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保存不受重视,拍品购回后,一旦藏家遇到资金周转不灵等问题,只有等待下一季拍卖或者托关系找买家,拍品很难通过正规的金融体系变现抵押。 天津国际文化产业集团总裁张瑞向记者介绍说,天津正在筹备的艺术品保税区正在试图解决藏品保存和变现的问题。他说,拍品拍回后,买家可以委托保税区的艺术银行进行定价和评估。“国外大的博物馆,比如大英博物馆都有自己固定的艺术品价格评估人,这个人不对外公开,一旦他们的评估出现差错,就要负责赔偿。”张瑞说,艺术品保税区建成后,艺术银行也将借鉴这样的评估机制。此外,拍卖后拿过来的拍品,艺术银行并不按照实际成交价对拍品进行定价,而是对其重新评估,这样得到的价格,往往更符合市场价格,因为拍卖的价格有很多偶然性。 张瑞进一步介绍说,随着拍卖市场追求高、精、稀,很多老年藏家以前买回来的低价拍品很难再进入拍卖市场。为此,中国老年基金会在天津艺术品保税区也设立了一个慈善项目,项目实施后,这些藏家可以捐赠自己的藏品,相关机构对藏品进行评估,并组织无底价拍卖,最后按照一定的标准,为这些老年藏家提供养老设施,比如不同等级的养老公寓等。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该买什么样的拍品? 秋拍之前,一只清乾隆珐琅彩“吉庆有余”转心瓶以约合人民币5.5亿元,在英国郊外的拍卖行被北京买家买走。舆论顿时哗然,这件瓶子到底值不值这个价格,买家的动机是什么都成为讨论的焦点。而在此之前,香港苏富比、香港首尔先后携印象派大师作品来京预展,大有抢滩该流派艺术作品在内地市场份额之意。对于中国买家来说,无论是主动出国竞买自己的艺术品,还是留守在国内被动地等着国际大师作品送到眼前,都面临着该买什么样拍品的抉择。 对于是否该高价从国外买回自己的艺术品,北京匡时副总经理尤永认为,“一个不懂得尊重自己文化的国家,不会赢得他国的尊重。就像日本的藏家,上世纪80年代购入大量印象派和后期印象派的作品,却几乎不买本国的艺术品,导致现在将那些印象派作品降价至两折还找不到买主。村上隆曾经说,日本没有培养他,因为他的作品没有日本买家”。所以,尤永认为中国人理应“捧”自己的艺术品,更何况,目前中国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度还远远不够。“买转心瓶的买家应该受到嘉奖”。 华艺美术世界网 北京传是负责人贺迎春则认为,目前国人追捧本国艺术品,只是阶段性的行为,“盛唐时期的藏家也买外国艺术品,而中国整体经济状况,以及对文化的需求,就处在这样一个只能关注本国艺术品的阶段。但是,之后新一代的藏家,对西方艺术更加了解,可能会将视角转向更为国际化的艺术品。 行家曾春向记者介绍说,自己的购买重点还是在本国艺术品上,因为国外的拍品定价权还掌握在西方人手中,中国人也对他们的艺术不了解,仅就印象派大师作品而言,据传也是赝品横行,不懂的人根本无法涉足。曾春向记者介绍说,今年秋季的整个感觉是境外在抛盘,抛盘者包括日本、美国、中国香港、新加坡的资深行家,“中国嘉德以前委托电话很多,这些电话大部分来自海外,但是现在委托很少。”曾春说,国内买家在接盘,这是力量的抗衡,今后买拍品的指导思想就是,尽每个人的所能买最好的东西。“最开始的时候,我只有100万资金,买了一张当时最好的作品,所以现在还能撑下去,当时也有朋友拿100万买了近千张几万块甚至几千块的作品,现在就算全部卖掉,也只能买一张齐白石的作品。更何况这些东西现在根本就卖不掉。”(文/毕武英) 中国星翁艺苑 (责任编辑:子牛) 转载请注明:华艺美术网 » 通胀点燃了秋拍之火?(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