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国内拍卖市场流行着一股“齐白石热”,特别是2009年书画行情再度升温,齐白石屡屡成为藏家和投资者追逐的对象。在2009年北京保利秋拍上,一本齐白石《可惜无声》十三开册页以9520万元的惊人高价成交,创造了近现代书画的拍卖最高价。但不容否认的是,造假、拍假、买假的现象也日显突出。今年3月初,央视《百家讲坛》推出“齐白石”节目,使齐白石再度受到热议关注,相信2010年的市场上齐白石一定会更加炙手可热。 一、真品不足一成 以笔者所观,近年拍场上的齐白石画作,真迹不超过一成,严格说真品率只有3-5%。仅2009年秋拍,海内外拍场就上拍齐白石画作超过500件,但真品实在凤毛麟角。尽管齐白石在近现代大师中算是一位高产画家,一生创作了上万件的作品,但在拍场上露面的真迹却远没有那么多!一些国内大拍卖公司一次大拍有时上拍二三十幅,但真迹屈指可数,每每仅有两三件,甚至有时连一件真迹都没有,几乎全部是赝品。有的拍卖公司连图录封面作品都是假的!有些买家简单地认为齐白石是高产画家,总该有不少真迹上拍,其实这是一大误区! www.Artworld.cn 二、高价赝品不少 近年来,国内拍场上齐白石画作造假出现一个新趋势就是——高价赝品明显增多,个别的伪作甚至成交价已经超过千万元,实在令人称奇!“高价赝品”正成为艺术品进入“资本时代”催生的一大后果之一。 笔者粗略统计了一下,仅2009年秋拍上超过百万元的齐白石赝品就有《芭蕉书屋》(1008万元),《风竹》(548.8万元),《柳鱼图》(302.4万元),《无量寿佛》(246.4万元),《延年益寿图》(212.8万元),《加官图》(112万元)等,百万元以下的就更不计其数了。一些拍卖公司就是利用新入场的买家“择高而买”的心理,下手凶狠。 三、各期作品齐全 当前,拍场上的齐白石伪作可谓各时期作品都有,时间跨度很大。早的有齐白石上世纪一、二十年代的早期画作;伪作中数量最多的当以仿三、四十年代时期的假画最多;伪造五十年代初齐白石晚年时的赝品也屡见不绝。齐白石早年20多岁在湘潭曾画过一段时间的侍女画,被人誉为“齐美人”。这类侍女画遗存下来的极少,但在拍场也时有上拍。上世纪一、二十年代是齐白石模仿八大山人画风冷逸的时期,这类作品存量也不多,在拍场偶有现身,价格都不高。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是齐白石绘画艺术的成熟期,目前市场上以其四十年代80多岁画作为最多。一眼望去,绝大多数拍品都写着“八十八岁”、“八十六”。五十年代初齐白石90多岁的画总体讲在衰退,作品数量也少许多,拍场上这一时期的画相对少一些。 中国星翁艺苑 四、题材应有尽有 目前,造假齐白石伪作的题材极多,可谓应有尽有。举凡在画册上能见到的,基本在拍场上都能见到。甚至比较偏见的题材如《虎》、《松鹰图》和早期仿八大山人的画作等都能在拍场涌现,让人不得不惊叹! 在题材上,当属花鸟草虫、鱼虾最多。常见的有《四喜图》(喜鹊)、《大寿图》(寿桃)、《有余图》(鱼)、《大富贵》(牡丹)、《官上加官》(鸡冠花)等,这些都是买家喜欢的讨个好彩头的题材。其他如贝叶草虫、荷花鸳鸯、群虾、蟹、和平鸽、菊花、红梅、荔枝、鹦鹉等也是比较常见的一路题材。人物画有《无量寿佛》、《刘海戏蟾》、《观音》、《罗汉》等。齐白石山水画目前拍场上是最少见的,毕竟大家都知道齐白石极少画山水,所以藏家轻易不敢碰。拍场上常见的山水画有《芭蕉书屋》、《雨后人家》等。 copyright Artworld.cn 五、小心“名家旧藏” “名家旧藏”近两年在市场很受欢迎,一些拍卖公司大打“名家牌”,利用知名藏家的号召力来吸引买家,这类专场无论价格和成交率往往都非常可观,有时欺骗性很大。但客观讲,名家所藏也不是百分百真迹,有时免不了掺杂个别赝品,所以对名家旧藏应谨慎看待,万不可不加分辨一味盲信。大家都知道,张宗宪是收藏齐白石的一位大藏家,前些年香港苏富比曾搞过“张宗宪藏齐白石专场”,但其中的少量拍品,大家也还是有争议的。一些拍卖公司不负责任故意美化名家的藏品,诱使买家上当,需保持高度警惕。 六、巧借“名人上款” 眼下,“巧借名人上款”,已成为造假者屡试不爽的一大伎俩。名人的名头越大越好,藉此证明来路正,好麻痹买家上当,此类欺诈造假手法往往能诞生高价。 (责任编辑:子牛) 转载请注明:华艺美术网 » 当心齐白石热带来的市场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