐图》,杨君谦(循吉)、祝希哲(允明)为赞。”参见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丙集《徐霖小传》,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第350页。弘治十三年(1500),徐霖新居快园落成,沈周为徐霖作图并题诗: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老夫泼墨为白云,忽看一障千氤氲。徐卿新堂虚北壁,谁谓不堪持赠君。青山为母云作子,倒见青山落怀里。分明七十二芙蓉,永海卧秋扶不起。满堂雨气飒欲流,隔帘绿树啼春鸠。白云在家亲在眼,不倚太行歌远游。”《为徐霖作云山图》,《石田先生诗钞八卷文钞一卷附事略一卷》(事略,清·钱谦益撰)卷三,《四库存目丛书》影印明崇祯十七年瞿式耜刻本。 华艺美术世界网 徐霖与都穆等人拜访沈周时,年虽二十九,但已享有盛名,“君自少濯砺,文行、志行当世之务,年未三十,名满人耳。又好工诸家书,超古蹊径,海内好事者操金币及门?絶其限。”参见顾璘著《息园存稿》卷四《晚静阁记》,四库全书本。而此时的文徵明年仅二十一,正因字拙而刻苦攻书,并于沈、徐、都等人高会的前一年即弘治二年(1489)谒沈周于双娥僧舍,观其《长江万里图》,意从周学画。参见钱谦益撰《石田先生诗钞八卷文钞一卷附事略一卷》之《石田先生事略》,《四库存目丛书》影印明崇祯十七年瞿式耜刻本。文徵明与都穆也早已订交,文氏从都穆学诗有年,交谊亦深,故文徵明通过沈、都二人获识徐霖是有可能的,弘治六年癸丑(1493)前后,徐霖《绣襦记》传奇问世,文徵明题画寄之。多年以后,文氏又赋诗赠之:“乐府新传桃叶渡,彩毫遍写薛涛笺。老我别来忘不得,令人常想秣陵烟。”参见徐朔方著《徐霖年谱》,《晚明曲家年谱》第一卷·苏州卷,第9页,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年。记录徐霖所作词曲轰动艺坛盛况,并追怀相识相聚之往事。 中国星翁艺苑 正德四年(1509)徵明画《剑浦春云图》卷,徐霖为之篆“循良属望”引首。后纸为吕柟、丰熙、祝允明、徐霖、唐寅、陈沂等十六人咏汉循吏诗十六首。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见《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第九册,72-73页。正德七年(1512)文徵明与徐霖、祝允明、薛章宪、唐寅、陈沂、王韦、陆深、王宠等追和王冕画梅。参见周道振辑校《文徵明年谱》,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223页。正德八年(1513)秋徐霖于徵明《温兰图》后跋曰:“秋日观徵眀墨戏于清樾亭上,喜其絶无尘笔,与吾意境若冥合也。”(该图另有顾璘、陈沂、都穆、祝允明、黄云、杨循吉、陈淳等题诗)参见《石渠宝笈》卷四十三之《明文征明温兰图》,根据前后跋及徐霖行迹,徐跋当作于是年。嘉靖七年(1528),文徵明词寄徐霖以志思念之情: www.Artworld.cn
春风晴日袅花枝,何处滞幽期?金阊宝馆香云暖,人如玉,高髫娥眉。纤指竞传冰碗,清歌缓送瑶卮。醉围红袖写乌丝,宫锦墨淋漓。十年一觉扬州梦,还应费、多少相思。见说而今老矣,风流不减当年。参见《寄徐子仁调风入松》,《文徵明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433页。《吴越所见书画录》卷三亦载。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徐霖对文徵明亦甚为推重,快园别业筑成后,徐霖请文徵明为晚静阁题名。正德年间,徐霖得武宗皇帝宠幸,名盖朝野、并绝海内,武宗曾两幸其宅,即于晚静阁钓鱼。《帝里明代人文略》云: 华艺美术世界网
九峰徐子仁豪爽迭宕,开快园武定桥东,中有翠蓧清涟、芳休幽劲。台曰振衣,刻名公题咏下,有丽藻堂乔伯岩书,晚静阁文衡山书。风流旷达,一时豪贵悉礼下之。武宗南狩,幸其晚静阁钓鱼,得金鱼又失足落池中,今园有宸幸堂、浴龙池,纪其实也。参见钱谦益著《列朝诗集小传》丙集之《徐霖小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copyright Artworld.cn
