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艺术资讯 > 市场资讯 >

消费习惯决定“艺术超市”的走向

时间:2011-03-17 来源:《中外艺术交流》 作者:网络    人浏览
消费习惯决定“艺术超市”的走向

近来,“艺术超市”模式在深圳、上海、成都及杭州等地浮出水面。艺术超市似乎成为完全意义的产业化操作方式备受关注。这种所有艺术门类的作品都可进入的超市,可供使用者选购的方式,无疑为平价艺术品找到一个公共通道。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专家认为,伴随经济、文化和大众审美水平的提高,艺术和生活的界限日益模糊,生活可以很艺术,艺术也充满生活情趣。让艺术走进家庭,实现艺术品向生活消费品和艺术产业的转换,把家庭或城市变成艺术馆的梦想,其实并不遥远。

www.Artworld.cn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中国艺术品摆进超市 华艺美术世界网

重庆首个原创艺术品超市——重庆当代艺术品交易中心日前试营业。对此原创艺术品超市式贩卖的前景,投资者信心满满。据称,进入该中心的有画品、陶器、雕塑及各种挂件、饰件……由创作者标价,超市式展销,顾客看中付钱即可买走,其单价从30元到数万元不等。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365艺术超市

copyright Artworld.cn

365艺术超市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类似艺术品超市模式,先后在深圳、上海、成都及杭州等城市浮出水面,如试营业一年后,深圳“365艺术超市”于虎年新春正式开张。其实,试营业期间,“365艺术超市”便在珠海开设分店,今年更是铺开连锁大网。在“365艺术超市”,那些平实的日常用品却焕发高雅不凡的艺术气息,餐具、布袋、T恤、文件夹、台灯上,都是刘国松、周春芽、刘野、张晓钢等当代艺术名家的作品。“365艺术超市”不仅出售数十元、数百元的艺术衍生品,还出售定价数千元到3万元以内的原创艺术品,尤其原创艺术品因所具有的观赏性、收藏性和增值性,已经培养一批白领阶层的客户群。

中国星翁艺苑

当“365艺术超市”一边吃“螃蟹”一边艰难摸索时,成都“西村艺术品空间”和上海证大艺术超市也相继开门,两者高张“艺术超市”、“艺术集市”的旗号,探索的却是低端艺术市场,故而引起艺术界不小的震动。去年9月,拥有3000多平米超大展场的成都西村艺术品空间开张,这个集当代艺术、瓷器、创意家居、独立电影等众多艺术门类的“艺术村落”,主要收集四川本土100多位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包括国画、油画、版画、雕塑、书法、陶艺、手绘漫画、民间艺术等;其创意产品则包括设计师的产品、艺术衍生产品、DIY手工艺品等,万余件艺术商品涵盖绝大部分艺术门类。 中国星翁艺苑

www.Artworld.cn

西村艺术品空间 copyright Artworld.cn

“西村艺术品空间”总顾问栗宪庭,希望由此进行艺术与商业结合的新尝试,以经营和销售大众消费得起的艺术品。在“西村艺术品空间”,1平米以内的绘画每幅约2000~5000元,最高不过万元,且可买可租。据悉,“西村艺术品空间”已与成都260多位艺术家签署协议,为他们代售作品上千幅;同时,还准备将600多名本土艺术家“一网打尽”。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去年11月28日,由上海证大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倾力打造的全新艺术品交易模式——“证大艺术超超市”在上海浦东大拇指广场盛大开张。3000平方米的空间,被万余艺术品占据。“证大艺术超超市”销售的艺术品,分原创及创意产品两大类;价格区间从10元至5万元不等,旨在破除艺术品必然天价的传统概念。此外,各种艺术收藏指导、布置工程、艺术普及教育等活动,不仅将“证大艺术超超市”打造成一个艺术品交易的大平台,甚至成为一艘超越超市的艺术航母。如其二楼的混合展区,商业气息颇浓:168元的插画、350元的水粉、200元的油画、1200元的国画……的确不乏亮点。每幅作品下面都挂着白牌,标明价格,凡看中的顾客便可拿下牌子。这里每售出一件艺术品,艺术家和超市即可按比例分成。

www.Artworld.cn

据称,这种艺术与市场的结合,开门首日即获57万营业额,营业20多天,店面销售额201万;而开张第10天,此数字便过百万。据“证大艺术超超市”的创始人、上海证大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沈其斌透露,2010年上半年,“证大艺术超超市”将进军北京798艺术区。 华艺美术世界网

相对于普通百姓而言,艺术离他们似乎还很遥远。为此,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东街6号艺术空间”最近推出“市民画室”,会请各大院校艺术专业的教师,指导百姓绘画。与“市民画室”共同推出的还有汇集省内各大美术学院千余件艺术作品的“艺术超市”。其负责人徐恒表示,希望通过“艺术超市”,把院校里优秀学生及其画作介绍给普通百姓。当然,在“市民画室”学有所成的市民,甚至可将自己的画作留在“艺术超市”,以让更多的人欣赏,若遇到喜欢的买家,说不定还能出售。专家指出,作为文化产业全新的商业模式,“艺术超市”将使大众购买艺术品不再属于奢侈消费的愿望得以实现。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艺术品走出高高的庙堂,步入寻常百姓之家,也许从此不再是梦。 copyright Artworld.cn

艺术品不是富人专利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说起艺术品,人们总觉得高高在上,那是因为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成交价格,动辄便是数百万、数千万的天文数字,由此艺术品无疑成为极品消费。

中国星翁艺苑

伴随中国经济持续高速的发展,一大批人脱贫致富奔小康,尤其解决房子和车子的问题后,便开始将消费重点对准艺术品。近年京、沪两地拍卖会上,人们看到许多踊跃竞投的新面孔,有人惊呼“新生资产阶级杀来了”。许多艺术品在各路买家的踊跃竞投中,行情一路飙升。如2008年的艺术拍卖市场,千万元级的拍品便是重头戏;但到了2009年的秋拍,旋即出现4件过亿的拍品。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使人感到,中国艺术品市场瞬间进入“亿元时代”。那是2009年10月,中贸圣佳拍卖公司上拍的清乾隆宫廷纪实绘画——徐扬的《平定西域献俘礼图》以1.344亿成交,中国书画首破亿元纪录。但此天价纪录仅仅维持了一个月,11月23日即在北京保利秋拍中被刷新:经过惊心动魄的举牌角逐,明代吴彬的《十八应真图卷》以1.51亿元落槌,加上12%的拍卖佣金,上海买家刘益谦为此古画埋单1.6912亿;而该画估价仅2000~3000万元。据悉,整个2009年,刘益谦向艺术品市场豪掷近12个亿的资金。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责任编辑:子牛)
转载请注明:华艺美术网 » 消费习惯决定“艺术超市”的走向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观点,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