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业两大巨头苏富比和佳士得,向来是世界艺术品拍卖的风向标,而近年来香港佳士得、苏富比中国艺术品的快速激增,就释放出一个非常强烈的信息:香港艺术品市场的重心已转向中国艺术品,其中中国的宫廷艺术更成为中国新富阶层竞逐的热门领地。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清代宫廷艺术品 www.Artworld.cn 缘起香港佳士得 www.Artworld.cn 说到中国的宫廷艺术品,一般人想起的是明清等朝代的皇家用品,但其实被皇室成员喜欢、欣赏,或和皇室沾亲带故的东西都有资格进入“宫廷”之列。 华艺美术世界网 资料显示,2010年10月5日至8日,香港苏富比6个中国艺术品拍场,总共拍出了2.09亿美元的天价,而此前的9月中旬,纽约佳士得、苏富比的拍卖总额才区区7300万美元。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从当时整个香港苏富比拍卖会来看,众多中国买家对皇家器物表现出狂热的追捧。在10月7日的拍卖中,乾隆时期的书法家张照的一幅卷轴《张照草书韩愈石鼓歌》,就因为乾隆皇帝在卷轴扉页上题了“瑰辞神笔”四个字,盖了33个印章,不仅有幸拿到了宫廷拍品的入场券,并拍出了700万美元的天价。而1985年,这个卷轴在纽约的拍出价是1.1万美元。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北京永乐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专家部门主管戴岱表示,“宫廷艺术”这个概念是上世纪90年代香港佳士得率先提出的,为的是把宫廷艺术和普通的拍品进行剥离。而其深层原因是当时台湾市场的兴起,“而很多台湾买家无论是从文化角度还是对拍品的认识,都不那么深透。因为在此之前,拍卖公司一般都只开设藏家专场,或是瓷器专场、杂项专场。而”宫廷“这个概念则把瓷器和杂项融合在一起,在一定程度上既迎合了国人对帝王的崇拜心理,也更容易被买家认识和接受。毕竟宫廷艺术集合了那个时代最好的材料、最好的工匠、最好的构思,代表了当时最好的工艺水准。” copyright Artworld.cn
至于香港佳士得为什么能首开“宫廷艺术”先河,戴岱说,那是源于苏富比和佳士得两大巨头在香港跑马圈地般的竞争。1970年代,苏富比就已进驻香港,而佳士得则在1980年代才姗姗来迟。其时,苏富比不仅占据先天优势,且专业性也很强,以瓷器为主。此情状迫使香港佳士得当时的掌门人林华田出奇制胜,将瓷器、杂项、书画全抽离出来,做成一个“宫廷”的华丽包装。而这个包装一直沿袭至今,目前佳士得的宫廷专场和保利的宫廷夜场都涵盖了书画作品。 www.Artworld.cn 采访中,戴岱表示:“在1996年香港佳士得推出宫廷专场的10年后,中国内地的保利、嘉德开始做宫廷夜场,宫廷艺术热由此被进一步推高,接受度也更广了。而内地的宫廷艺术热也是从书画开始的,后来又有了很多专场,比如矿石专场。宫廷艺术也因此成为内地拍卖公司的王牌,效果非常好,因为拍品品质好,大家也比较关注。”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