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艺术资讯 > 市场资讯 >

20世纪中国艺术品研究与市场第一次高峰

时间:2011-05-06 来源:新浪收藏 作者:佚名    人浏览
20世纪中国艺术品研究与市场第一次高峰

1903年11月12日,中国上海,时任中国铁路总公司督办大臣的盛宣怀,代表清政府与比利时电车铁路合股公司代理人卢法尔于这一天签订了《汴洛铁路借款合同》,借款2500万法郎,修建连接洛阳和开封的铁路。但让盛宣怀和当时在场人都没有料想到的是,这一天签署的合同,就犹如亚马逊森林中的蝴蝶煽动了一次翅膀,会在今后一个世纪内对于中国古董市场与中国艺术研究产生多么大的影响。

copyright Artworld.cn

一年半以后,1905年6月,中原古地,这条现在以陇海铁路而命名的连贯中国东西的交通大动脉,开工了。当铁路修到洛阳北邙山下时,那一座座在民谣歌声中所传唱的“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随着筑路工人的镐挖而被掀开,一件件前所未见的随葬器物重见天日。当1908年12月,铁路全线竣工时,不知已有多少件唐三彩、釉陶辗转于北京琉璃厂市肆之中,而不为国人所重,正如1916年罗振玉在其所著《古明器图录》一书所说,“古明器见于人间之始,是时海内外好古之士尚无知之者。”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西方对于中国艺术品,还多是关注于明清瓷器方面。1901至1906年,英国瓷器收藏家阿尔弗雷德·特拉普内尔(AlfredTrapnell)将他的收藏结集出版,其藏品以清代瓷器为主,偏好粉彩、素三彩等品种收藏,而他所藏的数件粉彩瓷器,为清代官窑瓷器精品,可谓是当时欧洲最好的中国瓷器收藏。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然而就在特拉普内尔先生整理出版他的藏品同时,大英帝国的教育部则已开始委托专人来研究撰写有关中国艺术的专著了。1904年,时任英国驻华使馆医生的史提芬·布邵尔(StephenW.Bushell,1844-1908)出版了应英国教育部委托而著的《中国美术》上册,1906年又出版了下册。在这部研述中国艺术的开山之作中,布绍尔系统性地论述了中国雕塑、建筑、青铜器、竹木牙角雕刻、漆器、玉器、陶瓷、玻璃、珐琅器、首饰、纺织品、绘画等十二种品类,不仅使该书成为其后西方学者研读中国艺术必读的经典著作,更成为之后西方收藏家和学者收藏和研究中国古美术的纲领性文献。而布绍尔本人,也成为二十世纪初西方研究中国艺术第一人。1908年,他将据传为中国明代项子京(项元汴)所编《历代名磁图谱》译成英文,在伦敦出版,并引发1931年郭葆昌重修校订刊印《校注项氏历代名瓷图谱》,后者号称“民国第一书”。

中国星翁艺苑

然就在同一时期,伴随着汴洛铁路修建工程热火朝天的铺建声中,远在英伦,一位英国收藏家则正已开始收购这些刚刚开始,而不为人们所认识的中国文物。他,就是乔治·欧默福普洛斯(又译为尤摩弗帕勒斯GeorgeEumorfopoulos1863-1939),一位希腊裔的英国收藏家。他最初只是在十九世纪九十年代,收藏欧洲陶瓷和日本茶具。不久,他的收藏目标转向了中国陶瓷,起先只是收藏清代陶瓷,而当洛汴铁路发掘出的陶瓷吸引了他的目光后,他就决定将唐宋瓷器作为他收藏的主项,进而对中国绘画、壁画、青铜、玉器、雕塑等古代艺术品也都兼收并蓄。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期,他已经拥有了相当规模的收藏并影响巨大,以至于在当时英国乃至欧洲,但凡涉及亚洲艺术的展览或出版物,必有他的藏品,而中国高古陶瓷则是他的重点。1910年,以他的藏品为主,在伦敦伯灵顿美术俱乐部举办了中国早期陶瓷展览,并于次年出版《1910年伯灵顿美术俱乐部中国早期陶瓷展览图录》。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书中解说,系按当时展柜排目,标明尺寸、年代、借展人;图版以彩图及珂罗版精印,陶瓷以年代编排,起于汉陶,止于清代早期器物,其中所选北宋钧窑撇口尊、明万历五彩盖盒、嘉靖五彩鱼藻纹盖罐等器物,至今仍被目为重器名品。这次展出的中国高古陶瓷,第一次吸引了西方收藏家、学者以及中国艺术爱好者的注意力,不仅改变了之前西方重视中国明清瓷器的品味,更奠定了高古器物占据二十世纪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主要地位,同时还是欧默福普洛斯和作为学者的霍布森(R.L.Hobson,1872-1941)之间一次良好的互动,而伯灵顿美术俱乐部也成为展览参加者之后创立东方陶瓷学会的最好范本。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就在伯灵顿美术俱乐部展览图录出版的同一年,另外一册反映1908年上海中国古董艺术品展的图录也在伦敦出版了。在这一本名为《中国古玩美术谱》的书中,人们可以看到在当时市场的主流是明清陶瓷,其中既有迎合西方市场的外销瓷,也有至今深受市场追捧的明清官窑瓷器。而这正是上个世纪初,中国古美术品于世界市场的真实写照。 华艺美术世界网

在伯灵顿美术俱乐部展览中贡献颇大的霍布森,随后成为西方研究中国陶瓷业内的权威。1915年,他所著《中国陶瓷》出版,而成为西方第一部以全方位,大历史角度研述中国陶瓷的专著,而这也奠定了他成为西方第一位中国陶瓷研究学者的地位。1923年,他出版《明代陶瓷》一书,成为第一部中国陶瓷断代史的作者。并于同年,与大英博物馆的同事赫瑟林顿(A.L.Hetherington,1881-1960)合作出版《中国陶人艺术》。次年,又为大英博物馆撰写《远东陶瓷手册》(拍品编号814)。1927年,编撰《中国艺术》,以当时所知最新资料,总结中国古代艺术品。同时,他再次与乔治·欧默福普洛斯合作,将后者所藏陶瓷全部出版。随后,作为学者的他和西方收藏家联系紧密,为收藏家们整理藏品并加以出版。1931年,与他人一起编撰《名家珍藏中国陶瓷》。1934年,与大维德爵士合作,出版《大维德所藏中国陶瓷图录》。

www.Artworld.cn

作为二十世纪早期,最为重要的西方研究中国陶瓷学者霍布森,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由他开启对明代瓷器的研述,进而带动了学者们对于明代陶瓷史的更深一步研究。1938年,英国学者白兰士敦(ArchieD.Brankston1909-1941)所著《明初官窑考》出版,书中精选中国政府、英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大维德基金会、尤摩弗帕勒斯等珍藏明永乐、宣德、成化、弘治四朝器物,并亲自走访景德镇窑场,总结明代早期官窑诸器器型、纹饰、款制、胎骨、釉料、工艺、窑史等方面资料,详加考证,图文并茂,使得该书成为研究明代瓷器最重要之文献善本。并于国内外收藏界引起巨大轰动,并引发了对明代永乐、宣德时期青花瓷器的研究与收藏兴趣。随之,1943年,日本学者久志卓真也出版(1898-1974)所著《支那明初陶瓷图鉴》,更进一部加深了海外对于永宣青花瓷器的重视,影响波及于今。 中国星翁艺苑


(责任编辑:子牛)
转载请注明:华艺美术网 » 20世纪中国艺术品研究与市场第一次高峰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观点,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