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艺术资讯 > 市场资讯 >

可染双雄《万山红遍》《井冈山》登陆保利春拍

时间:2012-05-18 来源:新浪收藏 作者:佚名    人浏览
可染双雄《万山红遍》《井冈山》登陆保利春拍

李可染 万山红遍 copyright Artworld.cn

李可染 万山红遍

www.Artworld.cn

李可染 井冈山

copyright Artworld.cn

李可染 井冈山 中国星翁艺苑

李可染是二十世纪“金石派”的重要山水画大师,一生致力于“为祖国山河立传”,其作品历来是艺术市场上的焦点,更是广大藏家竞相追捧的对象。六十年代开始,李可染自言进入了“采一炼十”的过程,他从大自然中采集素材,再将它们提炼并表现在皴法、光影、构图和意境之上,创造出一套崭新的艺术语言。此次时隔五年之后,再度现身拍场的《万山红遍》,正是李可染将传统与大自然联系在一起,铸造出独树一帜的“李家山水”、攀登艺术高峰的最佳佐证;也是“可贵者胆”、“陈言务去”的最佳实践。该作将再度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相信其定能成为保利春拍中的抢眼好戏。与之同时现身的还有李可染作于1976年的《井冈山》,和“漓江”、“黄山”一样,井冈山也是李可染一生中在反复描绘的题材,据不完全统计,李可染井冈山系列作品多达十余幅,此幅创作于1976年的《井冈山》则为民间收藏中李可染井冈山题材尺幅最大的作品。值得一提的是,两件作品都经过多次权威出版著录和重要展览,对于收藏李可染大尺幅山水作品山水作品的藏家来说,此二作对于时代和艺术家本身来说皆是重要注脚,不容错过。 www.Artworld.cn

据著名鉴藏家刘文杰先生考证,李可染于1962年至1964年间共创作了七幅《万山红遍》题材的作品,该题材作品也是李可染山水的成名之作。其中较大的有三幅,一幅现藏于北京画院;一幅乃应荣宝斋之邀,为建国十五周年大庆所作,现藏于荣宝斋;第三幅就是此作。据信,李可染在这一期间偶得故宫内府朱砂半斤,用半斤朱砂创作了四幅《万山红遍》,而此幅作于1964年的《万山红遍》,是其中尺幅最大,用功最精的作品。

华艺美术世界网

画上题曰“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一九六四年秋九月写毛主席词意于北京西山,可染。”此作乃取毛泽东创作于1925年,发表于1957年的《沁园春·长沙》中的两句为情境——“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据查,艺术市场上《万山红遍》题材的出现有着一定的巧合,第一幅作于1962年的《万山红遍》是中国嘉德1999秋拍,此时的艺术市场刚经历过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极其疲软,该作以90万元起拍,最终以407万成交,为低迷的艺术市场注入了一股暖流。另一幅为2000年秋季荣宝拍卖推出的尺寸较小的《万山红遍》(1964年作,75.5×46cm),虽然此时的经济危机余波未平,但此作经过多轮竞价,最终以惊人的501.6万成交,在此之后,艺术市场迅速复兴,迎来了艺术品拍卖界的另一春天。此次保利拍卖推出的《万山红遍》,尺幅巨大,是嘉德1999年拍出的同一题材作品尺幅的4倍,是荣宝拍出作品尺幅的3倍,是市场上流通的最大的这一题材作品,极为难得。有业内人士笑谈,保利此次推出的《万山红遍》有望成为艺术市场的定海神针,成为新一轮大行情上扬的开始。

中国星翁艺苑

以“黑、满、崛、涩”山水风格享名的李可染,是中国继往开来的山水画大师。他踏遍名山大川,饱览人间危绩,将西画中的明暗处理方法引入中国画,将西画技法和谐地融化在深厚的传统笔墨和造型意象之中,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华艺美术世界网

