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艺术资讯 > 综合信息 >

汶川大地震博物馆“与时间赛跑”

时间:2011-05-09 来源:中新网 作者:佚名    人浏览
汶川大地震博物馆“与时间赛跑”

不同于建立在地震遗址上的博物馆,在“中国博物馆小镇”成都安仁镇,有一座汶川地震博物馆,它收藏了近10万件来自“5.12”地震现场和抗震救灾期间的各类藏品:温家宝总理在救灾现场使用的话筒、邱光华机组直升机的残骸及其日记遗物、“背妻男”吴加芳的摩托车、可乐男孩喝过的可乐瓶、学校食堂最后一次伙食的记录、范跑跑的标志性眼镜……这些藏品,每一件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或令人浩叹、或扼腕、或感动、或振奋、或痛怒……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近三年来,前往该馆的参观者已达200多万人次,人们在此凝神倾听来自那场制造了空前劫难的大地震的回声。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收藏灾难 争分夺秒

中国星翁艺苑

汶川大地震发生时,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正准备从成都登机飞往美国。按计划,5月18日他将与乔治?布什一起领受美国布莱恩特大学荣誉博士学位。大地震改变了他的行程,也催生出地震博物馆。 中国星翁艺苑

震后很短的时间内,樊建川为地震博物馆订立宗旨:“为了安宁,收藏灾难”,并计划震后一月推出“震撼5.12——6.12日记”。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为此,他冒着不断的余震,亲自率队奔赴灾区,运进救灾物资的同时抢救地震文物。他深知很多地震实物会瞬间消失,如果不在第一时间收集,很容易被破坏。地震中损坏的家具、家电,一些课桌、文件柜,志愿者的衣衫,救援军队的旗帜、现场的标语、救护用的担架、手术刀,甚至抬伤员的门板、裹尸袋……所有与地震记忆有关的东西,都成了他们的搜集对象。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在瞬间遭受灭顶之灾的银厂沟,樊建川意外得知大龙潭鸳鸯池景点还有残存的婚纱等物品。赶到鸳鸯池,他发现村民所说的那块货车大小的巨石仍在原地,旁边是半截纱衣、一个空无一物的黑色摄影包。随后,他在附近又发现一只白色高跟凉鞋、一把小洋伞和拍照用的花环,但始终没有找到另一半婚纱。

copyright Artworld.cn

回到成都,樊建川四处打听,得知当天只有一对来自金堂的新人在鸳鸯池拍婚纱照,穿这件婚纱的是22岁的新娘易晓燕。地动山摇的瞬间,易晓燕和爱人史伟被滚石压住,永远留在了鸳鸯池。“这是一对被大地震吞噬的新人的遗物,它们见证了那场地动山摇的大灾难。”

中国星翁艺苑

 

震撼日记 再现民族记忆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汶川大地震博物馆由“震撼5.12-6.12日记”、地震美术作品馆、地震科普知识馆构成,共30多个展厅。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震撼5.12-6.12日记”馆以日记的形式,将地震当天至震后一月每天的图片、实物、感人语录、诗歌作品等以日记的形式展现。该馆还设有子弟兵、民众救援、学校和重建等专题展厅。 www.Artworld.cn

该馆现藏文物5万余件,其中,邱光华《飞行日记》、地震后第一只到达映秀的救援冲锋舟、抗震救灾英雄李月的遗物、十五勇士空降茂县用过的降落伞,温家宝总理在“5?12”抗震救灾中使用的话筒、军用地图,“同心同力重建家园”美国密歇根州华侨签名簿等地震后评出的所有十件国家一级文物均出自这里。 中国星翁艺苑

邱光华机组执行救灾任务而不幸失事,樊建川闻讯后当即决定:“一定要找到他们的遗物,珍藏起来”。由于路途艰险,他专门聘请组织了一支长期从事登山探险的队伍上山搜寻。“我当时叮嘱他们一定要多寻找纸质的物品。”经过三天连夜赶路,探险队员在飞机残骸中找到了邱光华的飞行日记。手掌大小的本子,绿皮,被火烧得有些破损,封面签名被雨水侵蚀,只能看见模糊字迹。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樊建川说,收集抗震救灾文物就是跟时间赛跑,要是再晚点,这本日记都不知会埋在哪里。

www.Artworld.cn

震撼世人 牢记灾难

华艺美术世界网

在汶川大地震博物馆的出口处,有一组宏大的浮雕,名为《尊容》。数千幅“A4纸”大小的浮雕组成了整幅作品,每幅浮雕用黄铜为遇难者塑造了面部,背景为抛光的不锈钢镜面,上面刻着遇难者的姓名、出生年月日和遇难地点。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樊建川说:“汶川大地震,灾难太沉重了。灾难既是悲剧,也是体现人性光辉的特殊舞台,是值得人类铭记和珍藏的历史。我在前言里面讲,我们中华民族多灾多难、多难兴邦,但更重要的是要记住灾难,要有行动。我做的博物馆,就是要为整个中华民族敲警钟。” www.Artworld.cn

近三年来此的众多参观者,观后无不动容,留言“震撼”的同时,不忘互相鼓励,望国人更加坚强。 华艺美术世界网


(责任编辑:子牛)
转载请注明:华艺美术网 » 汶川大地震博物馆“与时间赛跑”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观点,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