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花”待价而沽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因为潘天寿在近现代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地位,也因为《雁荡山花》在潘天寿作品中的重要地位,已被推到前台并正待价而沽的那幅《雁荡山花》,自然地吸引了人们的注意。 华艺美术世界网 据拍卖资料显示,2005年北京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的秋季拍卖会上,也是同样构图、同样形象的一幅《雁荡山花》,估价180万—280万,以流拍告终。我们无从确认这两次拍卖的是否是同一件作品。即将拍卖的《雁荡山花》,估价5800万—8000万,显示出了卖家对它的自信程度。就拍卖宣传卡上“此画原藏于人民大会堂,现藏于杭州大华饭店”的字样,曾经用于北京人民大会堂展示的光荣经历,无疑是它作为珍品的“护身符”。 华艺美术世界网 艺术收藏中,有一个重要群体的力量常被人们所忽视,但他们却是比较恒定的艺术市场关注者和参与者,就是以博物馆、种种公立机构为代表的国家收藏。在封建社会时代,这一力量是皇室宫廷。由于近代社会的转型和社会性质的变化,这一阶层的主体更多的不是个人而是实体的组织,如博物馆、美术馆等。在参与艺术市场的活动中,他们往往首先注重艺术品的艺术价值或者是稀有价值。尤其是二者兼具的作品:本身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又能以此对他的收藏构成有意义的补充,最好是补充某个特定领域。随着社会发展,这样的国家购藏也时常出现,比如,2002年故宫博物院以2200万元人民币收购《晋索靖书出师颂》,上海博物馆2003年以450万美元购藏《淳化阁帖》,都是这方面的典型例证。因为要填补收藏品中的某个空白,取决于作品的稀有价值,他们往往会不惜代价购买作品,而如今“山花”墙外开放,国家购藏是不是应该关注呢?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由“山花”所想到的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看到这一拍卖的消息,我首先想到的是苏富比公司刚刚拍卖的那只标为“类属民国”仿,估价为800—1200美元,却以超出估价两万倍的18,000,000美元(约合人民币1.2亿元)高价成交的乾隆粉彩。对于即将上拍的《雁荡山花》来说,现在恐怕难以断定它与正在展览的《雁荡山花》孰为真身。让人好奇的是,就这《雁荡山花》所面临的“孪生”现实,是否会跟那个花瓶一样,招来“赌”其为真的,又一场艺术拍卖的“搏傻”游戏? 华艺美术世界网 据此,我们还应该想到国有艺术资产的妥善保管问题。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除美术馆、博物馆之外,如某些楼堂会所,以及画院、出版社,均曾收藏有大量近现代名家作品。在少数收藏单位中,其账目、保管有的还是存在问题的。各拍卖会上出现的一些为国家单位收藏的书画作品,就反映了这种状况,如曾经闹得沸沸扬扬《雨花台颂》事件。北京嘉信拍卖公司2006年秋拍中,图录上出现了曾收藏在人民大会堂的傅抱石巨作《雨花台颂》。 www.Artworld.cn
傅抱石后人认为,《雨花台颂》在其收藏单位遗失。作为《雨花台颂》可能的收藏单位,江苏省国画院却表示该院确藏有《雨花台颂》,但画幅尺寸与北京嘉信拍卖公司预展的这幅《雨花台颂》的尺寸有所区别。另一方面,江苏省国画院却不能提供其曾经收藏有该公司《雨花台颂》同名作品的相关记录,也不能提供曾经有丢失同名作品的报案记载,让这幅《雨花台颂》的来历扑朔迷离。最终,傅抱石后人撤消拍卖、追查事件的要求不了了之,作品最终以4200万元高价拍出。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这在国内并非个例,甚至也不是中国独有的问题,在国际上也屡有发生,却没有可行的法律或机构加以有效的约束。多数时候,类似作品登上拍卖图录,参加预展后被发现有问题时,拍卖公司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常常采取“撤拍”的办法。《雨花台颂》,就曾出现在北京嘉德拍卖公司的拍卖图录上,但因发现问题后,又很快悄无声息地撤下。 www.Artworld.cn (责任编辑:子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