徐霖与文徵明之交谊由此可窥及一二。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有关文徵明与徐霖交往的直接材料今存不多,两人之间的诗文酬唱亦少见,不过文、徐二人与金陵严宾(字子寅)的密切往来,亦可提供一些间接揣测和补充,《无声诗史》云:“严宾,字子寅,号鹤丘。正、嘉中为学博士弟子,以群哄点斋,台史褫革之。字法米帖,粗能诗及画兰竹。所蓄古法书名画颇多。……,往来东桥、衡山诸公之门。小景酷似徵仲。”参见姜绍书著《无声诗史》卷六,卢辅圣编著《中国书画全书》第四册,上海书画出版社,2000年版,第868页。《金陵琐事》称子寅:“精于赏鉴,与文翰林徵仲交好最厚,得徵仲画百余幅,画小景酷似文徵仲。”参见周晖著《金陵琐事》上卷之《画品》,《中国方志丛书》,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版。严宾是当时金陵的书画鉴藏家,亦擅长书画,与文徵明交谊甚厚,正德四年(1509)春,严宾至吴访徵明,出观《桐阴高士图》,徵明为之题云:“旧画重题二十年,碧梧秋色尚依然。而今点染浑忘却,老去聪明不及前。子寅自南都来,持余旧作《桐荫高士图》观之,盖有年矣。可见岁月易增,笔力易减;较之以今,大不如前,为之怅然。因题一过。已巳春,徵明记。”参见周道振、张月尊同纂《文徵明年谱》,百家出版社,1998年版,第188页。《文徵明集》补辑卷二十七收录“致子寅”札: www.Artworld.cn 雨窗无客,偶作云山小幅。题句方就,而王履吉、禄之、袁尚之适至,各赋短句于上,所谓不期成而成者也。奉充高斋清顽。近闻新阁虚敞,缘尘冗未能躬诣,徒有驰情而已。承馈栗蹄,多谢。徵明顿首子寅文学尊兄足下。参见汪砢玉著《珊瑚网》之《古今名画题跋》卷十五,卢辅圣编著《中国书画全书》第五册,上海书画出版社,2000年版,第1122页。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文徵明经常应严宾之请作画,徐霖亦然,故宫博物院收藏“徐霖致子寅札”: 华艺美术世界网 正,簟一床,茶一裹,眷末徐霖拜奉。子寅先生尊亲,多拜上,文先生未及趋谒,莫怪,莫怪。尚之先生篆书当书,只是忙中难做细生活,如何是好。参见张鲁泉,傅红展著《故宫藏明清名人书札墨迹选·明代一》,荣宝斋,1993年版,第107页。 copyright Artworld.cn 上海图书馆藏徐霖致严宾札三帧:“过承朝器佳貺,乃留神书此酬之,乞鉴。此意更烦转致为幸。徐霖再拜。”“子寅先生亲契,光荫许惠红药,须我鹤丘赞成。老年嗜此,重其殿春芳也。徐霖再拜。鹤丘文学足下。”“雨中请过小园闲坐。徐霖再拜。子寅先生道契。”参见上海图书馆藏《明代尺牍》之《徐霖》。 中国星翁艺苑 由札中可知徐、严二人交情甚好,严宾常以物惠予徐霖,徐霖作书回赠。严宾与顾璘亦有交往,顾璘作有诗《严子寅小阁》赠之:“幽栖易为足,容膝岂愿余。日览陶谢篇,时临苏董书。乐此永昕夕,自顾无斗储。往往赋佳句,驰声满乡闾。”参见顾璘著《山中集》巻四,四库全书本。严宾来往吴门、金陵,活跃于两地文人书画家圈,以其与徐霖、文徵明、顾璘之密切交谊,应可推知徐霖与文徵明可能通过严宾这一媒介而有较为频繁的笔墨游戏、赏鉴收藏等酬应往来。 www.Artworld.cn
徐霖声名显赫,为时所重,篆书甚佳,时称“篆圣”,凡书画雅集、名画鉴藏,大抵必请徐霖篆书题写引首;行书流美精雅,得二王、子昂遗韵,《名山藏》称:“子仁篆登神品,真行皆入精妙,碑板书师颜柳,题榜大书师詹孟举,并绝海内。武宗两幸其宅,子仁故长髯,武宗手剪之,以为拂子,因自号髯翁。”参见何乔远著《名山藏》,明崇祯十三年刻本。储瓘《寄邵国贤》云:“子仁书种种臻妙,天付此腕与渠想。”参见王世贞著《尺牍清裁》卷五十六,《四库存目丛书》集309册,齐鲁书社,第394页,。 徐霖年长徵明,书艺精,成名早,以徐霖之书名,徵明早年向其请益应是自然而然之事,徐霖书法的取向与风格趣尚对文徵明书风形成也应有所启示。 