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不少国际藏家为解决其资金问题,将多年前购得的中国书画精品送回中国进行拍卖,之所以选择中国“出货”,最重要的是因为他们对中国富豪日益膨胀的购买力的信心。 中国星翁艺苑
多次出现的亿元拍品,大大地拓宽了市场空间,这种刺激作用巨大。因而,2010年,承接2009年的激情,高价还将高调亮相且数量有增无减;甚至有人预言,将会出现10亿元级的艺术品。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分析人士指出,古今中外,艺术品消费都是有钱有闲、有文化者的专利,距离普通百姓十分遥远。当前,欣逢盛世,中国有钱有闲、有文化的人越来越多,国际拍卖场也常见中国富豪的身影,搜求艺术品甚至成为当下中国财富新贵的时髦。专家指出,一幅作品上拍,动辄数十万,甚至上千万的天价,实质是将一个世界市场变成一小撮人操纵的游戏,不仅拒大多数艺术爱好者于门外,甚至连收藏家也难以问津。 华艺美术世界网 因此,应该逐渐建立和调整一个既与广大艺术家有关联,又与中国百姓有关联的自主艺术市场。由此,“平价市场”的提法也许贴切。现代是人人都有欣赏和拥有艺术品权利的社会结构,建立平价市场的根本目的,是以市场行为把艺术的新变化普及大众;同时,平价市场也是一种文化建设,而非仅仅提倡“大众买得起艺术品”,也不仅是便宜地买卖艺术家的作品。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其实,现代艺术有两个著名口号,一是“生活就是艺术”,一是“人人都是艺术家”。两个口号的初衷,是重新寻找艺术联系大众的途径;但是,现代艺术的西方体制——美术馆、艺术机构、画廊、批评家、经纪人等所有环节,则将现代、当代艺术建成新的象牙塔,尤其在消费社会,艺术市场成为商人尤其大商人的高端游戏。 www.Artworld.cn “证大艺术超超市”创始人沈其斌指出,从2006年起,当代艺术作品变成了神话,在极少数成名艺术家的光环下,大量年轻的艺术工作者甚至无法靠艺术谋生,数十万艺术院校的毕业生,大多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他们的作品没有能与观众见面的机会。而通过艺术超市,培育低端市场,让年轻艺术家和学生以此平台,找到生路。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与中国艺术市场一度的高价位形成强烈对比的,低端艺术品市场的生命力可能更强。“西村艺术品空间”调查发现,成都约有15~20万白领阶层对艺术品兴趣浓厚;进一步的调查则显示,这部分人月收入约5000元,如此水平的收入,让他们购买数万元甚至数十万元的艺术品很不现实,但拥有平价艺术品则颇为可能。如一位顾客认为,花数百元乃至数千元钱购买一件原创艺术品,其性价比还是很高的。投资收藏不是这类人购买艺术品的出发点,主要是为装饰环境且作为一种品位的表现。当然,如果所购艺术品将来能够升值,当是意外惊喜。 copyright Artworld.cn 专家认为,别指望平价市场的每件作品都是伟大的。平价市场能发现多少伟大艺术家,并不重要;而艺术价值的新变化,则是平价市场必须尊重的基本标准。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培育艺术品消费市场 copyright Artworld.cn
近年,艺术市场的升温、天价作品的诞生,凝聚众多人关注的目光。与此同时,能够满足大众购买艺术品愿望的廉价艺术品,也撩动了国人对艺术品的拥有欲,“买得起的艺术”的概念应运而生。但在海外,“买得起的艺术”市场已经非常成熟。早在1999年,以“买得起的艺术”为主要销售对象的廉价艺术品博览会即在伦敦诞生。发展至今,伦敦的廉价艺术品博览会已扩至120家画廊参展,这从某侧面反映海外廉价艺术品一级市场的庞大。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去年4月以来,上海、北京等地的艺术博览会、艺术沙龙如火如荼,从其交易情况看,大多数买家已将目光聚焦低端艺术品消费,如艺术新人的作品、名家限量复制版画及创意设计产品。另外,一些画廊也有意或被迫经营价位较低的艺术品;某些拍卖公司也瞄准中低价位的艺术品拍卖。据称,张晓刚、曾梵志等重量级艺术家的作品,现被拍卖公司暂时封存入库,更多出炉的是所谓“新锐艺术专场”,其起拍价位往往10万元以下。 华艺美术世界网 类似苏富比、佳士得的高端拍卖,不过是社会财富阶层顶端的人群在玩,中产阶层并未参与;而从大量白领、中产阶层家里墙上不可能空白的角度而言,人们十分期望价位较低的艺术品。就此而言,“买得起的艺术”市场潜力无限。 华艺美术世界网 种种迹象表明,2009年以来的中国艺术品市场,“低价”走向渐成趋势并影响白领人群介入当代艺术交易中。其实,西方发达国家的艺术品交易,更多的是在画店和画廊里发生,而人们购买艺术品的第一个理由并非其日后升值,只是因为自家的墙上不能空白,所以大多选择价位较低者。专家建议,在当代艺术品投资市场剧烈下滑背景下,不妨暂停对艺术品投资的期待,进行不求回报的收藏消费,购买艺术品仅是单纯的“商品买卖”,给自己和市场留些空间。 华艺美术世界网 凡启动一个市场,其有限的资金自当投在利润最高处;所以,国内当代艺术市场最初的5年,所有参与者几乎都在利润最丰厚的高端跑马圈地。而金融风暴的降临,恰恰为启动艺术品的低端市场提供一个机会。 华艺美术世界网 专家认为,平价艺术市场的发展,不仅依赖百姓日益鼓起的钱包,还要依赖其更新的消费观念。在“365艺术超市”,一位客户拿一套印有名画的餐具兀自嘟囔:“不就是多了个装饰,怎么喝水的也这么贵?”一位花800元买了一幅原创版画的市民,曾遭家人“围攻”。鉴于中国艺术教育相对滞后,培养艺术品主观消费意识,尚需时日。国人的消费观念,是“钱要花在刀刃上”,艺术消费是精神层次的行为,我国舆论对艺术消费的引导很少,政府虽一再强调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但艺术消费的倡导却是空白。 copyright Artworld.cn (责任编辑:子牛) 转载请注明:华艺美术网 » 消费习惯决定“艺术超市”的走向(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