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哪种理论与见解,皆不是以作品尺幅为标准,而是在综合考量绘画作品的表现内容、表现技巧和时代特点、笔墨运用的艺术功力、形神合一的实现程度,以及画家的人品和个人修养、画家对绘画发展过程中的艺术成就和艺术地位、画家创作的数量多寡等因素的基础上,方能判定绘画作品的品级。 二古代书画小品的范畴限定 尽管在评估某件古代书画作品的品第和价值时不应该“按尺论价”,但对于某些古代名家书画作品而言,小品的确有其自身特殊的意义。这里所指的小品是指由书画家创作的尺寸在2平方尺(1平方尺=33.3x33.3cm)以内的绘画作品,其形式主要包括斗方、扇画、手卷、册页、镜片等多种形式。 斗方是指一或二尺见方的书画或诗幅页,尺幅较小,一般指25-50cm见方的书画作品;扇画分成扇、团扇、扇片(面)等,原为实用之品,但经过书画家的绘制便成为可赏可玩的艺术品,携带方便,玩赏随意,历来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手卷是从卷册的形制发展演变而来的,其形制功能不在于厅堂斋室的装饰,而在于玩家之间的把玩和欣赏.是一种文化典籍的保藏。通常情况下,创作手卷需要具备较高的文化修养和绘画水平,多在案头展玩,适宜近观,讲求精致,即使作大草书或粗笔画,对笔墨韵味的运筹和整体布局等也特别讲究,具备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艺术品位;册页属于书画形制中的小品,最早出现于唐代,其画心较小,以四尺宣纸的六开、八开或十二开的斗方为多,也有将团扇,折扇的扇面折下后装裱成册页的。册页有三种式样:横式画芯,裱成上下的称为“推篷式”,竖式画芯,裱成左右翻阅折的称为“蝴蝶式”,二裱成通折连成形式的称为“经折式”,其功能与性质与手卷十分相似,都用于私人交际时的案头展玩赏物,从创作的角度看,册页所能达到的审美境界与手卷是不分伯仲的,但在表现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方面,册页则比手卷更胜一筹。从保藏角度来看,册页优于手卷,不足之处是册页折叠处较容易断裂。而在展玩的灵活性方面,册页还可以拆下以用作镜片或作“补壁”装饰之用,更为灵活;镜片是专供配以镜框后悬挂在墙壁之用的书画形制,产生于近代,可大可小,可精可简,装饰应用也更为广泛。 华艺美术世界网 但不管是何种形式,名家小品贵在精,而不贵在大,而且作品受到空间的限制,创作难度往往更大,在方寸之间更能体现艺术家深厚的功力。另外,古代书画家素来喜欢创作小品,只是到了现在,画家们才热衷于大尺幅作品。其实,大作品一般是作为装饰使用,而小作品更多的是私人把玩或密不示人的,因此往往更能反映画家的个人心迹,更能体现出艺术价值。 三“清四王”书画小品的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清四王”是清朝初期的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和王翚,他们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董其昌“南北宗论”的影响。“四王”的山水画主要沿袭的是董其昌的衣钵,师承元人一体,大多以黄公望为宗师,画法主张师古,笔笔讲求来历和出处,创作思想代表当时清宫廷画派。他们在艺术创作思想上共同的特点是:山水画趋于传统,法度严谨,底蕴深厚,甚得元人三昧,因而深受皇家的青睐,被奉为绘画的“正宗”而影响甚大,几乎统治整个清代乃至民国。“四王”以山水画为主,各自画风略有区别,又以师承关系,分为“娄东”与“虞山”两派。王时敏专师黄公望,笔墨含蓄,苍润松秀,浑厚清逸,唯丘壑少变化,多模拟之作,其画在清代影响极大,并开创了山水画的“娄东派”,其传世作品有《仿山樵山水图》、《层峦叠嶂图》、《秋山图》、《雅宜山斋图》等。王鉴远法董源、巨然,近宗王蒙、黄公望,其作品运笔出锋,用墨浓润,树木丛郁,后壑深邃,皴法爽朗空灵,匠心渲染,有沉雄古逸之长,代表作有《长松仙馆图》、《仿巨然山水》、《仿王蒙秋山图》等。王原祁继承家法,学元四家,以黄公望为宗,喜用干笔焦墨,层层皴擦,用笔沉着,自称“笔端有金刚杵”,主张好画当在不生不熟之间,自出心裁,不受古法拘束,熟而不甜,生而不涩,淡而弥厚,实而弥清,书卷之气盎然纸墨外,代表作有《浅绛山水》、《仿王蒙山水》等。王翚在王时敏、王鉴发展南宗画派的基础上,借鉴北宗的某些技法,将黄公望、王蒙的书法性用笔与巨然、范宽的构图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华滋浑厚、气势勃发的山水画风格,主张“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乃为大成”,有《康熙南巡图》(与杨晋等合作)、《秋山萧寺图》、《虞山枫林图》、《秋树昏鸦图》、《芳洲图》等作品传世。 (责任编辑:子牛) 转载请注明:华艺美术网 » 古代名家书画小品的投资分析(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