中国星翁艺苑 四 华艺美术世界网 在文徵明交往的金陵书家中,金琮(1449-1501)一向不大为人们所注目,从文徵明的诗文集里,我们也找不到他的踪迹,然有关文献记载显示文徵明对金琮书法甚为热衷与推崇。如明人周晖《金陵琐事》云:“山农金元玉初法赵子昂,晚年学张伯雨,精工可爱,落笔人便持去,吴中文徵仲极喜元玉字,凡得片纸皆装潢成卷,题曰:‘积玉’。”参见周晖著《金陵琐事》上卷之《字品》,《中国方志丛书》,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明史·列传之部》亦有相似记载:“金琮,字元玉,工诗善书,为人高简粹白,公卿贵人非先施不造其门,乡人倪岳为南京尚书拟荐之,不果,以弘治十五年卒,其书初学赵子昂,晚更学张伯雨,精工可爱,文徵明极喜之,得片纸装潢成卷,题曰:‘积玉’。其后盛时泰汇琮及忠诗,称为‘金陵二隐’。”有关文徵明与金琮关系向为所忽略,故亦颇值得考究。 中国星翁艺苑
《书史会要续编》载:“金琮,字元玉,金陵人,书宗赵文敏公。評者云:‘松雪在元称度步,谓其超宋人而步骤晉唐,若元玉庶几能望其后尘耳。’”参见朱谋垔著《书史会要续编》,卢辅圣编著《中国书画全书》第四册,上海书画出版社,2000年版,第484页。文中将金琮与赵孟頫相提并论,有接踵子昂之意谓。詹景凤《詹东图玄览编》附录题跋之“跋金元玉墨迹”云: www.Artworld.cn 白下自昔书家咸推金元玉,其于赵承旨盖依稀乎优孟之叔敖也。予独少其结体,形肖而不振秀,微笔多涉。此卷书洛神赋,前半作行草,可谓天真烂漫,迥异寻常,自予平生所见元玉书,此最为合作矣,后一半乃作稿草,虽纵横沓托自己,而笔精终让行书,良以作草则手欲纵,纵难于精,气欲豪,豪易于粗,此旭素而下千载所为无圣也。周公瑕、王伯榖交口叹其稿草,以为天真烂漫,岂两君并矣行书称能,故见草而骇怖也耶?要以今日海内,求元玉草书者何人?参见卢辅圣编著《中国书画全书》第四册,上海书画出版社,2000年版,第58页。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亦说明金琮名显白下,至嘉靖、万历间仍为周天球、王穉登等吴中书家所激赏。丰坊《书诀》称:“永宣之后,人趋时尚,于是效宋仲温、宋昌裔,解縉紳、沈民则、姜伯振、張汝弼、李宾之、陳公甫、莊孔暘、李獻吉、何仲黙、金元玉、詹仲和、張君玉、夏公谨、王履吉者,靡然成风……。”参见卢辅圣编著《中国书画全书》第三册,上海书画出版社,2000年版,第840页。 则显示金琮书法曾于永宣后成为时人取法对象的事实。 华艺美术世界网 上述文献表明金琮书法得赵文敏字法,于是时享有广泛声誉,为时人所重,追随效法者亦众。金琮虽为隐士,然藉书名于成化、弘治年间甚为活跃,其与徐霖、“金陵三俊”及许彦明皆有交游。徐霖曾书《惜花赋》行书卷赠金琮,朱之赤《朱卧庵藏书画目》收藏著录“徐子仁惜花赋行书赠金赤松卷”一卷,参见卢辅圣编著《中国书画全书》第四册,上海书画出版社,2000年版,第811页。王世贞云“徐霖字子仁,正行俱精雅,好堆墨书,神采爛然,觉骨不勝肉耳,同時有金琮元玉者,行草法赵呉兴老健可愛。”参见王世贞著《弇州四部稿》卷一百五十四,四库全书本。金琮与徐霖同时享誉金陵,皆为艺界名流,二人当有交谊。参见卢辅圣编著《中国书画全书》第四册,上海书画出版社,2000年版,第802页。许彦明曾作白莲诗请沈周绘图、金琮题跋,顾璘作《许彦明白莲诗巻沈石田画金赤松题》诗记之: www.Artworld.cn 珍图白莲何皎然,盈缣风露临秋鲜。丹青岂同俗匠伍,贞素独与幽情便。璚瑶满池琢不碎,翠叶雨重欹仍颠。盛开欲落比云散,乍踈复密如星联。何不放笔铺十顷,中间荡漾吴姬船。娇歌艳曲互酬荅,氷肌玉面矜婵娟。风流领袖自石田,好事遗之归摄泉。赤松郢倡复絶世,后来和者难为前。我欲西湖招胜侣,金樽美酒斗十千。林逋宅前放舟去,六桥曲曲相回旋。古人今人尽如此,安得寿命金石坚。人间富贵草头露,不须锦瑟调朱弦。与君雪藕擘莲子,共唱新诗湖上眠。参见顾璘著《息园存稿诗》巻七,四库全书本。 华艺美术世界网 许彦明好事收藏,以诗请吴门领袖沈周作图、金琮题字,可见金琮书法之不凡,同时亦说明金琮与许彦明交情颇深。《历代名人年谱》载金琮尝为文征明老师沈周制“白石翁印”。参见刘九庵著《宋元明清书画家传世作品年表》,上海书画出版社,1997年版,第 156页。