其实,在上千年的中国山水画史上,井冈山从未进入过画家的视野,直到20世纪成为革命圣地,才受到画家的重视,成为山水画创作的重要题材。许多画家接踵到井冈山写生、创作,一大批描绘井冈山胜景的佳作被保留下来。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李可染创作的以井冈山为题材的山水画作品,主要集中在20世纪70年代初和1977年至80年代两个时期。

www.Artworld.cn

文革期间,中国画被作为“四旧”,处于被横扫之列,画家被剥夺了画笔,即使后来有机会作画,也是动不动就受到责难。李可染在文革开始不久,就被作为反动学术权威受到冲击,他被下放到湖北省丹江口的“五七”干校,在这里,李可染完全被剥夺了创作权利。直到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前的半年,李可染才按周恩来总理的调令返京,回到北京的他虽然又有机会重握画笔,但他的心情并不轻松,毕竟连取材于毛泽东诗意的《万山红遍》也被批判为黑画。这时,李可染的一位老干部、老朋友陈英劝告他说:“可以画些青山绿水,譬如以井冈山为题材,加上些扛着红旗的红军,这样谁还能批判呢?”就这样,李可染接受了陈英等老友的建议,开始了他井冈山题材的创作。

华艺美术世界网

李可染开始画井冈山的时候,还不曾去过井冈山,不同于早先那些对景写生、对景创作的山水画作品,出现在他笔下的是他心目中的、想象的、理想的圣山,此幅作于1976年的《井冈山》便是如此。他高176.5厘米,宽128厘米,画面上方是一座巍峨耸立的高山,层峦叠嶂,旷远深邃。往下,则雾气弥漫,山涧中的溪流汇成千尺瀑布飞泻而下,与云霭相交相溶,弥漫于群峰之间,山势伟岸,有撼人的气势。下端,俊挺秀朗的松下着两三面飘动的红旗,比较特别的是,以往红旗周围都是列队的军人,而此幅《井冈山》下方则被李可染画上了两群天真活泼的孩子,他们身挎背包,后背草帽,刻画的细致入微,人物虽小,但起举行止的动势,神定气足,神态与风貌俱现,成为画面的点睛之笔,也可见李可染在画中表现出的从小继承和发扬井冈山革命精神的用意。

中国星翁艺苑

《井冈山》以绿和墨色为主调,在苍茫、润泽、含蓄的画面感下,散发出浑厚博大的精神力量,是墨韵之美与神韵之美相结合的典范。画面以井冈山主峰为主体,并在作画布局上,分寸布置得当、巧妙。在技法上,用墨色勾勒山石,再以青绿、淡赭烘染,造成山体的阴阳侧面,形成局部的光感,层次丰富,墨色凝重,画面气势逼人,使人犹如身临其境一般。再配以贯穿整个画面的云雾,倍显壁立千仞,天高云淡,是李可染秉承宋元之法,将山水精神摄于心中,以充沛之情跃然纸上的佳作。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在以董源《洞天山堂图》的对比中,《井冈山》整体山势采取仰视构图,李可染激励压缩天与地的空间,以突出主体山势。而《洞天山堂图》丘壑起伏、丝树繁密,给人以平淡天真之感。但《井冈山》却借鉴了传统勾勒及程序画的表现手法,李可染除了用线条铺陈出表面的肌理,还以短促的笔触沿着轮廓层层堆积,如此不仅交织出厚重的墨色,同时还加深了人们对于山体的稳固印象,这显然是在写生基础上参照传统图示所创的新程序。山体也经过夸张与抽象,与古法十分契合。 中国星翁艺苑

而在李可染完成了他这幅心中《井冈山》后的第二年,他终于了去了去井冈山写生的心愿。1977年5月,李可染在其夫人和学生的陪同下,到南昌、井冈山、庐山深入生活,收集创作素材,开始了他又一轮的创作。但这幅作于1976年8月的《井冈山》依旧有着抹不去的时代内涵,那时,文革动乱尚未结束,当年领导井冈山革命的领导人相继病重或离世,这一切在李可染思想深处引起的感情波澜,都会融入笔墨之中,更加深了此件《井冈山》的精神内涵。

华艺美术世界网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责任编辑:子牛)
转载请注明:华艺美术网 » 可染双雄《万山红遍》《井冈山》登陆保利春拍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观点,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