金琮与吴门朱存理亦有交谊,朱氏于《珊瑚木难》记有其观赏金琮藏画一事:“此卷今为南京金元玉所藏,甲辰正月廿八日,雪晴,元玉邀予登楼观此,复出纸,俾录归,元玉盖知予之所好也。性甫志。”参见《珊瑚木难》卷二《高士图》,卢辅圣编著《中国书画全书》第三册,上海书画出版社,2000年版,第355页。而文徵明早年即与朱氏亦师亦友之间,朱存理殁后,文徵明作有《朱性甫先生墓志銘》: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性甫生颕异,少学于里,师觉其所业非出于古人,遂谢去。从杜琼先生游,于时东南名士若吴兴张渊若、嘉禾周鼎,仕而显者若徐武功有贞、祝叅政灏、刘叅政昌、刘佥宪珏并折节与交,且推之为后来之秀。既而诸老雕落,吴文定公、石田先生继起,而性甫复追逐其间,最后则交杨仪制君谦、都主客元敬。余视性甫丈人行也,性甫不余少而以为友。参见文徵明著《甫田集》巻二十九,四库全书本。 华艺美术世界网 铭中所记已见文徵明与朱存理、沈周、都穆等往来甚为密切。故综上所述推测,文徵明与金琮相识或有交谊是完全可能的。文徵明之子文嘉云:“公(徵明)平生推慕元赵文敏,每事多师之。”参见文嘉《先君行略》,周道振辑校《文徵明集》附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六藝之一録》称金琮“金公平生嗜趙書,紙山筆塜精力都殫。”参见倪涛著《六艺之一录》卷九十九之《茅山崇福万寿宮碑》,四库全书本。今观徵明早期楷、行二体书作即极近赵氏子昂,文氏雅慕和师事子昂,可能受金琮启迪与影响,其效法子昂或即源自亲炙金琮。金琮年长文徵明三十一岁,以金琮之大名及精湛之书艺,文酷嗜其书受其熏染,当在情理之中。 www.Artworld.cn
如上大略所述,可知文徵明与金陵书家之间交谊甚笃、酬唱游艺至为密切,文徵明书法风格的形成演变深深烙下金陵书家的印记,其声名的获得亦与金陵书家及文人的唱和揄扬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文徵明从“字拙”青年到吴门书派领袖乃至一代艺坛祭酒的角色转换与形象塑造中,多年金陵游履举足轻重,“五方辐辏,万国灌输”的东南政治文化中心金陵可视其成长的第二故乡;金陵是文徵明功名失意之所,亦是其艺名收播之地;因此考察文徵明与金陵地区书家的交游关系就具有特别的意义。 中国星翁艺苑 从艺术史来看,无论是声名、地位还是影响,金陵书家与文徵明相比,都无法望其项背。如果说文徵明是大名头书家,那么,“金陵三俊”以及徐霖、金琮等只能称为淡出历史的中小名头书家;如果说吴门书风一枝独秀,那么,金陵则是被历史遗忘的角落。然而,我们不能因此抹杀金陵书家对于文徵明乃至吴门书派曾有的意义。金陵书家多数书作已在历史尘嚣中湮没,没能留下更多的作品,以致我们对他们的认识极为有限。如果我们细加探究,书法史上类似金陵书家的中小名头书家当不在少数,这一群体长期以来备受冷落,仍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尚需更多关注。 www.Artworld.cn
从文徵明与上述金陵书家在明中期吴门、金陵两地文坛所处的领袖群伦地位来看,他们的交游,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两个地区文化艺术的交流互动状态,而有关文献显示吴门、金陵两地之间在艺术风尚上具有各自鲜明的地域性特征,同时在文人交游、审美取向亦存在复杂的地区间的传递流动,他们的地域性状况(尤其是金陵地区)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揭示。通过文徵明与金陵书家的交游与互动考察,或许能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些许启发和借鉴,或有助于放宽研究的视角,进而去多关注、透视和发现一些被尘埃遮蔽的史实,这正是本文撰写的初衷所在。 www.Artworld.cn
(责任编辑:子牛) 转载请注明:华艺美术网 » 文徵明与金陵书家交游考略(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